- 社會工作教育:中國特色與本土化風格的實習探索
- 趙一紅主編
- 3078字
- 2019-07-08 17:17:25
社會工作行政實習案例
實習契約
一、基本資料
姓名:王磊
就讀年級:2013級社會工作碩士
實習單位:M單位社工綜合處
實習時間:2014年6月3日~2014年9月5日
學校督導老師:鄭督導 機構督導老師:王督導
二、對服務及服務對象的認識
(一)對服務的認識
實習期間參與了民政部、李嘉誠基金會合作實施的“大愛之行——全國貧困人群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項目”。該項目由李嘉誠基金會資助2000萬元人民幣,面向全國開展示范性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高層次社會工作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工作政策研究與倡導等工作。
(二)對服務對象的認識
1.獲資助項目機構
“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共資助110個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覆蓋10類服務領域。獲資助項目機構須為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辦社會工作機構或行業組織。獲資助項目機構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須提供地方民政部門或相關部門和群團組織的經費配套承諾證明,獲得不低于1∶1比例的配套經費。
(2)擁有能夠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社會工作知識、方法和技能,愿意積極投身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團隊,其專職工作人員中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或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證書的人數不低于30%。
(3)有規范的治理結構、清晰的財務制度、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良好的社會公信力。
(4)有較強的公益項目運營管理和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能力。
2.項目督導
為保證項目質量,“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特設置項目督導組,實施全過程督導提供專業支持,從專業層面把握項目質量。
項目督導的主要責權是遵循《獲資助項目管理辦法》督導所分配的項目實施要求,并接受全國項目辦公室的協助和監督;為“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評估/檢查、專業人才培訓及標準研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與全國項目辦公室簽訂項目督導協議,獲得一定勞務報酬;遵守項目督導組的工作要求。
3.機構/單位及社區對服務對象的問題的反應
(1)擬訂獲資助項目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指導、協調項目承擔省份和具體執行機構的工作。
(2)邀請具有社工機構背景、社工資格證書、社工教育背景及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項目指導專家參與項目具體運作的監督和管理。
(3)開展調研,組織編制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基準和培訓方案。
(4)負責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監管、制定財務管理規定和項目資金結算規定、推動落實財務監管制度。
(5)確定項目網絡管理平臺開發機構,與督導組共同研究應用需求,建立并推廣社會工作服務信息管理系統。
(6)舉行項目工作會議和年度聯席會議;組織、督促和指導各省份進行交流和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實踐培訓。
(7)組織項目宣傳工作,定期編制項目宣傳折頁、宣傳冊和簡報。
(8)項目實施期結束后,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項目服務的執行情況、管理效益進行評估;接受并配合財務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審計工作。
三、對指派工作及功課的認識
(一)服務的目標、問題及項目
1.“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
“大愛之行——全國貧困人群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由民政部、李嘉誠基金會合作,通過資助示范性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為弱勢社群提供人性化、個性化、專業化社會工作服務,同時輔以一線服務人員實踐培訓,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服務人才隊伍,建構覆蓋各領域、各人群的社會工作服務網絡。項目共資助110個專業社工機構,覆蓋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持10類社會急需、創新性強、具有重要推廣價值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直接受益人群約20萬人。
項目周期為2014年2月~2016年2月,以浙江、山東、安徽、重慶為重點,面向全國,通過招投標程序,確定項目實施地區與單位。項目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2000萬元,民政部配套227萬元,具體項目承擔省份的民政部門或群團組織提供不低于1∶1的資金配套。
項目通過資助專業社會工作項目,培育人才建設系統,建立可供制度發展使用的多元基準及發展指標,推動內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管理和運作的科學化、規范化。項目預計直接為1500余名高級社會工作人才提供能力建設,研究制定社會工作管理和社會工作人才建設項目的7項政策、5項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和4項社會工作服務規范。同時借由項目實施,帶動政府管理服務理念創新,完善社區服務機制,強化社區服務能力,實現城鄉社區的有效管理和服務,探索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以及行政力量、專業力量與社會力量良性互動的機制。
2.項目目標與任務
通過項目實施,借以推動改善受助人群的生活境遇,推動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與民辦社工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推動建構社會工作服務標準體系,探索社會工作服務新模式。
(二)理論及介入方法分析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由5個等級構成的,它們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安全需要表現為人們要求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歸屬和愛的需要是指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系或關系,如結交朋友、追求愛情、參加一個小組并在其中獲得某種地位等。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滿足會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使人在生活中變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創造性。缺乏自尊會使人感到自卑,沒有足夠的信心去處理面臨的問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人們追求自己能力或潛能的發揮和完善的需要。每個人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有權利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的滿足。
在需求層次理論的指導下,“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旨在推動改善受助人群的生活境遇,滿足受助人群的需求。本項目將以城市流動人口、農村留守人員、特殊人群、老年群體為重點,以社區為平臺,以購買民辦社工機構服務為主要方式,廣泛開展示范性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帶動改善受助人群的生活狀況,提升受助人員的發展能力,推動建構人性化的專業社會支持與保護網絡。
四、我的實習期望
(1)協助督導操作個案/小組/社區服務活動,掌握社會工作三大專業實踐方法。
(2)從宏觀的視角觀察國家如何推動社會工作的發展和未來社會工作的走向,觀察民政部如何與地方民政系統溝通、互動,達成預期工作目標。
(3)在此基礎上提高公文寫作、文件匯編、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五、特殊學習需要
參與全國民辦社會工作機構調查的數據基本分析、《地方社工意見和規劃匯編》編審、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觀點綜述報告撰寫、全國社會工作獲獎案例整理匯編、全國社工人才建設示范地區(單位)政策文件匯編、民政部社會工作新近通訊稿編制等大量具體工作。
六、實習督導的安排
(一)實習督導的時間安排
下一周的第一個工作日批改上周的日志(一般為3篇)和周志(1篇);
在每天工作時給予當面指導。
(二)實習督導地點
M單位社工綜合處(“大愛之行”全國項目辦公室)
(三)溝通的媒介
主要形式為面談,輔以QQ聊天、電話、郵件等媒介
七、評估
主要通過自我評估和督導評估。自我評估主要是通過撰寫實習材料,對自己的實習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督導評估,一方面是由督導觀察我的實習表現,及時給予指導;另一方面主要是通過審核我的實習材料,在專業方面給予我更多的意見和指導,撰寫督導評估報告。
八、督導建議
在很短的時間對項目辦的工作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項目服務了解也比較正確,可見你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學習和工作主動性都很強,值得鼓勵。對于你期望的在社會工作三大方法方面的實踐鍛煉、對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宏觀政策發展方面的了解、在公文寫作和政策匯編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我都會盡力地幫助和督促你,爭取為你提供更好的鍛煉、發揮專業優勢的平臺,希望接下來的三個月我們能夠配合愉快,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