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邊境山區扶貧開發
- 李潔超
- 928字
- 2019-06-28 22:39:29
摘要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這是消除我國貧困現象、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我國民族地區發展水平、鞏固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途徑。自1986年國家有組織地開展扶貧開發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政策一直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成為我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當前,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了集中力量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發的新階段,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因其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而成為新階段扶貧攻堅的重點戰場及難點所在,其減貧與發展課題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滇西邊境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位于云南省西部,是集邊境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為一體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我國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點地區。但是,目前國內學術界對該地區扶貧開發問題尚未進行專題研究。為此,本書將此項研究置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的大背景之下,首先梳理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的理論依據、現實依據和戰略意義,以及國家的傾斜性政策措施。隨后,本書全面闡述了滇西邊境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貧困現象特征、民族關系現狀,以及扶貧開發的工作歷程與成就及經驗。本書在此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深入分析探討了該地區現階段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困境與問題,并挖掘其深層根源。著重指出:區內文化教育事業滯后、貧困人口自身發展能力薄弱,以及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不足等因素給扶貧開發帶來了巨大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和困境,本書將滇西邊境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及其少數民族貧困群眾的多維度內在發展需求與扶貧開發工作的改進完善問題結合起來,重點聚焦在該地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的能力素質提升,其參與扶貧開發各項權利的制度保障,以及扶貧開發的機制完善方面,并深度探討了區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扶貧工作的緊密聯系。本書強調了扶貧開發中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貧困群眾主體性和能動性的必要性,論證了組織貧困群眾深度參與扶貧開發是該地區長期可持續脫貧致富的前提和保障。由此,本書對區內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給出了具有較為長遠和戰略眼光的總體原則和對策建議,以期為該地區新階段的扶貧工作提供參考,進而為我國連片特困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研究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