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發刊詞
-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第1輯)
- 劉躍進
- 1221字
- 2018-12-12 10:30:31
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啟動學科建設“登峰戰略”,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獲評首批院“優勢學科”。編輯、刊行《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集刊)是本學科擬定的建設“優勢學科”舉措之一。
按慣例,本刊可名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動態”。今為簡明起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省稱“古代文學”;不名“動態”而稱“前沿與評論”,略微表達學科同仁一點期望,追求比“動態”更為積極進取的學術定位。“前沿”不是普通的邊界,而是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前衛邊界;“評論”表示對于學術前沿的更多一些的主觀參與、思考與批評。
在學術工具電子化、學術共同體全球化等新的歷史條件之下,本刊將矚目國內外古代文學學科前沿狀況,致力于對學術傳統、學術史經驗的總結與反思,致力于對學科內各領域的基礎、現狀、未來展開分析與研究,建設一個對于古代文學“研究之研究”的新平臺。
1978~1989年,文學研究所編輯、刊行過《文學研究動態》(中間改名“中外文學研究參考”“中外比較文學研究”),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內文學研究界產生過不小影響。希望該刊“復活”的聲音,學術界時有所聞。院內兄弟研究所以“動態”為名的刊物,堅持下來、取得成功的也頗有其例。另外,文學研究所主辦的《文學評論》《文學遺產》近年來已經基本上不刊發書評。籌辦《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在古代文學學科的范圍之內是對本所學術風格與責任的一種繼承、補充與擔當。
古代文學研究年度論文、專著、學位論文等的產出,數量巨大。按照科研常規,對于學術史、學術前沿的梳理與評估,為立論的前提條件。而目前,這方面現狀(特別國內)普遍難愜人意。本刊專門為學術前沿評論、學術史研究開辟一個新園地,有利于培植嚴格的學術規范,提升古代文學學科的學術品質。
改革開放為國家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國內對于古代文學研究的支持力度也空前巨大。然而,通行的數量化管理模式催生出海量成果,也制造了一些泡沫,學術生態面臨新挑戰。本刊將依托本學科力量,聯合學界同道,堅守客觀、公正的標準,參考國際慣例,激濁揚清,努力為新時代學科學術評價體系的建立略事鼓噪、略盡綿力。
國內學科的短板亦亟待自覺彌補。學習、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國際通行慣例多將日文作為僅次于中文的基礎科目,東亞地區“漢文化圈基礎陣地”的地位無法漠視。本刊將有意識地逐漸加大對東亞漢文化圈學術前沿與學術史的介紹與評論。全球化的今天,本刊也將盡量關注國際范圍的學術動態。因應互聯網與電子文獻的新形勢,本刊也會注意討論、交流文獻與研究資料數據庫建設使用方面的情況。
本刊擬每年兩期,于6月、12月出刊。擬設欄目包括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匯編、新資料、特藏文獻等。
急劇變化的時代,更要有歷史意識。《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擬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縱軸、“中國—東亞—國際”為橫軸而定位,黽勉從事,拾級而上,致力于本學科“登峰戰略”的使命。孔子曰:“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前路正長,讓我們勠力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