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煎熬
- 大宋帝皇
- 本澤喵
- 2278字
- 2019-01-24 14:54:19
人生最大的樂趣恐怕就是未知的明天,若是可以預見未來反而活的沒什么滋味。
趙佶知道真實歷史上他是得到了皇位的。如今得到那位不知道靠不靠譜的內線傳出來的消息,他也難免心動,本已平復的心緒再起波瀾。即盼望趙煦早點掛掉,又擔心自己穿越會引起蝴蝶效應,患得患失就是他此時心情的最好寫照。
趙佶把自己關在書房中思索是不是該做點什么。想來想去他發現自己似乎什么也沒有,雖說官拜司空可卻沒有實權,投靠自己的官員更是一個沒有。
再回想一下昭德軍和彰信軍的情況,趙佶也不禁蛋疼。原主的確實是這兩支禁軍的節度使,可除了上任時露了一面,原主竟然再也沒有去上過班。不要說現在,就是以前的趙佶都對這兩支軍隊毫無所知。
不過想想也是,如果原本的趙佶對這兩支禁軍十分用心,那么趙煦該睡不著覺了。
考慮了身邊所有的情況,趙佶也不由得苦笑。原來他真的就只能指望向太后了。
在期盼中等待卻又害怕失去的復雜心情真是煎熬,幾天的功夫趙佶就受不了了,他還是決定做點什么。不然這種情緒的波動都能把他逼瘋了。
既然朝堂不行軍隊不行,他也只有把目光放在沒什么卵用的江湖上來聊以慰籍,起碼也要在將來的風起云涌中保障自身的安全。
趙佶能信任的人不多,白慶肯定是排在前幾的存在。這天晨練之后趙佶隨口問道:“白慶,你的功夫是家傳還是江湖門派所授。”
白慶說道:“回王爺,小人的武功乃是家傳。不過也算是峨眉派的傳授。”
趙佶馬上來了興趣,問道:“仔細說說。”
白慶說道:“這就要從小人的身世說起了,小人的曾祖原本是江湖中人,被包拯包相公收為辦差官,后因辦案為國捐軀。江湖中的峨眉派感念曾祖忠義,便收了我祖父為真傳弟子傳了峨眉派武功。因此小人的武功即是家傳又是峨眉派的正宗路數。”
趙佶聽的有點懵,這貌似是單田芳大師的三俠五義系列評書里的故事啊,說的這不是白玉堂一家么。想想時間線還真對得上,便問道:“莫非你的祖上是白玉堂?”
白慶驚訝說道:“王爺也知道我祖上的名字。”
趙佶說道:“聽過,包相公辦案的故事,哪家勾欄里沒講過。只是你祖上不是被封官了么,按說你能得到蔭官的,怎么到皇宮來做御龍直。”
白慶嘆了口氣說道:“白家到我父親那一代家道中落,我十三歲時就失去了家人流浪在外。有一次差點餓死在路邊,是向宗回向大人救了我一命,他知我身世后,舉薦我去向太后那里聽用,因此我便被太后收作御龍直。”
趙佶想到三俠五義里的武功,又問道:“這么說你也能像說書人說的那樣高來高去陸地飛騰了?”
白慶笑道:“王爺,那是說書人瞎吹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我們的功夫不過是比軍中武術更偏向個人游斗罷了,其他的也沒甚么區別,所謂的江湖門派也不過是對武術的理解和使用兵器的套路不同,并沒有那么神奇的威力。”
趙佶也不知自己是失望還是松了一口氣,又問道:“如今你和峨眉派的人有聯系么?”
白慶搖搖頭說道:“沒有,即便有我也不建議王爺使用他們。江湖中人良莠不齊,沒人知道他們的根底如何,更何況他們也未必有軍中高手厲害。”
趙佶聽了也有些失望,看來自己有些想當然了。
白慶見趙佶皺眉,便說道:“王爺若要尋武術高手何必舍近求遠,汴梁城里就有。”
趙佶問道:“哦,汴梁城里還有沒效力朝廷的高手,是那位?”
白慶說道:“王爺可有聽過東京御拳館?”
趙佶覺得耳熟,便說道:“好像有點印象。”
白慶說道:“東京御拳館的館主叫周侗,人稱陜西大俠。此人堪稱武術大師,手下很是有幾個高徒,并且此人收徒最重人品。王爺可以去那里尋幾個高手。”
趙佶這才想起為什么耳熟了,這周侗不就是岳飛的武術老師么。而且在水滸傳中神龍見首不見尾,高手似乎都是他徒弟,是活在高手們口中的男人。他還以為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沒想到真有其人。
趙佶知道大張旗鼓的去拜訪周侗肯定不合適,便問道:“白慶你去過御拳館么,可用遞拜帖?”
白慶猜出趙佶的心思說道:“王爺若不想被外人知道,可以喬裝前去。”
趙佶想了想說道:“好,你我二人改日去見識一下這御拳館。”
白慶說道:“那小人先去做好準備。”
趙佶知道此時最重要的是沉得住氣,因此強壓下心中的焦躁,開始為日后做一些規劃。只是工作多年他連個小組長都沒混上,又能有多少有用的思路呢,想到那里就記上一筆,東一掃帚西一耙犁的毫無系統。不過為了保密他是簡體與英文并用,字母與數字齊飛。就算有皇城司的密探看到也看不懂他寫的到底是啥。
就在趙佶奮筆疾書的時候,老管家陳忠前來稟報。原來是三味書屋又有大批黃金入賬,不過這次的收入倒是沒有前半個月高。再好的東西也要有人肯買才行,不是大宋的文人不愛這些珍貴文玩,而是能出得起錢的畢竟還是少數,如今也僅僅收獲黃金兩千兩。
趙佶知道后也沒有說什么,他早就知道這是種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生意,短時間內能賺到如此多的黃金已經很給力了。他反倒是對前幾日托付給王詵去樊樓拍賣的玻璃牛期望頗高。
因為大宋和西夏連年開戰,盛唐時期的絲綢之路如今已蕩然無存,東西方的商業交流基本被打斷了。偶爾流傳到大宋的琉璃珠早被那些高門大閥當做寶物一樣。可西方人那些玻璃珠又怎么能和方宣偶然燒出的玻璃牛相比。
趙佶預估了玻璃牛的價值,知道自己不好出面。便命陳忠秘密的送去王詵的駙馬府委托他代為拍賣。
王詵也不是傻子,如今官家趙煦身染重疾而又沒有子嗣,趙佶、趙似等幾位王爺明顯行情見長。他又沒有本事去抱別人的大腿,那趙佶就成了他維持富貴的唯一希望。對趙佶的要求他自然無不應允。
再說趙佶,收取了兩千兩黃金他又有了積分。可現在他卻又不敢抽獎了。他一直固執的認為有個“人品守恒定律”,害怕萬一因為抽到了什么好東西消耗了運氣,會對他繼承皇位產生什么不好的影響。
如今不能抽獎也不能有什么小動作,趙佶只好去王氏那里尋找點家庭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