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 盛世凰天
- 桐花臺
- 2712字
- 2018-12-26 23:06:18
北疆的捷報沒多久就傳遍了京師,所有人都瞬間一掃往日的陰霾,洗卻了幽州城給北疆和天照帶來的恥辱,天照是上天庇佑的帝國,百姓又重拾以往的驕傲;同時北疆大捷,也一掃皇后薨逝帶來的低沉蕭條之感,京都雖然依然少燈紅酒綠的歡歌燕舞,但是街上卻又回復了以往的熙熙攘攘,熱熱鬧鬧。
不過有人高興,就有人不屑,一些人覺得此舉穩定北疆局勢,一舉為天照解決了邊疆大患;那些個被姬染玥訓斥罰奉的家族,心中一直就不服氣,如今也終于抓住機會好好出出心里的一口惡氣;還有一些人,坐山觀虎斗,存心看兩方你爭我斗兩敗俱傷,好坐收漁利。
終于,一切的矛盾和焦點在朝堂上爆發了,朝堂上,先是京陽伯參奏鎮北將軍國喪期間,不遵法度情理,妄動刀兵:
“臣早參鎮北將軍嬴洲,此次北疆雖然大捷,但是國喪之中不動刀兵,不興征伐,乃古來之不變之禮,何況大行皇后母儀天下,鎮北將軍此舉貌似不遵法度情理,實時仰仗功勛,藐視皇家,此無法無天之舉,望殿下嚴懲不貸,以示我天家威嚴神圣不可侵犯”
京陽伯一番大論,句句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此誅心之論,瞬間讓那些個滿懷怨憤之人的喜出望外,有了一個借口好好出出氣,殺殺太子殿下的威風,否則以后如何在京城立足,于是紛紛出言附和。
“是啊殿下,鎮北將軍此舉分明是不把皇家尊嚴放在眼里”
“天子殿下明鑒,大行皇后尸骨未寒,鎮北將軍便不尊詔令,國喪之中興兵,是在是可惡至極,萬望殿下嚴懲”
.........
一時間,剛剛還是國之長城,萬民英雄的鎮北將軍嬴洲,此刻成了一個仗著自己有點鎮守北疆的軍功,藐視皇家,不怎法度規矩。
此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說,就是鎮北將軍為報幽州城之恥,一時激憤難當,所以才出兵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匈奴;但是,往大里說,鎮北將軍嬴洲,掌兵在外,鎮守邊關要塞,天高皇帝遠,手握重兵卻無約束之人,自然不把皇家放眼里,以后只怕會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有人想置嬴洲于死地,也有人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人顛倒黑白,為他求的。
陸景昭出列說道:
“太子殿下明鑒,鎮北將軍鎮守北疆苦寒之地多年,一直是任勞任怨,毫無依仗高功行不敬皇室之事,此次出兵匈奴,一路大捷,一舉解我北疆多年之憂,此舉應大大嘉獎,怎么在處置與他,若是如此,豈不寒了邊疆眾將士之心,到時候誰還肯為國賣命”
“臣認為陸大人所言甚是,鎮北將軍身負皇恩,一向為國為民,守土有責,此次國喪之中北擊匈奴,只怕其中另有隱情,以鎮北將軍之赤膽忠心,只怕是當時情形十分危急,關系我北疆國土安危,關乎天照威嚴,才出兵的”
“是啊,臣附議”
“鎮北將軍可是太子殿下心腹,說不定是太子殿下許可的呢”
京陽伯眾人紛紛附議,卻又不知怎么反駁,正著急憤怒之時,有人開口道:
“張大人倒是言之鑿鑿,北疆形式危急,張大人親眼所見么?鎮北將軍此次是大捷,解除我北疆隱患,但是,要報幽州城之恥辱,之前為何領兵出擊,偏偏在大行皇后國喪期間出兵,今日他嬴洲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誰知道他明天又會做出什么是來,忠心耿耿?也不要忘了人心思變”,開口的是右相江洋。
右丞相江洋,平時為人十分沉默少言,基本是不問就不怎么發表看法,有時就是說,也是打馬虎眼,十分圓滑,和誰的關系都不遠不近,也挑不出錯來,所以一直安居右相,姬染玥想換,也沒有借口和理由。
只是今天江洋這一開口,基本上就在給嬴洲定罪,而且上綱上線,不容反駁,一句人心思變,更是誅心之極。
“這......”
“謬論”
“簡直就是謬論”
.......
剛才為嬴洲說話的人此時都被噎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想著,右相什么時候轉性子了,他和鎮北將軍有什么仇么?怎么句句向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呢。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京陽伯這下可高興了,又理直氣壯的站出來說道:
“右相所言極是,人心思變,此一時彼一時,當初太子殿下提拔他,他自然感恩戴德,此時此刻已今時不同往日,誰知道誰心里怎么想的”
姬染玥一直沒有說話,只是找了一個舒服的坐姿,看著,聽著下邊的爭論,見下面這些人偷偷看看她的臉色,終于安靜了,姬染玥饒有興致的說道:
“說完了?說還有,抓緊時間一塊兒說了,不要憋著”
既然下面鴉雀無聲,剛才還臉紅脖子粗的,一會兒就低頭沉默,眼觀鼻,鼻觀心的,既然心中冷笑,接著說:
“是你們自己不說的,憋壞了可跟孤沒有關系,既然你們不說,孤找人說,嚴淑慎,你說鎮北將軍該獎該罰”
嚴淑慎從后面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最后盯在他爺爺嚴肅身上,猶豫著出列緩緩,似乎想知道他爺爺是怎么想的。
姬染玥出聲:
“看什么看,我問的是你,你盯著別人就能盯出花來,還是盯出答案,我讓你說,就是說你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的”
嚴淑慎慢慢抬頭,目光堅定起來:
“回太子殿下,微臣認為,認為鎮北將軍當獎”
“為何?”
“鎮北將軍鎮守北疆,殿下許他臨機專斷職權,就是因為邊疆重地,局勢瞬息萬變,少有懈怠,便可能損失慘重,所謂兵者,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鎮北將軍不可能不知道國喪不宜興兵,知而為之,可想而知北疆局勢非有安危之大事,就是有天賜良機,可保我北疆長久之太平,所以,鎮北將軍當獎”
聽了嚴淑慎的話,姬染玥并不急于評價,而是接著問道:
“洛瀟,你說”
洛瀟出列,不過他沒有猶豫,而是直接說道:
“臣認為該賞,國喪不興刀兵,不舉征伐,雖古已有之,但是,事急從權,不可一概而論,何況國之邊防重事,自然馬虎不得。大行皇后在世時,寬厚仁德,愛民如子,臣聞幽州城之辱,大行皇后知道后齋戒一月,為陣亡將士、軍民誦經超度,十分憂傷,如今北疆之圍已解,幽州之恥已報,大行皇后聞之,也應心中同喜,所以鎮北將軍無過當獎”
“蘇燁”
溫潤的聲音響起:
“臣與鎮北將軍未有接觸,但常聽人說,鎮北將軍起于行伍戍卒,愛兵如子,又得太子殿下提攜知遇之恩,委以北疆邊防重任,鎮北將軍在北疆苦寒之地數年如一日,未有絲毫懈怠怨言,幽州城之事,更是常加自責,因殿下,殿下大婚之喜,尚能自制而不出兵,如今大行皇后國喪,何以不能自制,更不加以請示,那就是情況十分棘手,來不及請示,所以才事急從權,先斬后奏,所以臣認為,鎮北將軍理當嘉獎”
聽完他們幾個的話,姬染玥笑著拿出一本奏折,說道:
“知道這是什么嗎?這是請罪的折子,鎮北將軍在向陛下,向孤請罪,是隨同捷報一起送回來的,因為他知道,一定會有人拿著這說事。一個大破敵軍,借解我邊關數年之危的將領,沒有想著領功,先是請罪,為什么?為什么?因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因為有些人不顧百姓民生,只管個人利益,朝堂爭斗;因為三人成虎,積毀銷骨,所以嬴洲寫了請罪折。但是,孤,不能讓流血的人,再流淚,鎮北將軍,鎮北軍,天照國之長城,其勇可表,其心可嘉,所以,要嘉獎,要昭告天下的嘉獎”
眾臣聽了姬染玥的話,紛紛應“是”,不管有什么想法,太子的堅定支持,勝過萬千言語。
遠在北疆的鎮北將軍,鐵骨錚錚的戰神,聽聞朝堂爭端,眼含熱淚,面向天都俯首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