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名稱,自古有之,史不絕書。我于六七歲就讀家塾時,即知所謂孔融讓梨,陸郎懷橘的故事,還笑說,這何足異,我亦能之。但今昔時世不同,兒童的知識有超越成人的,為善如此,作惡亦如此。不過家有一早熟的兒童,有才學,有道德,總是宗族的光榮,社會所稱譽。近代以來,易實甫先生以神童稱,我試略述其事:
易實甫先生,名順鼎,號哭庵,湖南漢壽縣人。這個漢壽兩字,先前已經(jīng)鬧了一個誤解,因為在《三國志》上,關(guān)...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nèi)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