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外鄉客.下
- 工科小生混大唐
- 九月九更衣
- 2197字
- 2018-10-30 08:21:34
韋老丈點點頭:“我倒是想進山去看看,如果的確可開采,拿點錢出來又何?就是不知大概有多遠?小郎肯帶路否?小郎放心,此事若成,我定當重謝!
另外,山中豺狼虎豹雖然眾多,不過我身邊的這兩名護衛武藝非凡,箭術百發百中,你也不用擔心安全!”
韋老丈非常誠懇地望著李豐,似乎希望他能答應。
李豐一聽,重謝?
這倒不錯,自己正缺錢呢!于是答道:“那里路途有些遠,一個來回要七八日,晚輩倒是很想陪老丈去,不過晚輩還要讀書,必須得家母同意才行,不過應該不難。”
“是這樣……”韋老丈道。
旁邊,那姓張的護衛說道:“韋公,如果真有銅礦、鐵礦,長樂冶監的監作、工匠肯定也能看出來,他們可都是行家,請他們也是一樣的!”
他看了看李豐,很有些懷疑。
“有理,等到了長樂集之后,先問問他們再說,就是怕他們不熟悉路!”韋老丈道。
要說對當地的地形熟悉程度,肯定是這個村上的人了。
李豐一聽冶監的人,不由得搖搖頭,故意帶著幾分輕蔑說道:“其實冶監那些人,他們心思都在想著如何收五金稅賺錢,對于煉鐵技術大多因循守舊,并不愿鉆研新技術。
他們那冶鐵技術,停留在百余年前綦毋(qi,wu)懷文前輩發明的灌鋼法上面。那方法雖然不錯,不過與晚輩知道的新式煉鋼法相比,就差千里了!”
什么?此言一出,三人很是吃驚,就是李紀,也睜大了眼睛望著他哥,心想,哥都看些什么書,怎么也知道煉鐵啦?
比較精通冶金的韋老丈知道,綦毋懷文一百年前發明的煉鋼方法可是現在最先進的方法,這小小年紀的李豐居然如此蔑視此法,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他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謅;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他真有本事。
如果是第一種倒也罷了,自己今日就算遇到一個小瘋子,不必與他計較。
不過如果是第二種,這就不得了!因為他說綦毋懷文的方法與其知道的方法相比,相差了千里!
若真是如此,自己可就發現了一個天才,這個了不得。
他辦事一向謹慎,并不愿輕易否定某些事情,于是正要開口問李豐,不料聽得旁邊張護衛說道:
“韋公,我看這不過是一個小狂徒罷了!何必理會他?試問,他小小年紀,又并非鐵匠,最多看了一些書而已,如何就知道更先進的煉鐵方法?
當年綦毋懷文公也是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總結前人的先進冶鐵技術,才發明了灌鋼法。韋公萬不可輕信這狂徒,以免降低身份!”
旁邊,那位姓黃的護衛一聽,有些變色,趕緊拉了一把張護衛,似乎覺得他的話有些過火,不適合對主人講。
果然,韋老丈一聽,立刻滿臉怒氣說道:“休得多言!老夫自有分寸,為何忘了老夫的警告胡亂參言?”
張護衛一看韋老丈生氣了,趕緊低頭賠罪:“卑……小人唐突了,小人再也不敢!”
說完他狠狠地瞪了李豐一眼,似乎這件事都是李豐引起。
李豐一直在一旁觀察,看到這個場面,他不由得眉頭一皺,心想:他剛才似乎想說“卑職”二字!這三人究竟是什么人?莫非不是什么商人?
因為,商人的仆人或者護衛,一般是不稱呼主人為“某公”的,一般是稱呼“某郎”、“阿翁”、“耶”之類,當然也不絕對,也有護衛這么叫的。但是稱呼卑職,則肯定是上下級關系。
韋老丈訓斥完張護衛之后,立刻笑著對李豐說道:“李大郎莫要見怪,張護衛說話直爽,確實有些唐突。
不過,小郎你若真的有此煉鐵術,我保你今生富貴!因為我可認識一些達官貴人,向他們推薦一下不成問題,但是前提是你要證明你真有此奇術!”
李豐微微一笑:“這倒不難,本地冶監就在長樂集,韋老丈在那里若是認得人,晚輩就在那里略展拙計給韋老丈一觀就是。
不過,晚輩的技術需要時間和特制爐,未必幾日可成,或許一月兩月,但是技術絕對不虛!”
“好!一言為定!老夫從事冶金行業多年,也認得很多人,在本地冶通融一下,讓李大郎展示一下奇技,想來也并非難事!”
“晚輩多謝老丈!老丈以前可曾來過黃金縣?”李豐道,他想要判斷此人的底細。
“以前曾經坐船路過,此地人杰地靈,倒是個好地方!”韋老丈說道。
二人邊說邊走,忽然到了一處崖壁下面,只見韋老丈拉住了馬疆,停住了腳步說道:“李大,此地銅鐵既然多,這種石頭附近可有銅鐵?”
李豐一聽,看了看那石頭,心想,不知道你是真不懂還是故意要考考我?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如實回答你就是,只見他說道:“韋老丈,此乃是普通的砂巖,其砂顆粒較細,可稱為細砂巖。
像這樣的砂巖,是砂土千萬年堆積而成,一般附近不會有銅鐵。出銅鐵之石,多是千百萬年以前火山巖漿噴出。
當然,有些低洼之地,在松散砂土堆積處,比如山腳河谷,可能會有黃金,也就是砂金,他們是由于比較重的原因,在溪流中堆積下來,因此一般情況下,在溪流中與河流中開采沙金很容易就有收獲……”
他將自己知道的知識娓娓道來,聽得那三人目瞪口呆。
他想,這種細砂巖非常好辨認。砂巖的種類非常多,比如:粗砂巖、細砂巖、粉砂巖、含礫砂巖、泥巖等等,這些肯定只有自己能夠辨別。
在這樣的巖層附近,一般不會有什么金屬礦,除非是有大的地質變化造成了其它巖石侵入。
在砂巖附近,倒是有一種非常常見的能源:煤炭,在唐代它的名字叫石炭。
煤炭的開采價值在后世當然非常大,不過在唐代倒還差一些,但對于李豐來說,這當然也是自己將來要重點推廣的一種能源之一。
……
韋老丈本意是想考考他,現在一聽他這么說,知道李豐確實有幾下子,自己先前沒有盲目的否定他是對的,也許他真有奇術,不由得相信了五六分。
那姓黃的護衛一聽,似乎很慶幸自己沒有如張護衛一般胡亂參言,趕緊把嘴巴湊近了張護衛的耳朵,小聲的說了些什么。
那張護衛一聽,只是黑著臉也不說話。在沒有看到李豐的真本事之前,他是不會輕易認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