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左議政金宗瑞被首陽府邸家奴用銳器偷襲。左議政大臣金宗瑞因此致命倒地。
其子金承珪隨與其父同在,卻因孤身寡不敵眾而被殺也。
“楊汀所殺逆臣之子金承珪,并于……”端宗大王聽其一一奏稟,主年幼還能如何?
同樣穿著宗親官服的大君首陽,反而如猛獸般兇露與端宗面前。
“金宗瑞圖謀不軌,已被誅殺。”
“往主上三思……”
“如現在不予以快擇,恐怕……”做為端宗叔父,端宗雖有恐懼。但也不得不的……
“傳……”端宗為了自己王位,只能迫于局勢讓眾臣入宮商議。
“為殿下能固王權,臣韓明澮將名冊奉于主上前……”這是韓明澮事先擬定好的殺生簿,上面均列上已被殺之的領議政皇甫仁、右贊成李穰、兵曹判書趙克寬等均。
上述名單內的兩班均已在入宮時被殺,此時朝局人心惶惶。
“逆瑢究竟在何處……”
“我夫安平并非逆臣賊子,乃世宗血胤。誅我者……”
“確實,逆謀者當誅!”已經身穿袞龍袍的李瑈,其實是想殺個干凈。
“如把你貶為賤籍,淪為官婢……”李瑈這樣說,因為這安平大君家重要的那幾位都死了。
“你次子友諒,因患疾而亡……”
“嫡長子友直,因與父伙同謀反已被貶于江華……”他這副人模狗樣,真很難想有今日成為這個國家的王。
“如此殺戮,必然反噬……”鄭氏閨這樣說,難怪其子李崇……未來的李暲會早逝,其次子雖然繼位也只活了二十歲。
“其孫,也好不到哪去!”被關押的鄭氏閨這樣說,她通這段歷史……
“燕山君李?……呵……”鄭氏閨喃喃自語,有所不屑!望著外面,身處牢獄中……
很多年前鄭閨、南書易和其他考古工作者吃完后,拿著史料翻了幾頁……
“這或許就是人畸形的后宮……”
“中宗殺了一個不留……”
“雖然都是李氏王朝世祖一脈,沒辦法……”
“誰會留禍患給自己……”
“自相殘殺……”
“我既沒有弒兄又沒屠弟,為什么?”世祖大王覺得他理所應當,因為兄長文宗大王是自己病逝。胞弟安平大君李瑢也沒死于自己劍下……
“可是,他的命卻因為你的御令而死于……”這句話,是相同的……
“這不是你的受意嗎?”今生的鄭氏閨,站在這里替往死的人說了這樣一句。
“我能可與夫君同飲孟婆煮卻汁,共赴黃泉路……也,不……”公元1453年十月十八日,端宗大王李弘暐終于下達賜死李瑢之命,派義禁府鎮撫李淳伯去執行,并將宜春君李友直移配珍島(翌年處死)。
“夫,妻來尋你……”說著,前世的鄭氏在丈夫離開后的某一天……
“可能,想象了一百次、一萬次結果。最終完全沒想到,鄭氏最終是怎么樣……”
“這個很難,而且英祖這個也有可能只是去讓祖先的事情不要成為以后的詬病……”
“而且,都殺完了!你在過來翻案,還一個人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