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本書的終章了,故有一些總結。先講我寫此書的緣由,最大莫過于興趣了,其次是圖方便。倘將若篇散文投諸雜刊等地,采納與否是一回事兒,主要在周期頗久,好長段時間,你并不知曉中沒中,且不中是大多數,即便幸中,或不免伐耀矜驕。如此一來,會使人心不寧,生發出自己都意料不到的情緒來,于寫作的進步十分不利。
我想,寫散文的唯一目的是在抒情達意,抒的自我情,達的真心意,倘于起始便抱以營利謀名的期盼,那后來的失望也是肯定的。甚至于“心如死灰”,則多半要放棄,就不能算叫喜愛,只當其個圖“利”工具罷了,與其這般,倒不如去干些兼職外快,起效絕對比寫散文來得迅速。所以我才于該書簡介里說:“好古以成文,但求片安之地,至于旁人眼光,誰顧?”
或有人以為,能一蹙寫好文章的訣竅,是在技法的習學上,然而技巧也不是那么容易通透的。獨孤求敗的學劍之路,放諸寫作恰合,其五境乃——“利劍無意”、“軟劍無常”、“重劍無鋒”、“木劍無儔”、“無劍無招”。寫作一道,你再追尋言睆辭藻也好,組構布局也罷,到頭來你會發見,不過是舍本逐末,蓋因你不懂文字。就講個“文”字,起由何來?本源何義?古語何音?唯有你不斷將每個漢字的古今演化掌握,方可臻至“無劍無招”的境界。
且我以前似在某處提過,文情章法正是你本人的反映,像“字如其人”的說法一樣。再作個俗比,當你聽慣了某歌手唱歌,你哪怕聽一首從未聽過的他的新歌,你亦能判斷出是他唱的來。所以每個人的文章都是不同的,在技法上,更在情感上。為何要將情感也應容納在風格之內?因為就某件事兒而言,大家總有些不一的意見,你有怎樣的三觀,就有怎樣的態度,無論對錯,將之原原本本寫下來即可。如此,一篇文章從里到外方能看得出是“你”,而非千篇一律,毫無生趣可言。
還有也是我之前說過的,要善于從小事中發掘道理。兒時,老師常講:“要有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聽似簡單,卻仍需要不斷地磨練,最重要的一條要數讀書了,這點適用于上述所有。雖然你不能四方云游去增長見識,但讀書能籍別人的視角來看世界,是相當方便的增長閱歷的手段。只有不斷汲集名家們的思維方式,了解其處世態度,而后才能有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以小見大,明悟生活的本真。
但凡看我的文章,講道理我多半要扯歸讀書上,的確,讀書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但卻是絕對的行之有效的正途。尤對于寫作來說,傳輸錯誤的觀念總輒是不好的,所以要靠讀書來去壞存善,把前人寶貴的思想活用在今天。要想不讀書便寫出好的作品來,則無異于癡人說夢。
而讀書或又避免不了一條——古文。我也沒那下定論的資格,但就我親身感觸來講,讀古文不特能提高言辭表達能力,亦可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言辭表達能力嘛,簡單說來,即是言簡意賅,能用短句就別用長句,兩個字能說完的,盡量別用四個字,雖沒那么絕對,但這是我們應向古人學習的地方。
至于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正所謂“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熟讀二十四史,能讓我們明晰人世變化,即便我們有古人所未有的科技,但唯人性是貫通古今的,其發展之規律可從史書中提煉。而地理變遷,人文衍化,天象風云,皆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與之相輔相成。當你通過讀圣、賢、史書參透了“宇宙”的道理,那么未來也就不難預測,于是能逢兇化吉,趨利避害。所以就算你想創業,了解當下發展趨勢是必須,但也應學習過往的變化同古人的智慧,大大能增加成事兒的概率。只因不喜歡讀書而借創業逃避,實在是過于可笑。
再說回寫作,倘有人問“古文讀多了,是否可純用古文書寫?”我以為,但凡能表達出你的真情實意來,古文書寫又有何不可?有的人或會說:“寫出的作品是給大眾看的,該用大眾語言。”這實在是誤人子弟的說法,該句話所描述的是“無劍無招”的境界,當你把古文學會,形成自己的風格后,方能返璞歸真,以最樸素的語言表達出最真實的情感來。就拿老舍這些大家來講,他們也是起家于古文的,考古訓詁、歷史考究的成就也不差,他們的藝術成就絕脫不開古文,之所以他們要倡導俗文,是因為他們的閱歷夠了,境界夠了。
禪宗有句話總結得好:“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們單字面上看,開頭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與末尾的“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好似沒什么分別,但中間卻隔著一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這一步便是天壤之別。一個用俗語寫作的小學生,絕對比不得一個閱歷功底深厚的用俗語的作家。
當今有不少作者,為迎合大眾,成天寫俗文,讀書也半點不沾古文的,以為那太過晦澀,反正大眾也看不懂,那他也可以不看。而后他們喜歡上了“引西方”,“引科學”,譬如西方某某某氏說過什么話,某某學家又有個什么研究結果,以為十分時髦,令人信服不已。倘若這是建立在習學我國正統文學的基礎上,那自然無傷大雅,可一來就走這路子,為嘩眾取寵,搞得是烏煙瘴氣。試問若無古文這個工具,又怎么去學習前賢的智慧?怎么去了解漢字的起源?沒這些基礎,寫作就等于是空中樓閣。就算西方人自己還要學習自己的古文哩。
以上僅為鄙人一些不足為道的總結,限于學識有限,其中不正之處,請諸君毋怪。至于寫作一道,我說過,是真正的興趣使然,是要堅持一輩子的事兒。再見。
2019年4月21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