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云落地:朵朵都是金錢雨作者名: 陳貝帝本章字數: 4180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11:57:45
◎云版案例5:英特爾的“云孵化”
英特爾有著三條著名的定律。第一條定律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計算機芯片的集成度和運算能力每18個月翻一番;第二條定律: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第三條定律:更快地發展計算技術和應用。在這三條定律作用下,英特爾不僅改變了世界,而且成為了這個硅器時代的云孵化者。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總部設在硅谷,是PC芯片領域的世界統治者。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臺微處理器,它不僅帶來了計算機、互聯網和云計算的革命,而且改變了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從原子化走向比特化。
從美麗的仙童到英特爾,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硅谷的名字,起源于一個削尖了鼻子打探故事的酒鬼記者。但硅谷就像是一條時空的裂縫,透過這個裂縫,這些具有天才的牛仔們把他們的產品和理念輸送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1955年,晶體管的發明者之一威廉·肖克利回到了他的家鄉——硅谷附近的帕洛阿爾托創辦公司。但他是個非常糟糕的學者老板,很多追隨他的人都離他而去,其中就有他的八個員工,創立了非常著名的仙童半導體公司。當仙童分崩離析之后,又衍生了無數的新公司,包括聞名全球的英特爾。
威廉·肖克利曾經怒不可遏地罵這八個人為 “八叛徒”,因為他教會了他們如何打造出晶體管。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其中兩個叛逆者所創立的英特爾卻改變了這個世界,與這個老師兼老板一起,成了這個云世界的孵化者。
早在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在其后的半個世紀里,整個計算機行業都遵循著摩爾定律的節奏突飛猛進,英特爾也很快成了一個改變世界的 “超級工廠”。
從20世紀70年代起,英特爾的創始人摩爾就構筑了公司賴以成功的商業模式,即不斷改進芯片的設計,以技術創新滿足計算機制造商及軟硬件產品公司更新換代、提高性能的需要。摩爾提出,計算機的性能每18個月翻一番,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贏得高額利潤并將獲得的資金再投入到下一輪的技術開發中去。
英特爾推出第一塊用于個人電腦的4004型微處理器之后,又馬不停蹄地推出了升級產品4008,并應用于CPU。一年之后,又開發出真正通用型的微處理器8080,使英特爾成為8比特芯片市場的領導者。隨后,英特爾又推出了速度更快、功能更多的8085型處理器,并調集人員開始研制更先進的32比特432型微處理器,從而始終牢牢地把握產品更新換代的主動權。
在英特爾擔任了11年CEO的安迪·葛洛夫,曾在戈登·摩爾的邀請下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后又自愿跟隨戈登·摩爾的腳步,成為英特爾公司第三位員工。他的加盟,正好彌補了兩位前仙童叛逆者的性格缺陷,成了英特爾真正的三駕馬車。
葛洛夫的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的格言,不僅給英特爾帶來了高效率,而且多次讓英特爾化險為夷。最兇險的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的存儲器廠商幾乎把英特爾逼入死角,英特爾最終不得不退出內存芯片的生產,而轉入另一塊比較新的領地,那就是微處理器的開發。這不僅幫助英特爾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而且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英特爾第三條著名定律,就是更快地發展計算技術和應用。從微米到納米制程,從4位到64位微處理器,從奔騰到酷睿,從硅技術、微架構到芯片與平臺創新,甚至到為中小企業云轉型提供SaaS服務的解決方案,這些不間斷的創新,為英特爾注入新鮮活力。
2005年至2012年,英特爾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浪潮的七年大好時光,但英特爾并不氣餒,隨后作出了積極反應和戰略補救,公司在云計算上下了最大的賭注,快速進入了物聯網和智能穿戴芯片領域,為下一個浪潮的到來占得先機。
但這里要著重提到的是,英特爾作為一個計算機、互聯網、云計算的孵化者所發揮的先驅作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聲勢浩大的IT革命所創造的輝煌,均可以追溯到一個小小晶體管的誕生。
這個硅器時代的一切,從計算機到互聯網到云計算,都來源于一粒普通的沙子。來自于沙子的硅,在它變成了晶體管之后,就有了寄存器、電容器等元件,當把這些元件集成在一塊硅片上,就誕生了第一個微型集成電路。
這樣,奇跡就出現了。隨著微處理器的出現,史上第一款便攜式計算器便橫空出世了。計算機、互聯網、云計算的接踵而至,也就不足為奇了。從此,世界在云上,你我在云端,過去的神話變成了如今的現實。
所以,在這場把沙子變成珍珠的科技魔法中,作為芯片之王的英特爾是一個真正的云孵化者。
外星人討論:英特爾的 “仙童之芯”、“斬斷之芯” 和 “云中之芯”
原子人、比特人和數據人來到了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的英特爾總部。這只是一座六層高的白色和藍色玻璃幕墻建筑。在公司總部首層,印著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每隔24個月,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將增加一倍?!彼麄冊诖诉M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對英特爾案例做了調查、研究、分析和討論。
數據人:“如果說當年的蒸汽機、電力和流水線是人類新經濟的先驅,那么英特爾的微芯片則是這個IT時代的不老英雄。至今沒有哪個公司在IT行業持續統治長達二十年之久。不僅如此,它所推出的第一個微處理器,不僅帶來了顛覆性的計算機、互聯網和云計算革命,而且改變了這個世界。今天,我們來分析、探索、討論這個案例,不僅對做企業有幫助,而且對認識這個世界也是有所裨益的?!?/p>
原子人:“數據人說得好,英特爾在IT時代是一個不老英雄。它之所以基業長青,就是因為它有一顆仙童之芯。”
比特人:“仙童之心?”
原子人:“我說的是微芯片的 ‘芯’。”
比特人:“哦,明白了?!?/p>
原子人:“大家知道,英特爾是來自美麗的仙童。沒有仙童的 ‘八叛徒’,就沒有英特爾的誕生,沒有仙童的晶體管,就沒有英特爾的微芯片,就不會有改變世界的第一臺微處理器,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IT革命也得往后延期?!?/p>
比特人:“也不會有硅谷的出現。”
原子人:“對。正因為有了仙童之芯,才有了英特爾的奔騰之芯,才有了摩爾定律的威力,才有了英特爾的超級世界工廠,才有了人類向云端的大遷徙?!?/p>
比特人:“奔騰之芯?”
原子人:“對。從仙童之芯到奔騰之芯,是英特爾最委曲求全的時期,也是英特爾最輝煌的時期,幾乎讓它到達了榮耀的巔峰。”
比特人:“為什么?”
原子人:“當時,英特爾還是一個初創公司,IBM已是一個藍色巨人,為了搭上IBM這輛戰車,英特爾與IBM簽了一個極不平等的條約。這個條約,對英特爾來說幾乎是剝奪性的。”
比特人:“公司與國家一樣,弱者無外交。”
原子人:“英特爾在忍聲吞氣了三年之后,終于憑著它的奔騰之芯,就是以更快、更強、更低功耗的奔騰系列迅速取代了286、386、486、586等系列,終于把PC時代的王者IBM踩在了腳下,實現了咸魚翻身,成了IT時代新的統治者。”
說到這里,比特人與數據人響起了掌聲。
比特人:“原子人說得很好,‘仙童之芯’是英特爾的源泉,而 ‘奔騰之芯’則是英特爾的爆發和崛起。那我來說說英特爾的 ‘斬斷之芯’吧?!?/p>
原子人:“斬斷之芯?”
比特人:“對。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有一句名言,叫 ‘不要被過去所阻礙,做些更精彩的事情’。那就是在摩爾定律的鞭策下,他們不斷地去創新,再創新。但就是這么偉大的公司,也會犯錯誤,斬斷了自己的移動之芯?!?/p>
原子人:“為什么?”
比特人:“這一刀下去,連英特爾人自己也沒料到,讓他們錯失了整整七年之久的、最好的移動互聯網浪潮?!?/p>
原子人:“人家是七年之癢,英特爾是七年之痛。”
比特人:“對。英特爾人也是由癢至痛的,甚至讓他們感到痛不欲生,后悔莫及?!?/p>
原子人:“有這么悲慘嗎?”
比特人:“差不多吧。當時,已經不可一世的PC芯片霸主英特爾,在多元化的擴張下,希望成為跨越IT與通信的平臺企業。為此,英特爾果斷進入手機芯片領域,從PC延伸到了手機,點燃了那團移動的烽火?!?/p>
原子人:“這是獨到的眼光啊。”
比特人:“是啊。他們是一個偉大的夜行者,但錯就錯在他們缺乏耐心,沒有等到曙光的到來?!?/p>
原子人:“為什么?”
比特人: “作這個決定的人,是英特爾前一任CEO貝瑞特,但2005年新上任的CEO歐德寧,很快作出了另一個決定,將處于嚴重虧損的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出售,退出了手機市場,從此,關閉了通向移動互聯網的大門?!?/p>
原子人:“太可惜了。也關閉了通向未來的大門?!?/p>
比特人:“對。只有時間,才是一塊試金石。任何的決定,只有在時間的檢驗下,才知道是對是錯的。當PC業走到了衰退的拐點的時候,當移動互聯浪潮悄然來襲的時候,英特爾終于后悔了。當時,他們揮淚斬馬謖,以為是一個壯士斷臂之舉,沒想到,這一刀下去,斬斷的并不是一條殘疾的手臂,而是一顆移動的心,一顆真正奔騰的心!”
說到這里,原子人與數據人報以熱烈的掌聲。
數據人:“你們說得真是太精彩了。從仙童之芯到斬斷之芯,說明了再偉大的人也不是神,再偉大的公司也會下昏棋。但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壞事,也是一件好事?!?/p>
原子人:“為什么?”
比數據人:“因為沒有英特爾人的犯錯,就不會有雅虎、微軟、谷歌、蘋果等新生代的機會。但也正是這些硅谷牛仔的立馬叫陣,才又一次激起了英特爾人翻身上馬的雄心。”
比特人:“真是寶刀不老!”
數據人:“對。在考察時,你們還記得英特爾博物館那條霸氣無比的標語嗎?它是這樣寫的:今天,不論地球上、外、里,微芯片無處不在?!?/p>
原子人:“它的野心,還在地球之外?”
數據人:“對。英特爾人的地球之芯,已經無孔不入,但它要做的,不止這些,還要讓地球之外的芯,也無處不在。所以,我今天來說說英特爾人的 ‘云中之芯’。”
原子人:“云中之芯?”
數據人:“對。英特爾退出手機和平板市場的七年,也是英特爾錯失移動互聯網的七年,為了挽回這個戰略失誤,英特爾抓住云計算這根救命稻草,又在兩大領域下了最大的賭注?!?/p>
原子人:“作為救贖嗎?”
數據人:“不錯。一方面他們把賭注下在了智能穿戴領域,為新時代的到來提供穿戴之芯,他們篤信智能穿戴設備將是下一個浪潮?!?/p>
原子人:“這是一場新的革命?!?/p>
數據人:“正是。另一方面,英特爾人認為,云計算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需要海量的、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才能持續下去。這就需要動力之芯?!?/p>
原子人:“這正是英特爾人的長處和本領。”
數據人:“太對了。英特爾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蛋糕,但決不肯錯過物聯網時代的這場盛宴。所以,英特爾對于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不僅投入了巨大熱情,而且下了最大的賭注,為這個新的時代提供更小、更快、更低功耗的云中之芯!”
至此,原子人與比特人又是擊掌而呼,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