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員干部廉政必修課
- 本書編寫組
- 2027字
- 2019-01-03 11:42:00
延伸閱讀
緊扣“六大紀律” 深化“四個著力”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解讀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巡視制度的健全完善,圍繞“四個著力”,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突出了監督重點,實現了問題導向、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精準打擊,切實提高了巡視質量,增強了巡視實效。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緊扣黨的政治、廉潔、組織、群眾、工作和生活“六大紀律”,進一步延伸了巡視監督“四個著力”內涵,為依紀依規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
緊扣政治紀律,著力發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拉幫結伙等問題
政治紀律是黨的所有紀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立場、言論和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
為督促黨員干部時刻繃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更加堅決地同錯誤思想、言論和行為作斗爭,杜絕一切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巡視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巡視組要著力發現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存在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拉幫結派等問題。
根據這一規定,今后巡視工作將重點監督檢查黨員領導干部是否存在公開發表與中央不一致的言論,妄議中央、亂發議論;是否存在對中央決策部署打折扣、搞變通,陽奉陰違、自行其是;是否存在重業務輕黨建,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是否存在為謀求個人利益違規組織或參加老鄉會、校友會,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是否存在干預司法,妨礙法律法規實施等突出問題。
緊扣廉潔紀律,著力發現以權謀私、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問題
嚴格遵守廉潔紀律是黨員干部的從政底線。加強對廉潔紀律的監督檢查,當好“千里眼”和“順風耳”,用好監督利劍,始終是巡視工作的重要內容。
為此,巡視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巡視組要著力發現違反廉潔紀律,以權謀私、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問題。
根據這一規定,今后巡視工作將重點發現領導班子成員是否在行使行政審批權、執法權、人事權及國有企業“三重一大”決策權過程中以權謀私問題;是否干預和插手資金管理、資產處置、資源配置、資本運作和工程項目等市場經濟行為,謀取私利或進行關聯交易、利益輸送;是否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親友、身邊工作人員及其他特定關系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搞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是否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以個人或他人名義經商、辦企業或者違規兼職取酬、從事有償中介活動;是否借婚喪嫁娶等事宜贈送或收受禮品禮金,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及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是否違反辦公用房、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規定,謀求特殊工作、生活待遇;是否違規辦會、公款旅游、揮霍浪費公共財產等。
緊扣組織紀律,著力發現違規用人、拉票賄選、買官賣官等問題
加強組織紀律是建設堅強有力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強大政治優勢。黨的歷史充分證明,什么時候組織紀律執行得好,黨員的組織觀念、黨的意識就比較強。反之,就會影響黨的事業健康發展。
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組織觀念薄弱、組織管理渙散、組織紀律松弛等問題,巡視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巡視組要著力發現違反組織紀律,違規用人、拉票賄選、買官賣官,以及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嚴重不團結等問題。
根據這一規定,今后巡視工作將重點監督檢查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執行黨的干部工作方針和政策、執行干部選拔任用規定情況;是否存在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擅自改變上級或黨組織決定;是否存在個人獨斷專行,或者班子不團結、軟弱渙散;是否存在誣告陷害、打擊報復舉報人,對抗組織審查等情況;是否存在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非組織活動,違規帶病提拔、突擊調整干部;是否超編制配備干部、超機構規格提拔干部、超審批權限設置機構,擅自提高職級待遇、擅自設置職務名稱;是否在干部錄用、職務晉升中徇私舞弊,對干部人事檔案弄虛作假;是否存在謊報、瞞報個人有關事項,“裸官”仍在重要崗位任職等。
緊扣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著力發現“四風”問題
違反黨的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當前突出表現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心存僥幸,頂風違紀,不收手、不收斂。
為此,巡視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巡視組要著力發現違反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搞“四風”等問題。
根據這一規定,今后巡視工作將重點了解黨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的頂風違紀行為,監督檢查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是否漠視、侵害群眾利益,不顧群眾意愿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干涉群眾民主權利;是否對公共利益分配不公、優親厚友,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臨危不救、袖手旁觀;是否不重視調查研究、不尊重客觀規律,閉門造車、脫離實際,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是否消極應付、推諉扯皮,“庸懶散”、不作為,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是否違反工作程序和保密紀律、疏于監管、造成損失;是否熱衷享樂、沉溺奢靡,從事有悖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動,造成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