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桃花源密碼
- 偽裝成隱士高人
- 清蟬子
- 3573字
- 2018-10-11 12:03:51
“世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我心中,一個就在這里。”
南山山谷,醒酒后的當天下午,陶淵明就把培風帶到了這里,指著眼前的條條溪流對培風說道。
只見一條條清澈透明的溪流星羅棋布,順流而下,映襯著遠處蒼翠的遠山森林、參天古樹及紛繁花草,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那這里哪條溪流能通向桃花源?”
培風看著溪流上漂浮的白霧十分好奇,難道真的存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嗎?
“到了你自然就知道了,現在我們去找下漁人借舟,否則沒有船渡不了河。”陶淵明摸著胡須爽朗道。
培風十分期待,看來桃花源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聽陶淵明話中意思,他絕對不止一次去過。
不過想起當初被老師強制背誦的課本,詩中寫到桃花源是武陵漁人發現的,難道是“真人秀”漁人要出場了嗎?
溪流上的白霧時聚時散,陶淵明拄著竹杖往上游踱步,邊走邊從竹杖上的葫蘆里偷飲酒,培風則默默跟隨。
不一會兒,溪流的白霧中就傳來嘩啦啦的行舟聲和縹緲歌聲:“一壺酒,一竿鱗,世上如儂有幾人……”
“好詩,這個漁人好自在,好灑脫!”
培風道了一聲好。
“自然,南陽劉子驥,真高尚士也!”
陶淵明點出了漁人的身份,只是他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讓培風心起波瀾。
南陽劉子驥,不對啊,這怎么與《桃花源記》中描寫的不一樣啊?
明明是武陵漁人發現的桃花源,與后面聽聞再次尋找桃花源卻沒有尋到的“南陽劉子驥”分明不是一個人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培風還沒有來得及新詢問,就聽到前方的陶淵明的欣喜之聲,原來已經到了停舟處。
但走到近前卻發現并沒有漁人的身影,只有孤單單的一葉扁舟停靠岸邊,還有遠處山林隱約傳來的“世上如儂有幾人”的漁人詩歌聲。
“看來他有事走了,給我們留下了輕舟。”
培風自言自語,看著陶淵明拄杖上了輕舟,正在招呼培風上船。
他見陶淵明解下纜繩并沒有用竹篙撐船,而是任其隨波逐流。隨著嘩啦啦的水流聲起,輕舟緩緩朝著下游去。
此時,溪水上的白霧開始濃郁起來,但依稀能看到近處的風景。不知道漂流了多久,培風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途中果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散在地上。
“結伴同游,人生幸事!”
陶淵明看到桃花詩興大發,隨即吟下了后世流傳的千古華章,“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培風一聽到這首詩完全起了條件反射,被老師逼著背誦的回憶涌起,也跟著應和起來,“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小友讀過我的作品?”
陶淵明吟唱聲暫停了下來,“這桃花源記可是我年初所作,流傳甚少。”
“略有耳聞,略有耳聞……”培風擦了擦汗。
“因為我十分喜歡桃花,見此佳作欣喜若狂。”培風有些支支吾吾不敢說出后續,所幸陶淵明并沒有追問詳情。
“小友有沒有作出喜歡的桃花詩篇?余,定洗耳恭聽。”
陶淵明扶著胡須,面向培風笑容滿面,大有引為知己相交的意味。
在這等千古華章面前作詩,這不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嗎?
培風剛想擺手拒絕,腦海中卻傳來隱士高人系統的機械提示音。
“滴答,收到歷史時空的隱士高人隨機發送的任務邀請,請宿主務必及時完成,否則容易引發隱士滿意度下降,導致后續任務無法觸發完成,完成可增加與一條契合度紅線,順利達成‘結伴同游’的目標值。”
培風不露聲色,看了下滿含期待的隱逸老者,閉上了眼搜刮肚子里的存貨。
到底有哪首詩篇既包含灼灼十里桃花,又暗含隱逸神韻,還最能博得陶淵明的認可呢?
咦,他突然靈機一動,有了!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對不住了,伯虎兄,你的半闕《桃花庵歌》我先借用下,等下次真的穿越到明朝若見到你本人,一定親自向你叩拜謝罪!
“小友大才啊!老死花酒間,鞠躬車馬前,借桃花喻隱士,刻畫了一位優游林下、灑脫風流、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此為千古佳作,只是讓人意猶未盡啊。”
培風聽完陶淵明的話汗顏不止,意猶未盡純屬正常,這首詩培風當然沒有吟完啊。
因為唐寅下半闕的《桃花庵歌》他實在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前面這些經典的詩句內容。
培風看到陶淵明的身上再次飛起一條碩大紅線,系統提示音響起,他知道這次算是混過關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伴隨著陶淵明的吟唱聲,輕舟繼續隨波漂流,桃林的盡頭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有光。
“世人都說我描繪的桃花源是虛構的,這個人世間間惶惶如鬼蜮,地獄卻空空蕩蕩。其實,世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我心中,一個就在這里。”陶淵明抿著酒,指著洞口亮光,自由灑脫。
“虛構,鬼蜮,地獄……”
培風聽著逐漸遠去的水流聲,此時,他想起了系統所說的地獄模式,還記起了現代都市流傳甚廣的“黑暗版本”的桃花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想當初他還和同桌辯證桃花源“死人國”的真實性來著,想來一會就能驗證了。
“桃花源可千萬不要全是死人啊”
培風想起腦洞大開的現代解析,心里不停嘀咕,他可不想好好的穿越喜劇變成恐怖鬼片!
“滴答,宿主觸發歷史時空的終極隱藏任務,探秘隱士高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密碼’,揭露世外桃源的真偽,感悟人生閱歷,獎勵視宿主完成情況而定。”
果然,桃花源真的有貓膩,培風在腦海中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看法。
“終于要解開桃花源的真面目了嗎?”
培風拋開疑慮,心情十分激動,跟著陶淵明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洞口很狹窄,僅能容納一個人通過,像極了狹窄的墓道口。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陶淵明的吟唱聲回蕩在秦人古洞,一直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真的到了!
陶淵明似乎和這里的人很熟悉,交流沒有絲毫障礙,剛來就被這些秦朝后裔的遺老遺少圍起來,不一會兒就被熱情地邀請去農家做客。
因為培風是第一次來,桃花源的村長隨意指了一個女童做他的導游,帶他瀏覽桃花源的風光。
“怎么越看越覺得這般虛假?”
培風看著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原本應該是十分和諧美滿的畫面,但他卻有種十分強烈的不真實感,疑問也越來越多。
他不由自主地盯著怡然自樂的桃花源人,發現他們的衣服果然和先前外面的老農一樣,衣服寬袍大袖,冠小而衣裳博大,褒衣博帶為尚。
這可是從秦末就一直與世隔絕的地方,這不科學啊,難道他們穿的衣服都是陽間的人燒給他們的嗎?還是他們本來就是東晉外面的人喬裝打扮的?
要知道從秦末到東晉五六百年時間,口音變遷暫且不說,單單數十代的近期繁殖就夠桃花源人進行基因滅絕的了。
而且桃花、美池、桑竹都與當下季節十分不相符。《葬經》中云“門前桃桑,為大兇”,桃桑可是聚集陰氣的,民間的人是不會在自己家附近種桃樹和桑樹,他越看桃花源像一個真正的墳地!
尤其是此時,原先在溪流中的白色迷霧也飄過聚集起來,顯得分外詭異。
“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忽然,他又記起陶淵明桃花源記后半部分內容,感覺和曾經看過的達芬奇密碼一樣,現在這桃花源是一片謎團。
桃花源記中,漁人標記出去報官帶領太守尋找以及南陽劉子驥尋找桃花源未果,到底找沒找到,真的消失了嗎?
還是太守找到了把桃源人全部殺死了嗎,而劉子驥看到桃花源化為焦土廢墟真的被嚇死了?
那么,桃花源真是的一片祥和樂土,還是桃源人配合陶淵明給自己演出的一出好戲?
現在這里邊的人都是鬼魂嗎,這里真的是一座鬼城“死人國度”嗎?
培風用現代人的思維思考古人的事,越想越不寒而栗,不過瞧著前面領路的導游女童,肉眼卻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問題。
不過說不定隱藏任務最終還要落在她身上,要試探下。
培風叫住了前面趕路的女童,勉強擠出了一個笑臉,打算引導她說出一絲真相。
“你在桃花源里生活,會向往外面的世界嗎?”
女童天真爛漫道:“我生下來就在這里長大,大人說外面的世界在打仗,好危險,不讓我們這些小孩出去。一出去就要被殺死,只有這里是安全的!”
培風故作嘆息道:“你應該知道,這桃花源確實很美,但和外面比起來只是滄海一粟,一輩子生活在巴掌大的小地方,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樣,只能守著小小的井口,看不到天空的遼闊壯美,生活并不精彩,許多新鮮的事物你們還沒有嘗試過呢……”
女童歪著頭,露出一絲憧憬的神色,羨慕道:“要是真能出去看看就好了。”
“其實你們可以出去啊,我們來的古洞出不去嗎?”培風故作疑惑道。
“當然出不去,出口那么小,很容易守著,誰也進不來……而且聽母親說,自從村里約定共同條令后,很多年都沒有人能逃出去了。”
“咦,那個條令是什么?”培風話一出口,就后悔了,感覺自己太急功近利了。
果然,女童猛地轉過頭望著他,笑的陰氣森森,露出潔白牙齒。
“那條條令就是,想要從這里逃出去的人——都會被大家抓住、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