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茅山腳下。
熱鬧集市的拐角,有一間百草藥堂正經營。
“培風,石淋病,開方拿藥!”百草堂里間,一聲吆喝聲響起,中氣十足。
“桃木膠如棗大,冬以湯三合和服,日三服,可下石,石盡即止。”培風在外間大聲回答道。
原先他正忙活為其他病人疏通血脈,然后迅速起身,一溜小跑走向柜臺后面,墻上成百上千的藥匣木架,迅速從小抽屜抽取出桃木膠,包好分量為病人送去里間。
內堂,是陶弘景治病救人的地方。
培風掀開門簾,正好看到一身道衣的老道士針灸完畢,為病人開著藥方。
老道士的毛筆依舊是朱、黑兩色,黑色用于開方,紅筆圈住了藥方中的重點,標注清晰明了。
“培風,回答不錯但仍不全,夏天的服藥呢?你這小猴子,記性丟三落四,這是本草醫藥大忌,切記切記,這次就罰你去藥堂為病人煎藥,趕緊!”
老道士臉色寒霜,對培風的回答并不太滿意,本草醫藥來不得半點疏漏。
“好嘞,師父,別生氣,夏以冷水三合,我特意沒說夏天,現在不是快過冬了嗎?我記全了的。”培風收起了嬉皮笑臉,也變得正經起來。
此時,來時臉色蠟黃、疼得渾身顫抖的病人針灸后感覺渾身舒暢,病情緩解,作揖感謝,一旁陪同的家屬跪地大呼“活神仙”之名。
老道士趕緊擺手施禮,面向病人時他臉上的寒霜頓時融化,揮手讓培風這個小猴子走了。
培風知道,其實這次碰到的石淋病癥就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他大學見過自家寢室長發病,半夜時因為尿結石疼得直打滾的駭人場景,因此記憶猶新。
中醫本草上有多種排石手法,老道士這次根據病人體質選擇了最合適的一種。
這一藥方中“合”就是古代的容量單位,一合等于現在的一百毫升。“日三服”就是一日服用三次。
培風為病人煎好第一包藥,耐心把劑量告訴病患及家屬。送走這一波病人后連忙抹了下抹頭頂熱汗,準備繼續投入到下一個病患的診治中。
其實,汗水并不是天熱,而是他比較投入。
因為現在外面早已經飄小雪了,天氣漸漸嚴寒,茅山上已經飄了白白一層。
從深秋到小雪,培風來到這個南朝梁的歷史時空已經整整兩個月了。
比起第一次穿越陶淵明的時代,這一次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
不過現在他已經不想什么時候系統會送他回去的事了,連小白大人也很少去“騷擾”,因為他每天過得都很充實。
先前跟著老道士在深山中補充百草園中的本草知識,現在出山入世借助山下的藥堂治病救人。
藥堂的掌柜原先還不同意,看到是茅山的“活神仙”親自帶徒坐診,差點給跪了,每天好吃好喝供應著。
原先病人都是直接上茅山求醫問藥,現在一看茅山老神仙下山坐診,一傳十、十傳百,百草堂的名氣在方圓百里是與日俱增!
每天在百草堂里,培風和老道士一起將本草藥書中的冰冷文字轉變成一張張藥方,本草試驗、對癥下藥……然后又轉化為一張張病人的笑臉。
自古醫藥不分家,真正的懸壺濟世!
培風從一個系統認定的“初窺門徑”的本草小白,已經正式“登堂入室”成為真正的杏林醫家。
雖然醫術這條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但他總算入門了。一般的疾病已經不用老道士出手了,培風可以自行診治。
跟著陶弘景這個博學多才的便宜師父,每天遇到疑難雜癥老道士都讓他先上手,然后嘔心瀝血給他講解診治手法……
培風是第一次如此認真學習,如饑似渴,真的學到了很多知識。
原先他叫一聲“師父”可能是因為系統綁定師徒關系“貪便宜”,現在完全是真心實意,發自肺腑。
因為,他真的不想辜負一個古稀老人的厚愛!
“小師弟,不好了,趕緊叫師父回山,宮里來人了!”
培風正在藥柜前回憶,冷不丁大門打開,一個中年道士破門而入,身后飄著的白雪跟著一股強冷空氣猛地灌入。
原來是茅山的師兄,培風見過臉熟,就是不知道名字。
“師父……”
培風還不知道發生什么事,剛開口喊就看到藥堂里間,老道士聽音辨聲已經走出來了。
“該來的還是來了,今年的雪越下越大了,走,回山!”
老道士走出了藥堂門口,顧不上掌柜的死死挽留,背起藥簍就走進風雪中。
“滴答,當前時空隱藏任務已開啟:拯救搖搖欲墜的茅山道眾!提醒宿主注意,此刻茅山山頂風雪交加,正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危機,請宿主出手解決積累能量穿梭時空。成功后系統會有重大獎勵,失敗的話則扣除當前時空累積的所有隱士點及已獲得職業技能,宿主肉身永遠滯留當前歷史時空,望宿主努力!”
系統的提示音在培風耳旁回響,不過他現在根本沒空在意任務失敗會有何懲罰。
反正他本來就要上茅山的,因為老道士的存在,現在他對茅山已經有了感情。
他拼命追著趕上老道士的身影。
“師父,別走太快,你倒是等等我啊……”
培風大喊,風雪再大也沒有淹沒了他的話。
茅山道觀。
朝廷派下的宮裝使者正在觀中正堂喝茶等候,眼睛盯著附近屏風上的《雙牛圖》出神,偶爾撇撇嘴,一臉的不耐煩。
畫上有兩頭牛,一頭牛被散養著吃水草,悠閑自得;另一頭牛戴著金絡頭,后面有人牽著繩子并用棍子驅趕著。
“使君遠道而來,老道姍姍來遲,雪大路滑,著實怠慢了,敢問使君名諱?”上山后,陶弘景這老道士一進門就先作揖施禮,禮數盡的很到位。
培風跟在后面,看到朝廷使者是一個年老的太監宦官,身邊排場很大。
原先老太監還是冷面寒霜,聽到老道士的聲音瞬間變臉,起身客氣尊敬的如春風佛面,表面功夫很到位。
“陶仙人客氣了,宦者名諱暫不敢玷污仙家之耳。宦者等候正好沾染下茅山道場的仙氣。剛還在欣賞下陶仙人呈給陛下的《雙牛圖》呢,記得當初陛下邀請仙家入宮,欲聘入朝為官,并親手寫詔召之,還賜以鹿皮巾,屢加禮聘,可惜陶仙人不眷戀紅塵,始終不答應入朝。”
老太監話語十分客氣,只見他走到屏風附近,指著雙牛圖笑道。
“感謝陛下的萬分厚愛。”
陶弘景再施禮,不過心里卻猛地咯噔一聲,這次來的使君宦者連自家名諱都不愿當面說出,看來陛下已經不耐煩了,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次茅山果然要遭難了。
“這一頭牛,是指現在隱居的陶仙人自己吧,真是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而這旁邊戴著金絡頭想必描述的就是入宮為官的仙家吧,雖享受富貴但失去自由,也和我一樣,只是我連入宮后連富貴都享用不到,可悲可嘆啊。”宮廷宦者摸著那金絡頭,眼睛發光。
培風算是看出來了,這老太監眼冒精光的貪婪模樣,分明是想從茅山撈點好處,意思意思。
不過照老道士的性子,肯定不會乖乖俯首貼頸,順他的心意,要不然他也不會成為隱士高人了。
“使者此次前來,到底所為何事?”
果然,老道士直接生硬轉變了話題,直接將宦者的話堵死了。
茅山道眾,兇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