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順水而下,轉眼半日已去千里,登了船后秦羽反而不急切著趕路,再加上‘故人’相逢兩人也是交談不斷。
興致濃時,秦羽更是豪飲不斷,這才登船不過半日,壺中美酒早已見底,若不是老翁船上有些自備家釀,只怕這一路直至蜀山,他都要與酒無緣了。
這巴蜀之地歷來雨水豐富,雨水連下數日也是屢見不鮮,故而氣候轉變不定,江上撐船更是寒風凜冽,而美酒能暖身驅寒,故而每個船翁都備有自家釀酒。
這也造就了,巴蜀之地美酒甚多,以烈酒聞名,烈酒入喉只飲一口便暖身驅寒。
老翁船上藏有數壇美酒,這可算是便宜了秦羽,嘗慣了那西岐之地的清酒,再飲這烈酒,入喉宛如刀劍,入腹卻似火燒,一口下午,片刻便渾身血液沸騰,熱氣不斷。
而清酒卻不同,西岐之地地處邊關大漠,氣候干燥,故而清酒口感甘甜清列,飲入口中便如冰泉,直教人心神舒暢。
各地美酒均有特殊之處,也不知江南的美酒是何滋味,改天定要一醉方休。
烏篷船順流而下,老翁技藝精湛,轉眼兩日,秦羽便到了蜀山地界,下船時秦羽欲塞銀兩,而那老翁卻打死夜不肯再接,盛情難卻之下秦羽只好作罷。
便約下,日后再乘其船。
烏篷船緩緩劃開江面,又離岸而去,秦羽望著那老翁遠去的背影,只輕嘆道。
“也不知他日能否再相見,江湖浪潮誰又能說的準,不是逆流而上,就是粉身碎骨。”
“我的江湖在武林之中與人斗,與天斗,而那老翁又何嘗不是身處江湖之中,撐船半生何嘗不是在征戰江湖,只不過是與江海湖泊爭斗罷了。”
“哪怕老翁技藝精湛,可又怎么會每每風調雨順,每每都順流而下,對于老船翁來說,葬身江海只怕是他一生的歸宿。”
言罷,秦羽轉身便朝著蜀山的方向而去,馬兒飛奔于山林之中。
半日后便行至蜀山腳下。
這蜀山不愧稱為圣地之一,早在山腳之下便立了山門,那山峰宛如神劍一般,直插天地之間,峰頂直聳入云,叫人直呼好一處仙山。
不入大漠不知大漠浩瀚肅穆,不臨蜀山不知蜀山奇秀神峰。
這直聳入云的山峰,自山腳下便有三丈寬的石階,直通山巔的劍宮。
二這石階更是有一稱呼,名曰朝圣階,只這一命便可看出江湖與朝廷的勢力。
這石階若被提入朝廷,那可是謀反之罪,整個天下除了齊君,誰敢稱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而落在江湖中,也不過就那樣罷了,如蜀山這般的,整個江湖還有九處呢,并稱十大圣地。
還未到十月初七,便有數千俠客登臨蜀山,頗有一副朝圣山之氣,這便是來自圣地的號召力,頂尖大派的底蘊顯露無遺。
如今已是十月初五,再有兩日便是決戰之日,此戰與秦羽無關,他可不想高調行事,決戰之后才是他秦羽的主場。
揚名可不是挑戰一人便能行的,如今江湖豪杰齊聚,若不見識一番豈不可惜。
深夜。
云霧山李家族地,一小斯趁著夜色策馬急行,那人神色疲憊風塵仆仆,只怕是一路趕來未曾歇息。
臨近山腳,那馬背上的小斯雙手一拉韁繩,身子伏在馬背上,馬兒便穩穩的停在大門之外。
如今雖已是深夜,可李家族地之外,輪班的守衛依舊是一絲不茍,這還是只是明哨。
這云霧山外,暗處也不知還藏著多少好手,四大世家可不是江湖中人隨口稱贊的。
那小斯顯然早有預料,不待守衛開口便翻身下馬,自腰間取出一封信,雙手高舉口中言道。
“受‘青龍公子’之托,送信而來。”
那守衛自是知曉,‘青龍公子’與自家少主的交情,當下接過信便送入府中,而那送信的人卻趁著夜色而去,消失于群山之間。
半盞茶后,紫竹苑中。
李長風掌燈夜讀,片刻后,一封信便閱盡,放下手中書信,只看見信封上直書四個大字,長風親啟。
這一封信可不只是為了敘情而已,這其中更是透露出,關外金兵欲動的情報,以及秦羽接下來需要其配合的事情。
與此相同的時間還發生在各大小勢力,江湖上除了邪教三宗,其余各大小勢力均收到來信,當然均是匿名。
為此,秦羽可是付出了一筆不菲的價錢,雖然價錢貴了點兒,但也算物有所值。
看著案上不斷傳來,任務完成的回執信,秦羽不禁嘆道。
“聽風樓果然不愧是江湖第一情報勢力,就是價錢貴了些。”
“不過,想來,長風應該已經收到我的信了,各大門派也都知曉了金兵的動作,整個江湖已經是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了。”
“如今,萬事俱備,只欠長風!”
對著云霧山的方向,秦羽滿飲一杯這才作罷,巴蜀之地的美酒,果然是口感辛辣,烈酒入喉,秦羽直呼好酒。
這一夜,江湖上注定風云四起,一場由秦羽出手攪動的風云,便要自蜀地而起,席卷整個江湖!
這一夜,各大門派派遣出無數暗探,只為確認這情報的真實性,畢竟事關金兵不可妄下結論。
而朝廷也有意讓江湖插足,此次金兵之事,更是指望江湖中人能牽制一二,便暗中透露出真實的情報,再結合,前段時間。
六扇門總捕,‘金刀神捕’段天涼,親自出手滅了幾個二流勢力,此前還以為,是朝廷捏造的借口,為的只不過是鏟除一些江湖勢力。
如今看來,不過是借機打壓江湖,順帶敲打暗處的墻頭草罷了。
且不提江湖,與朝廷,只因一紙書信便掀起的軒然大波,卻說那名傳江湖的蜀山圣地。
轉眼便是十月初七,決戰蜀山之巔的日子已到,這江湖上,該來或不該來的人,早已湊到了蜀山境內。
浩浩蕩蕩數千人,在蜀山劍宗的維持下,踏上了蜀山之巔。
數千人的長龍,遠遠望去,便如萬民來朝,場面好不氣派,只叫江湖中人嘆道。
不愧是十大圣地之一。
這萬民來朝的盛況,也只有大齊王朝才有的手筆,殊不知,江湖之中也有如此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