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旺山手記(節選)
- 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2017卷
- 楊志學 亞楠主編
- 733字
- 2018-10-09 15:45:09
葉梓
這是一座我喜歡的小山。
盡管它卑微地斜靠于蘇州橫山麓,但它的歷史之源要追溯到刀光劍影的春秋戰國時期。彼時,吳越爭霸正酣,這里是一片遼闊的水域,或者說,旺山腳下就是吳越兩國怒目相視的一個小小渡口——不遠處靜靜流淌的越來溪,仿佛見證了這一切。
西施從這里側身經過的時候,一定滿眼憂傷地想起家鄉的浣花溪。
—現在的西施塘與范亭,就是旺山額頭上的兩顆歷史之痣。
七子山下,九龍潭的碧水深不見底,宛似一個幽深的夢境——每一個遠足而來的人,都是向夢境索要禮物的人。然而,九龍戲水的瀑布給予你的是大自然的動態之美,而九條囚禁著的小龍在潭底戲水不止的傳說,是旺山的另一種虛無之美,能讓一座山的風神頓時搖曳起來。
七子山下寂寞的揖山亭,僅僅是漁民艱辛生活的一段寫照么?
站在堯峰之巔,極目遠望,太湖風光盡收眼底,頗有“一覽眾山小”的蒼茫之感。如果說“萬竿綠竹影參天,風曲鳥鳴入山幽”是堯峰的生動寫照,那么,蘇軾的“西南登堯峰,俗云堯所基。洪川不能沒,上有萬眾棲”,卻用寥寥數字寫盡了旺山的人間煙火。
余生晚矣,站在堯峰之頂,望不到蘇軾遠去的背影。莫非,是讓一場歷史之風吹走了?
這是中國最美的鄉村。
我曾經擁有十八年的鄉村經歷,這段由露水、月光、雨水組成的日月,是我生命深處的胎記?,F在,身居鬧市,人心浮躁,我常常會一個人去旺山。我喜歡這里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喜歡這里的江南風光。它作為中國鄉村旅游的一個標本,從一個偏遠小村華麗轉變成中國最美鄉村的同時,還為當代中國一顆顆疲倦的心靈盡可能地提供了一處休養生息的桃花源,這才是它最重要的美學意義。而我留戀其間,就是渴望從這里的一山一水里領回一把記憶的鑰匙,打開一扇鄉村的門,然后,緩慢認領古老的事物,并給它們一一命名。
(選自《絲綢之路》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