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美云
美云出身書香門第,勤勞懂禮。
堂弟弟、弟媳俱在外工作,她乃與其姑姑靜芝以撫養、照料其八個堂侄子、侄女為己任,晝夜操勞,奴仆般勞動。
以其容貌品行,提親者絡繹不絕,中有縣城名醫何森,但美云見堂侄兒侄女幼小,又為早夭的兩個悲痛,遂對提親者婉謝。
堂侄兒侄女六人長大,她年紀已大,乃為堂大侄女帶女兒。
后來終生未嫁。
每做飯,將米一把一把攤在桌上,細心揀干凈每一粒砂子和稗子。
堂五侄兒出生四十天,弟媳被抽調搞中心工作,乃與姑姑每日推石磨磨米粉用細羅篩篩出最細米粉,熬米糊以喂侄子。
用奶瓶喂則每次用前以開水洗燙。
冬夜,為堂侄兒侄女洗好澡后,先把小孩放入被窩,細心掖好被角,再將要換的干凈內衣于烘籠上烤熱,才給換上。
曾與姑姑在自家廳房為本居委會居民義務掃盲。
每晚服侍堂侄子侄女入睡后,姑孃倆還做布鞋、織毛衣……至深夜。
有不識字鄰居上門求讀連環畫輒欣然從命,以之為唯一娛樂。
年年代表一家服公役:守倉庫、錘鋪路石、為扎牌坊做紙花(手藝最好,不可或缺)、下鄉支農……
堂侄子、侄女、侄孫女長大,即打草袋、參加街道棕刷廠,所打草袋、所做棕刷,做工精細,全考上等。
晚年患肝癌,全身腫透發亮,每天仍催促堂侄子侄女上班,在床上一個人玩字牌,代表三家出牌。
實在疼痛,就讀《紅樓夢》。
字牌是幾十年前少女時玩過,《紅樓夢》是幾十年前少女時讀過。
臨終,神色平靜,謂堂侄子、侄女曰:“你們不要害怕,我到陰間保佑你們。”
閉眼無聲很久,以為去世,抬至門板躺下,忽高聲諄諄囑咐,然已無從聽明。
82.諺語
我母親愛說的諺語是“早起三日當一工”。
她讀師范時珍惜時光,學得多才多藝。17歲教書,退休后還辦文化站,幫教失足青年,為青年職工補習文化,辦文化茶園,訓練女子龍燈隊,活躍地方文化生活,將文化站辦成了省先進,當年紅極一時的作家、《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作者周克芹先生竟慕名于百忙中前來采訪。
83.守信
上月25日微信告訴楊先生開新書望捧場,楊先生答曰容細看后發言。
不見發言,失望。
十天后楊先生才發來一文章,于拙作鞭辟入里評論贊美,可見為寫文耗去時間不少!
84.最牛農村老話
現在今日頭條大曬農村老話,有一條長這樣:
“矮人莫惹?!?
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先天差的人后天往往努力,有出其不意的心思和本事啊!
據我的觀察,他們果然厲害,一個個的老婆,都是高個子!
85.辯解
在今日頭條答問,算是為我這部不倫不類小說作一辯解,照錄如次:
問:有哪些反復看幾遍都不會膩的小說?
書荒時期,有能讓你回看幾遍,都不會膩的小說嗎?
回答得現金查看全部 26個回答
大悔憶智冰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01-05 09:22答:
網文汪洋大海,每天產生海量文字,怎么說是“書荒”呢?
按照你的標準,看幾遍都不會膩,那么得文學性強一點,不能光說故事。
更純文學一點的,則淡化情節,但是照樣能給你提供閱讀的快感。
后現代小說不但淡化情節,還有的極端到淡化人物,因為拋棄典型化的寫法,更加逼近深層次的真實。
最不好讀的是主題模糊,因為作家們認為在這資源環境危機信仰崩潰的始料不及的后現代,對于世界的系統認知和傳統價值體系已經解體,趨于碎片化,硬要端出系統的主題,那是撒謊。文學可以玄幻神魔超現實,卻是最不能撒謊的。后現代小說還跨文體寫作,新聞、段子、微博,甚至側重小說敘事的散文、詩歌都可以湊成一篇。
后現代小說和傳統小說大相徑庭,也許不好讀,不習慣,但卻是最耐讀的,有些篇一看就懂,有的卻是需要讀幾遍才會有所收獲的,讀懂了也是會感到很有趣很深刻的。
所以我推薦我的書《微小說與小小說》(*******)、《微小說與小小說續集》(起點中文網)。
86.浪奔浪流
王老十從小品行不端,參與搶劫。
出獄后去工地打工,從腳手架上摔下,摔殘一條腿,獲賠14萬。
有些人就說他是好吃懶做故意摔下,萬一摔死也是活該!
我想不至于。
他和他哥哥分開,在遠處單獨住一間房,有一省城女子偶爾來看他,住上幾天。
他買一摩托,每天風馳電掣去城里玩。
錢很快花完,他照舊風馳電掣,去城里替人看場子。
他家中置備高檔音箱兩個,沒事就唱老歌,特別愛唱的是:
“浪奔,浪流……”
唱的時候,神情好像他就是許文強。
場子被取締,他就幫人喂野豬。
身體終于垮了,他就悶在家里。
再也聽不見他那浪奔浪流的歌聲。
87.不明白
童年,女孩有一種游戲:布縫的裝著豆粒的小袋散放桌上,一個一個用拇指、食指花式揀起來,一邊口中花式唱道:
“揀子媒堂,
玫瑰花堂,
雞官掃水,
牙官退堂?!?
88.不明白
童年唱過的歌謠:
“場門場門雞蛋高,
山水路水高。
騎白馬,
白馬高,
走進場門插一刀?!?
89.為什么?
過去大雜院里的老鄰居,女的中兩個最溫馴的死得最早:一個癌癥,一個在上海被殺害!
90.不明白
童年時聽人唱歌:
“紅光閃那么閃紅光,
紅破了天
……”
長大一看歌譜,原來是:
“春季里嘛就到了者,
迎春花兒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