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妙計出洛城
- 霸權之錦繡行
- 益陽布衣
- 2550字
- 2018-10-20 19:58:29
一個時辰后,夏木幾個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其中兩個還架住了一個醉倒的龍衛。守門的廷衛細數一番,出去六人回來六人。
幾人搖搖晃晃走到李道君房間,突然一正身形,夏木低聲囑咐了幾句,背起醉倒的龍衛走了進去。
房中李道君正焦急等待,見夏木平安歸來,都喜形于色。夏木把人放在床上,那人睜開眼睛,是一臉疲憊的南宮業。
南宮業向夏木感謝道:“夏副統領,辛苦了。”又朝李道君苦笑道:“李先生,沒想到再次重逢竟是這般境況。”
李道君安慰道:“殿下,總有撥云見日的那天。”
“我現在貶為庶民,先生萬不可如此稱呼。我如今萬念俱灰,只求找個清靜之地了此殘生罷了。”南宮業言語凄涼,令人不勝唏噓。
李道君聞言也有些黯然,對夏木問道:“人我們順利接了回來,可出城之事,你有何良策?”
夏木沉思道:“只有一個辦法,能夠冒險一試。”和三人討論了一陣。
子時,忽聞驛館內人聲鼎沸,守門廷衛不明所以進來察看,迎頭撞見夏木,問發生了什么事。夏木唉聲嘆氣地道:“我兩個弟兄突發惡疾,煩請你馬上找個郎中來瞧瞧。”
廷衛見事情嚴重,不敢怠慢,連忙找了個郎中進去。不久之后,郎中提著藥箱出來,廷衛問道:“人怎么樣?”
郎中無奈地一攤手,“進去就沒氣了,可能還是嚴重的傳染病。”
夏木隨后走出來,神情悲傷地道:“我那兩個弟兄水土不服,竟然魂歸異國,再煩你訂制兩口上好的棺木,返回家鄉安葬。”拿出銀兩遞給廷衛。
驛館直鬧了一個通宵,當然廷衛把驛館發生的事如實向趙無極做個匯報。早晨,李道君進皇宮領回了國書,帶著兩口棺木啟程回國。
走至城門,趙無極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趕來,口中喝道:“慢行!”
使團隊伍停下,李道君走出馬車,含笑問道:“原來是趙統領,不知還有何事指教?”
趙無極跳下馬,拿出一封信遞過去,“這是皇后娘娘托李使者轉交給貴國慕容大將軍的一封回信。”
李道君接過信,封口也涂著一個火漆,“請皇后娘娘放心,本使者必親自將此信完整無缺地交給慕容大將軍。”
“好,本官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趙統領但說無妨。”
“是這樣,有兩個欽犯在洛城突然失了蹤,本官奉命擒拿。本官擔心兩個欽犯無路可逃,暗中潛入貴國使團欲行不軌,威脅到使團的安全,本官想察看一番。”
從趙無極出現,李道君就預料到會搜查使團,他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安,也不知夏木的安排是否妥當。“既是欽犯,本使理應配合,趙統領請便。”
趙無極向旁邊站立的廷衛一使眼色,幾個廷衛搜尋起來,他們仔細地端詳使團中每個人的面孔,又查點了人數,除了應該躺在棺木中的兩人,一個不多。搜尋完畢,他們向趙無極搖了搖頭。
趙無極的目光落在了棺木上,“把棺木打開。”
這時夏木越眾而出,“按照敝國風俗,人死入了棺木就是亡靈,驚擾了亡靈,可是大不敬。”
“既如此,本官先行請罪。”趙無極竟然朝棺木行了一個大禮,然后毫不客氣地道:“打開。”
幾個廷衛撬開棺木上的釘子,搬開棺蓋,只見兩具滿臉斑斑點點穿著龍衛裝束的尸體躺在里面。趙無極瞟了一眼,這死狀像是麻風所致,而麻風有極強的傳染性。面部已完全看不清楚,還散發著一陣惡臭。
趙無極伸出兩指,緩緩在兩具尸體的鼻尖探了探,皆無呼吸。趙無極又想起南宮業天生跛了一足,掀開蒙在尸體上的白布,兩雙鞋底都很平整。
這要感謝夏木精妙的安排和出神入化的易容術,還有夏木有一種特殊的藥物,能讓人進入假死狀態,除了微弱的心跳,連呼吸都完全停止。如果趙無極能再細心一點,便有可能會發現棺木底部留有的幾個細小通氣孔,但趙無極被涂在尸體衣服上的惡臭味熏得頭昏腦脹,心思沒有平時的細致。
“打擾了,我們走。”趙無極重新上馬,率領著一群廷衛揚長而去。
李道君終于松了一口氣,這個夏木真是深藏不露,使的連環計竟能瞞過了精明的趙無極。
出了城門,又走了一段路,使團在一個比較荒僻的山道上停了下來。夏木從馬上騰身而起,肥胖的身體比燕子還輕盈,躍上了一棵大樹的枝頭,謹慎地觀察有沒有跟蹤者。
幾個龍衛打開棺木,夏木飛身而下,掏出一個藥瓶,倒出兩粒黑色的藥丸,分別放入兩具尸體的嘴里。不一會兒,兩具尸體從棺木中坐了起來。夏木又拿來清水除去偽裝,返還了南宮業和令羽杰的真面目。
南宮業去掉塞在鞋中的棉花,感概地道:“夏副統領真乃神人神技,如非親眼目睹,我斷不敢相信。”
令羽杰過去背著南宮業下來,朝李道君和夏木一抱拳,“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主仆性命全仗兩位鼎力相救,此等大恩容后再報。”
李道君從馬車上拿來一個包裹,“里面有點干糧和應用之物,請兩位收下,以備不時之需。”
令羽杰點頭接過,背著南宮業大步而去。日正當中,印著兩個落寞的身影。
李道君轉頭問道:“那替換的兩個龍衛呢?”
夏木答道:“下官令兩人分別易容出城,大約在前路上等著我們。”
“夏副統領,你可令本使刮目相看。”李道君微笑道。
“哪里,下官倒挺佩服大人,這么艱巨的任務,大人彈指間輕易完成。”夏木哈哈一笑。
兩人的笑聲各具風情,但都似乎在遮掩著什么。
天和關。
守將薛明正站在大青山的營帳內觀看著地圖,濃眉深蹙,大青山和天和關互成犄角,位于天和關左側。山高林密,站在山頂,敵勢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天和關被困,大青山是增援的基地和物質中轉站,大青山一旦失守,天和關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關。薛明領五千精兵駐扎在這里,進可攻退可守,護衛著這個天和關與外界唯一的交通樞紐。
薛明年約三十歲,身材瘦高,是慕容英麾下第一戰將,有儒將的美譽。此人熟讀兵法,作戰布局以嚴謹著稱,不設萬全之計,絕不輕易主動出擊。
天和關被圍已逾一月,告急的文書每天都要發一封,可迄今為止,朝廷仍未派遣一兵一卒增援,回函中只有兩個字“堅守”。以區區三萬守軍對陣北邙國二十萬大軍,盡管天和關城墻高大,防御設施嚴密,曠日時久,也無異于螳臂擋車。幸好北邙國也不急于求戰,圍而不打,只派出小股隊伍進行騷擾,天和關方才屹立不倒。
望著地圖薛明愁腸百結,作為將軍,為國戰死沙場本身是賦予的使命,但力量的懸殊注定像縮頭烏龜一樣無法出戰,令人倍感窩囊泄氣。他想不明白朝廷為何不發兵增援,連大將軍也未有只言片語傳來,這簡直拿戰爭當兒戲,太不可思議。
正想的出神,傳令兵匆匆進入營帳,稟道:“將軍,秦將軍來了。”
薛明心中一喜,盼望的人終于開了。只見秦風風塵仆仆地走進來,抱拳道:“薛兄。”
秦風是慕容府四大家將,曾與薛明在北疆并肩作戰,非常熟稔。薛明含笑還禮,“秦兄,不知大將軍令秦兄帶來了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