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事總算告一段落。
楚羽剛回到南陽,很多事情都還不了解。
于是責令諸葛亮將南陽近期的奏折呈上來。
諸葛亮先是恭敬的朝楚羽拜了一禮,然后從袖口摸出竹簡,送到楚羽手中,說道:“主公,近幾個月以來,南陽發生的大小事件都記錄在案,請主公查閱。”
楚羽點了點頭,露出贊賞的目光,翻開竹簡,仔細的品讀起來。
諸葛亮記錄的事情非常詳盡,沒有什么遺漏的地方。
看完后,楚羽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將諸葛亮留在南陽無疑是正確的。
楚羽臉上露出笑容,對諸葛亮說道:“孔明,經過數月的發展,南陽的兵源和糧草都已經有了極大的補給,這個情況已經非常好了。”
其實楚羽之所以將南陽作為自己的大后方,不僅僅是因為南陽是他得到的第一塊地盤,更是因為南陽比漢中富碩,南陽的土壤比漢中更適合耕種。
想到春耕時節,楚羽向諸葛亮問道:“現在都已經陽春三月了,百姓們應該都忙著春耕吧,不知道百姓們的情況怎么樣。”
諸葛亮笑道:“放心吧,主公,春耕事宜,乃是南陽大事,亮已經安排妥當。”
楚羽想了想,說道:“自恒靈二帝之后,百姓賦稅繁重,黃巾之亂就是由繁重的賦稅引起的,不知南陽治下百姓的賦稅是多少呢?”
諸葛亮看處于這么注重農耕和百姓的賦稅,心中非常的高興。
若是一味的率領士兵打仗,只能說是窮兵黜武,到最后的結果也不過是百姓貧困,官府弊病叢生。
所以,要保證好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這樣才是楚羽日后爭霸天下的基礎。
諸葛亮說道:“主公,張繡在南陽統治時,南陽稅率為十稅一,在大漢十三州中當中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從靈帝恢復州牧以來,使得各地方的稅率都不一樣,有五稅一,有十稅一,還有十五稅一,例如荊州、益州,就是十五稅一。”
楚羽聽后說道:“南陽現在十稅一還是略高,我欲改成十五稅一,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諸葛亮說道:“雖然百姓需要降低稅率來休養生息,但是主公,您麾下將士待遇實在是太好了,這都是開銷,如果十五稅一的話,恐怕無論是南陽和漢中,都是無法承受的。”
楚羽沉思片刻,說道:“如果我們販賣鹽呢?”
諸葛亮大吃一驚,說道:“主公,你莫非是在開玩笑?我們上哪去找鹽?莫非主公手里掌握著制鹽之法!”
楚羽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試試吧,萬一成功了呢?”
楚羽回到太守府后,就立馬差人去準備制鹽一事。
一切都準備好以后。
諸葛亮吃驚的問楚羽:“主公,這樣真的能出鹽嗎?”
如果楚羽此計可行的話,那么以后無論是南陽還是漢中,都不用擔心錢糧問題了,鹽,作為生活的必需品,其中的利潤之大難以想象,否則歷朝以來,每一任皇帝都不會把鹽的販賣抓在自己手中,歷史上因鹽發家的人,從而推翻了原先的統治,這樣的事件還少嗎?
楚羽心虛的回道:“應該曬曬就行了吧,我記得好像是這個樣子的。”
剩下的就讓手底下的人去研究吧,反正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很快我們就能自己提煉鹽了。
過了幾天,諸葛亮興奮的來找楚羽,不出楚羽所料,鹽制成了。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富商,與富商合作,將南陽產的鹽銷往大漢十三州各個州內。
既然制鹽之法已經解決了,那找富商的事情可就容易多了。
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驅使著天下的一切人做著不同的事情。
名利二字猶如毒藥,縱然會使人喪命,但更多的人卻想要得到它。
至于富商的話,楚羽心中已經涌現出了幾個人選。
例如:河北甄家、西川秦家、荊州馬家、江東魯家。
至于徐州糜家,已經跟了劉備,而現在劉備這副慘樣子,恐怕糜家的財產也敗光了。
在和諸葛亮商量一番后,楚羽決定和荊州馬家合作。
再怎么說馬家在荊州,離楚羽是最近的,和馬家合作,還可以為未來圖謀荊州打下基礎。
于是楚羽下令,差人與荊州馬家交涉。
不日,馬家家主其弟馬爾和馬銘前往宛城。
楚羽得知馬爾和馬銘來宛城以后,親自出門迎接,面帶笑意道:“二位終于來了,不知道我之前提的建議,馬家考慮的怎么樣了?”
馬爾回道:“我們馬家已經集體商議過了,如果楚太守所言是真,我們馬家愿意與楚太守合作。”
楚羽聽完呵呵一笑:“我說的話自然是真的,否則你們二人也不會在這里與我商議,我覺得咱們應該談談分成問題。”
馬銘聽完,說道:“既然楚太守想與我們合作,自然是三七分成,您只是出技術,而我們馬家出人力物力,您三我們七,不知道楚太守意下如何。”
楚羽聽完馬銘說的話,不客氣的回道:“你們是商人,比我更清楚販賣鹽所得到的利潤有多大,其他地方的鹽商就算是按本錢賣,和你們打價格戰,你們都能掙錢,如果中途不出現意外,你們肯定能壟斷大漢的鹽業。”
楚羽接著從袖口中抽出一片白布,遞給馬爾二人,說道:“二位來之前,我閑來無事已經將合約制定了出來,你們可以看一看,如果有什么問題的話,我們再進一步修改。”
馬爾和馬銘看了看合約,臉上陰晴不定。
其實合約已經很公平了,三七分成,楚羽占七,馬家占三。
但有幾個特別要求,其一便是馬家必須得歸順楚羽,奉楚羽為主。
其二便是馬家必須得把販鹽的渠道和客戶信息提供給楚羽。
說句實在話,馬家占三成,馬家就已經很滿足了,畢竟販鹽的利潤實在是太高了,而且成本又這么低廉,但是奉楚羽為主這件事還得好好考慮,沒見到糜竺就沒有考慮好,才落到現在這副模樣。
馬爾讓馬銘先留在南陽,自己回到荊州與家主商議,最終馬家同意歸順楚羽,奉楚羽為主。
這樣一來,南陽和漢中的錢糧問題得到了解決,還為日后圖謀荊州打下了基礎,同時也在荊州安插了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