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香餑餑(1)

  • 漠唐
  • 龍吟森森
  • 3310字
  • 2018-09-03 11:43:56

轉眼就到了四月份,叱日嶺、叱月嶺上樹葉開始抽出了嫩芽,寧胡坡上的草原也漸漸泛綠了,南渡的鳥群回來了、冬眠的野獸也紛紛蘇醒過來,摩天寨所屬的區域逐漸活泛起來。

過去的三個月,摩云寨的軍事訓練并沒有放松,日常訓練之外,每五日一次的從摩云寨到靠近河東的山上的拉練,各都輪番進行,而各都的技戰術也在冬日里進行了強化,由于河東、成德兩鎮不少軍官的加入,加上李晟基自己改進后的戰術,長槍都、刀盾都、弓箭都的訓練、演練完全走上了正軌,戰術也越來越熟練,與這個時代其他強軍相比,缺的就是實戰了。

特別是那一百橫刀都的士兵,李晟基是成了心想把他們打造成一支冷兵器時代的“特種”部隊,大冬天的,山上白雪皚皚,到處都是銀裝素裹,橫刀都的士兵除了日常訓練外,在李晟基的帶領下,還訓練了滑雪、騎馬、隱蔽偵查、反偵察、模擬刺殺、反刺殺、情報搜集、傳遞等多項科目,當然了,有的士兵在有些方面強一些,在另一方面就弱一些,李晟基也針對性的將他們分成了幾個小組。

武力強橫的,都分到“行動組”,聰明伶俐的分到了“情報組”,二者之間的的歸到“偵查組”,當然了,無論哪個組,隨便挑一個出來都比其他都的普通士兵強許多。

最為關鍵的是,李晟基利用這個冬天的時間,不辭辛苦的教會了這一百士兵讀書、寫字,至三月末,最差的也學會了八百個字,情報組的更夸張,個個識字超過了兩千,偵查組的也有一千多個。

現在李晟基唯一的苦惱是軍服的問題,每次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士兵”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在后世整齊利落慣了的他覺得非常別扭,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山上倉庫里雖然有一些布匹,但全部是搶來的綢緞,用來做軍服既不合適,又過于奢侈,不過他還是用這些綢緞給士兵們做了一些內衣。

至于軍制,跟山上的原河東、成德軍官聊過之后,知道現今后唐的軍制非常混亂,有軍、都、廂、營、伙、隊等多種稱呼,同一個稱呼,在不同的地方下轄的士兵數目完全不同,至于軍官的稱呼就更混亂了,大致來說,有虞候、都將、都頭、對正、伙長等稱呼,就是虞候一職,有的是純粹的糾察官,有的是親軍軍官,有的直接就是普通帶隊的軍官。

官銜方面,將軍就分了多種階層,校尉、副尉也各有多種階層。

聊過之后,李晟基原本想嚴格按照唐代軍制來編制自己軍隊的想法便拋到一邊了,現在暫時這么混著用吧,慢慢朝軍師旅團營的自己熟悉的叫法過渡,自己既然來到這個世界,既有適應的地方,更多的當然是改造了,否則他也就無需來這一趟。

四月初四,一個人的來訪使李晟基大感意外。

郭威。

當郭威聽到李晟基利用山上胡人之間的內斗,有效聯絡、控制,謀定而后動,事發時又果敢堅毅,一舉掃平了山上兩大胡人勢力,真真切切做到了“黃雀在后”后,口里、心里都是贊嘆不已。

雖然這種山寨級別的內斗與時下慣常的節度使抑或州刺史、團練使、防御使更迭時的內斗規模相比確實相形見絀,不過以李晟基區區二十多歲的年紀,在根基又甚為淺薄的情況下(上山才大半年)能做到如此程度,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他又聽到山上現有步軍一千四百,各兵種齊全,還有五百騎兵時,眼里更是一亮。

隨著李晟基陪他參觀了兩寨各兵種的訓練,特別是橫刀都的訓練之后,他心里漸漸有了底,這摩天寨的步軍無論隊列、戰術、武勇都不亞于他自己所在河東節度使牙內軍,甚至還稍稍過之亦未可知,但騎兵嘛,估計以前都是胡人騎兵,現在胡人騎兵沒了,現在的都是新兵,用郭威這個老行伍來說,也就是剛學會騎馬而已。

就是這樣,郭威還是對李晟基的練兵能力暗自佩服,把他郭威扔到這個山寨,他也沒有信心能把這些來歷各異的人在短時間里整合成目前這般模樣,看來這李晟基果然是大有來歷之人!想著想著,他暗暗下定了決心。

郭威及其屬下當晚就住在李晟基的宅子里,接風宴過后,在李晟基的書房里,郭威對李晟基交了底。

原來上次郭威領軍兵敗井陘道之后,免不了受到劉知遠的責罰,不過他是劉知遠最為親信之人,日常諸多事務的處理都離不開他,最后還是官復原職了事。但承天軍(山寨的人俗稱承天砦)的軍使就沒這么幸運了,損失了一半兵馬不說,還在戰斗中受了重傷,回去會不久便一命嗚呼。

于是由誰來接替承天軍的軍使便成了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眼下的一個問題,唐末中央政府為了防備河北三鎮在承天軍一城三堡駐有重兵超過一萬,后唐統一河北后,雖然盧龍還是事實上的割據狀態,但其他兩鎮基本上還是牢牢在政府手里,故這承天軍的地位也下降得很快,時下這承天軍城的常備步軍只有一千多人,加上周邊三堡的人馬,加起來也不過兩千人,對于在太原及其附近就擁有超過兩萬馬步軍的河東節度使來說實在不足道,但由于承天軍扼控河東、河北兩道之間最重要的一條驛道,就不能以常理來度之。

最后石敬瑭咨詢了劉知遠的意見,劉知遠又聽取了郭威的意見,郭威在考慮人選時腦海中突然閃過了摩天寨那個年輕人的身影,那人對自己有救命之恩,又疑似有不凡的背景,何不……

他心里一動,但不知道那人近況如何,便向劉知遠匯報后帶著幾個屬下來到了摩天寨。

聽了郭威的敘說,李晟基心里也是一動,自他掌管山寨后,為了提高訓練效果,糧食是敞開了吃,眼看再過幾個月就要見底了,敵人有了防備,加上聽說河東的石敬瑭與李從珂一直不太對付,河東那邊還有沒有糧從井陘道運到河北還是兩可,無論怎樣,今后的糧食問題將是困擾山寨最大的問題。

至于石敬瑭的“漢奸”(嗯,記起來了,這石敬瑭、劉知遠都是沙陀人,說‘陀奸’似乎更為準確一些)身份,現在李晟基了解的更為清楚一些,目前河東道的云州、蔚州、朔州契丹大軍來去自如,河北道的幽、冀、平、媯等州又在北平王、盧龍節度使趙德均的實際控制之下,石敬瑭即使登上了帝位,對這些州也是鞭長莫及,但無論如何,不管是漢奸還是陀奸,出賣幽云十六州都是華夏的罪人。

從郭威口中,李晟基又了解到劉知遠倒是一位主張對契丹強硬的人物,而劉知遠又是五代之中第四個帝國的開國國主,如果……

想到這里,李晟基明顯有些心動,不過面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足的,他站起來對郭威行了一禮,“多謝郭兄厚意,不過茲事體大,我還要跟寨中的兄弟再商議商議,估計問題不大”

郭威心道這也是應有之意,等第二天下山時,李晟基已答應了他。

“晟基,這承天軍雖然雖然現在人馬不多,但以前可是駐有一萬大軍,又扼控井陘要道,雖然石公可一言而決,仍需上報洛陽,快則一月,慢則三月,請靜候佳音”

李晟基承他的盛情,帶著橫刀都一直把他送到承天砦附近才返回。

沒想到過了一個月,李晟基沒有等到郭威的委任狀,卻等來了洛陽的使者。

來人叫薛文遇,年約四十多歲,官銜是知制誥,李晟基對這個官職不明所以,不過聽說也是洛陽有數的大官,趕緊殷勤接待不提。

原來河東將承天軍的新任軍使的名單報上去后,雖然李從珂、石敬瑭不對付,李從珂也在暗暗籌劃針對石敬瑭的諸事宜,但雙方明面上還是一團君臣相宜的景象,對于這些普通文職官員、地方軍官員的任命還是會遷就河東方面的,不過后唐殿前專門起草各類詔書的薛文遇看到后卻起了別樣的心思。

薛文遇一直是主張全力對付石敬瑭的官員,李從珂稱帝后,曾與諸大臣商討過石敬瑭的安置問題,有人說靜觀其變,有人建議將他調走,有人說調令一下,石敬瑭必反,這時薛文遇說話了,他說,目前大唐(后唐)論威望,除了皇帝,就是石敬瑭了(李從珂是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的義子,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二人在李嗣源時代就不對付),且在河東經營多年,兵精糧足,無論調與不凋,他都會造反,與其爭執不休,不如早點謀劃如何對付他。

李從珂聽從了薛文遇的意見,暗地里積極籌劃對付石敬瑭諸事宜,這時石敬瑭任命大小官員的文書到了,薛文遇提前打聽過,這承天軍扼控井陘要道,雖然駐軍不多,但位置相當重要,這李晟基據說是盤踞井陘要道一帶的“巨冦”,經常騷擾井陘道的糧道,石敬瑭無奈之下才行了這“招安”的下策。

薛文遇腦子便轉開了,這么重要的地方,丟給石敬瑭當然不行,中央正考慮如何對付他呢,豈能事事讓他如意?但直接從中央委派人選那也太明顯了,想來想去,他最后建議李從珂仍起用這個叫李晟基的,不過不是任命一個承天軍使這么簡單。

他建議將太原府的盂縣、平定、樂平三縣劃出來,設立平定州,明面上前唐以前也在平定縣設過受州,管轄范圍還多了一個壽陽縣,不過壽陽離太原太近了,如果把壽陽劃進來,說不定石敬瑭馬上就反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扎囊县| 枣庄市| 汤原县| 彭山县| 浦江县| 合阳县| 驻马店市| 东台市| 塔城市| 桂东县| 驻马店市| 股票| 德州市| 康马县| 林西县| 德江县| 房产| 丰镇市| 山阴县| 乌拉特后旗| 佛坪县| 合水县| 成安县| 利津县| 株洲市| 沁水县| 永济市| 柯坪县| 昆明市| 康定县| 焦作市| 长丰县| 辽中县| 清水县| 恩施市| 分宜县| 丰县| 古交市| 温宿县|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