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她怎么不去搶?(修)
- 重生農村狗大戶
- 七葉參
- 2144字
- 2018-09-14 12:02:00
安向紅心里正在飛快轉著算盤,大兒子安建國甕聲甕氣地先開了口:“還錢就還錢,東子欠了你多少藥錢,我們還!”
蹩在安向紅后面的王春花恨不得上前去捂住人的嘴巴:她這個大兒子塊頭大,就是只長個子不長心眼兒,還錢是上下兩片嘴皮子一碰,輕飄飄就能還的嗎?
要是對方獅子大開口,難道他們家也湊上去還?當著大家伙兒的面,這說出去的話還能吞回來?
不管王春花在那里怎么抓心撓肺的,安建國這話一說出來,不僅村長楊德勝的臉色舒緩了點,村民們的低低議論聲也少了很多。
“還是建國明事理啊……”
“是啊,做人還是要講點良心的,建國不錯……”
真讓安建國還了錢,安立東這里就別想拿著屋場的事再跟大房的人說話了,偏偏之前時間緊急,安立東只顧著把事情的大框架跟易連城交待一遍,卻一時疏忽沒有把到底欠多少藥錢這種小細節給落實了……
真的是細節決定成敗啊!現在眾目睽睽之下,安立東根本沒辦法跟易連城對什么口供,這多少藥錢……
想到自己給易連城五十塊錢定金時,她拿著那張綠票票又看又摸的好奇模樣,安立東心里就咚咚咚地打鼓:易連城怕是連軟妹幣到底是多少的價值都不清楚吧?
易連城確實不清楚,卻是一臉實在地開了口:“其他的那些藥也就算了,就是安立東用了我們兩支兩百多年的老山參,你們把這個還回來吧,能直接還藥材最好,不能的話……那就還錢吧。
不過我不知道這藥在外面要賣多少錢,村長,要不這藥錢你說了算吧。”
她怎么知道這兒的錢多少算多,多少算少?但是自古以來,野生的老山參都是很值錢的,這個總不會說錯。
易連城輕輕松松就把包袱扔給了楊德勝,還一臉“你是村長,你說了算,我相信你”的表情。
楊德勝的臉皮子都快抽搐了。
他不是沒出過多少門、沒什么見識的那種深山窩里的老農,這種年份的老山參,實在可遇不可求,一支就價值不菲了,還兩支?賣了整個安家大房都還不起啊!
兩百多年的老山參!他可不敢就這么說了算啊!
把安家打包一起賣了都買不起!
大柳村這邊是不長人參的,兩支兩百多年的老山參到底要多少錢,大多數村民們都不清楚,但是那個人參娃娃的故事,卻是到處都在廣為流傳。
總之大家就明白一點:人參貴,很貴,上了年份的人參,更貴!
人群里有人在驚訝地咋舌:“我的娘哎,我親家在縣城里,上次生病抓藥,那藥里頭就有人參,只買了一點參須子十幾片參片,就花了四十多塊錢,聽說還就是不到十年份的人參——”
那兩百年份的野生老山參要多少錢?還是整整兩支——
瞅瞅村長的表情,就是再不懂的也明白了。
安建國眼睛都瞪直了。
他本來想著,一家子在這里吵吵鬧鬧地做什么,白白讓外人當笑話看,家里這些年怎么著也攢了些錢,就把這錢拿出來給安立東拿去還藥錢。
既能在村里掙回個仁義的面子,回頭一家人關了門,跟安立東多勸解勸解,就當是買他屋場的錢,兩頭都能夠把這事兒給緩和了。
再說了,大房這邊錢都還出去了,安立東還能不認?
可是安建國這想法想得好,沒想到易連城還真敢說啊,兩支兩百年份的老山參?
她怎么不去搶?!
不等安建國開口噴人,王春花就先尖聲叫了起來:“你們胡說!你們肯定是事先就串通好的!什么病要兩支兩百年的老山參來治?
誰不知道人參吃多了都會流鼻血,那么兩支老山參吃下去,東子他受得了這個補?他全身的血都不夠補過火流的!
你這個臭不要臉的小娘皮,明明不懂這個還想騙人,你當大家都是傻瓜?”
王春花一叫,安建軍也立馬跟上了:“對,哪就有這么巧了,前腳安立東剛回來,后腳這姓易的就追上門要債,肯定兩人是串通了的!”
“串通?”易連城冷笑以對,“你們看安立東腿上的傷是假的,還是這張字據是假的?”
安立東腿上的傷是真真的,至于那張字據——
現在還捏在楊德勝手里的那張紙都有些被磨得毛邊兒了,不管是從折痕上,還是從字跡以及安立東摁的手印來看,都不是最近一天兩天造出來的。
大家又沒有眼瞎,自然也看清了那張字據也是寫得有些時間了。
昨天安立東一回來的時候,可是根本對他家發生的事不知情,還說要把行李放回家呢,后來是被田老全暗中給先拉走的。
曹金蛾也跳出來作證:“昨天東子后來跑到我那小賣部來買東西去看他阿婆,也是才聽說了他家屋場的事……”
這事情安立東昨天回到村里了都才知道,還能在兩個多月前就未卜先知,跟人先串通好?
大家把王春花和安建軍說的話都當作是放屁,安立東心里瞬間就踏實下來了。
他決定回頭再給易連城加兩根雞腿兒了;因為這張字據就是今天上午他才寫的,然后易連城拿了這樣那樣的藥浸浸泡泡熏熏的,一通折騰下來,連他都看不出來那字據是他才寫的了。
這一番準備可沒白做啊!
王春花和安建軍張了張嘴一時沒話說,安向紅卻一臉擔憂地看向安立東:
“東子,你常年在部隊上,可能不知道外面的情況,這外頭有些人就是拿著假藥當真藥,有的年紀小小就到處招搖撞騙,打著能治各種疑難絕癥的幌子騙人錢財……
這事兒大伯可不能看著你被騙,我們一家先回去好好商量商量,你那腿該治我們去醫院里治,可別被個外人給騙了。”
當大伯的還是很關心侄子的啊,生怕侄子閱歷淺被騙了,特意好心提醒。
安向紅這關切的態度一擺出來,村里有幾個老人還贊許地點了點頭:
安家雖然有個安老太拎不清,王春花嘴巴也有些寡,不過安向紅這個當大伯的大面兒上還是做得不錯的;哪怕有時勸不住安老太,那誰讓安老太是他娘呢?
當兒子的自然是要孝順為主。都是一家人嘛,家和萬事興,有什么矛盾,大家都坐下來好好說說不就解決了?何必在外面鬧騰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