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見新商業(《商業評論》2018年1月號)
- 《商業評論》編輯部
- 2019-06-28 14:18:17
編者寄語
遇見新商業

回顧2017年,數據在生長,算法在進步,產品在迭代,游戲規則在重建;最終,我們所熟悉的工業時代的機械邏輯——預先設定一切——將被徹底顛覆,取而代之的將會是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系統。多數人習慣于跟隨舊有商業邏輯前行。然而,用舊地圖發現不了新大陸。新商業環境下,企業的方向與出路究竟在哪里?本期“遇見新商業”或許能為迷茫的中國企業一些指引。
2017年11月22日,本刊舉辦了“商業評論大會”,主題是“遇見新商業”。本次大會由4場主題演講和2場案例研討會構成。上海工經聯主席、翰瀾咨詢主席張肇麟,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商業評論》總策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忻榕,菜鳥首席戰略官陳威如等四位嘉賓就國家大略、無界零售、新型組織、平臺思維等話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教授說,今天新商業的“新”,不是簡單商業模式的“新”,而是突然發現在下一個時代,產品層面、客戶關系層面等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為這個變化的結果,行業突然間會走到戰略的拐點。因為是拐點,是一個新的時代,才有一個大企業的沒落與新創企業的開始。
行業最大的挑戰是,當游戲規則都是圍繞行業領先者走的時候,行業領先者也在面臨同樣的戰略拐點。那意味著今天的競爭確確實實不應該是圍繞行業領先者去模仿的競爭。你以為你的對手是友商,其實你真正的競爭對手是這個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在改變,所有一切都在改變。因此,我們不應該站在現在看未來,這就等于拿著一張舊地圖去找新大陸,我們應該站在未來看現在,對行業的終極發展做出判斷。
在過去20年,互聯網已經摧枯拉朽地沖擊著所有行業,讓幸存者焦慮不安。但是,廖建文說,這個變化才剛剛開始。過去這個階段的互聯網發展,只是奠定了下一個智能商業時代的基礎設施,其中包括算力、算法、數據。未來智能商業時代有什么特征,企業該如何改變,大家可以研讀他的演講實錄《邁向無界時代》。
在本次大會上,有兩個傳統企業向智能商業轉型的案例也值得關注。零時尚是一家服飾連鎖零售企業。他們做的不再是簡單地到處租店鋪開店,由導購去引導顧客消費,而是嘗試將數據智能應用在運營中。公司創始人經過5年的摸索,開發了一套智能搭配算法體系,可以根據用戶提交的數據(體型信息、工作生活信息和對時尚的態度)和需求信息智能推薦穿衣搭配方案(稱為“蝶衣BOX”)。即使消費者不買那套衣服,數據也能留下來,從而提高下次推薦的精準度。此外,她們還創造了共享試衣間的概念,零時尚將“蝶衣BOX”送到顧客附近的美容院等處,顧客可以到那兒去試衣,從而實現了去店鋪化。(參見本期《零時尚的花樣新零售》)這些做法正符合廖建文教授所說的智能商業時代的新趨勢:產品變成了產品+數據+內容+服務;市場細分的顆粒度會精準到一個人,從大眾市場變成了人人市場;未來是一個無界的概念,零售中,人、貨、場的邊界會變得融合……
本次大會的另一個案例企業派登洋服堪稱中國改革開放30年企業發展歷程的縮影。公司創始人陳樂春1990年在深圳下海開了中國第一家高級西服定制零售店,隨后在各大城市開了42家高級定制店。從2003年開始,公司承接海外服裝加工往中國轉移的浪潮,從定制零售業轉到服裝加工業。鼎盛時期,共有40多個國際品牌在派登洋服加工。貼牌代工的生意一開始挺不錯,但漸漸日薄西山,后來一套西服只能賺1美元。
陳樂春在2009年開始了第三次轉型,花了6年時間建設軟件系統、改造生產線和用海外訂單測試定制系統,終于建成了智能制造工廠,現在可以做到全球下單,7天制造,5天送達。相比原來的代工業務,運營成本下降了20%以上,利潤率增長了30%,因為以單定產,實現了零庫存。至今,派登洋服已經完成了幾十萬次的智能定制服務。(參見本期《派登洋服:智能制造需要什么功夫》)
當一個時代在進行劇烈變革和轉型的時候,我們很難看清楚未來,但越是這樣,越要有一個相對長期的視角以及一個嶄新的思維框架。希望大家從2018年出發,贏得下一個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