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大數據,是一種病(《商業評論》精粹)
- 商業評論
- 904字
- 2019-06-17 11:06:14
編者寄語
不懂大數據,是一種病
隨著云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數據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如何利用大規模數據是贏得競爭的關鍵。在本期,我們選取了與大數據有關的幾個重要領域,帶給大家一席“大數據盛宴”。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大數據”的真正含義。在《大數據為何這么熱》一文中,本刊駐美高級編輯高級編輯埃里克·麥克納爾蒂特地采訪了該領域的專家——哈佛商學院客座教授托馬斯·達文波特。
很多公司領導都看到了大數據的價值,但他們同時也看到將大數據理念轉化為行動并非易事。《大數據,走起》的作者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周期性框架——SWAT框架,能夠幫助公司領導將大數據轉化為行動情報。管理者應當從小處著手,反復運用SWAT框架,快速取得一些小成就,以便向管理層展示你挖掘的行動情報是值得投資的。
大數據為銷售人員提供了加深了解客戶并預見客戶需求的機會。銷售人員在客戶進店之前就能了解關于該客戶的所有細節。他們會為客戶提供購買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銷售。但是,獲取客戶數據的零售商需要警惕:在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不侵犯客戶隱私。(參見本刊《別讓你的大數據嚇著客戶》)
如今,雖然許多公司感覺自己已經走向了數字化,它們使用了CRM軟件、遙感技術、網絡通信、社交媒體等多種數字手段,但談到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來創造新的價值和收入,它們仍是新手。《創造數字化優勢》一文指出了創建數字化優勢的正確之路——公司需要以創新的方式來組合實體資源和數字資源,從中創造出新的能力,開拓價值和收入的新來源。文中總結了五種數字化模式——自動、應用、伴隨、增強、抽象。每種模式在戰略規劃、客戶、運營或財務影響上的重心不同,需要組合在一起使用。公司應當根據自己的戰略目標和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模式。
大數據不僅信息更豐富、分析更精準,而且還能真正實現向數據驅動決策的模式轉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現成數據中獲得洞見。大數據的興起,會讓大家更加重視所有類型的數據——包括傳統數據和實驗、數字化數據、交易數據以及非結構化數據。收集、重整、處理、詮釋和運用所有數據的能力,將成為公司的一項核心能力。( 參見本刊《大數據之船,你登上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