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繼續搖搖晃晃地往前,楊青越點著地圖說道:“大的不說,就說南源縣到京都,這一路先開上8家店。這樣相鄰的兩家店之間,最慢來回1個月也是夠了。”
幸長柏點點頭:“這方法自然好,同一個人同一條路容易辦事,熟人好打交道。做上個一兩年的,地方上的關系也熟些。而且出門時間短了也安全。”
楊青越繼續說道:“只是剛開始都要用村里人,其他的人我們也不放心。”
這點幸長柏早想過了:“村長是個明事理的,我們村這些年輕人也都能干,這不必擔心。只是這條路要鋪開,恐怕還得跑幾趟。上次,我是去了西邊,繞了遠路,耽誤了時間。現下這趟來回趕一趕一年半倒是夠。”
幸楠萱聽了,問道:“若只是南源縣和京都之間來回呢?”
多跑幾趟她倒是沒關系,但村子里的這些人難保不會出問題。前趟出去,可有人傷到了腿。若是這受傷的人數多了,他們家里人也會不愿意。
現在可不是吃不飽飯需要拼命的年代。再加上時間久了,有些人要娶妻、生子的,幸楠萱也不想讓這些村人一直在外漂泊。
而且小叔叔的孩子也才4歲大,這趟如果不是小嬸嬸勸著,幸楠萱還想緩一緩,讓小叔叔多陪陪孩子。
幸長柏想了想:“可以是可以,可西邊我實在不舍下。他們那的牛羊,都是寶啊。你看我們店里,青稞酒、特產的地毯多少人瞧。”
這倒是。南北來往還是不少的,坐車、坐船的都有。可西邊習俗不一樣,去的人也少。這東西,自然也稀奇些。
“我的意思是,村里的人跑南源縣和京都的,我們去西邊還有更北邊的地方。這樣,先把店開起來,也好先有一筆收入。畢竟跑商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楊青越繼續說著:“是,南北之間本就有差異。這一路也相對比較安全穩定的,貨物至少能保證一直有。把那些個獨子、剛成婚的留下來,也好對鄉里鄉親有個交待。
我們帶出來的人也不少,總不能讓村子里空下來,就剩老的、小的,還得有人照應。”
幸長柏聽了一樂:“那是你們都有出息,這些年出外求學、當官、經商的,占了村里的大頭。老老實實待村里種地的,越來越少。村長一邊擔心沒人種地,一邊又樂著你們一個個都是有主意的。我瞧他眉頭上都能放筷子了。”
幸楠萱喝了一口茶,笑著說:“小叔叔,你就樂吧,這大半人可都被你帶出來了。村長最近忙著呢,想著怎么才能更快地把水稻給種下去,拽著李老滿村子地跑。”
“有事忙,才有意思,你別看李老六十多歲了,精神頭好著呢。”幸長柏聽了哈哈大笑。
馬車外,韓安也笑著附和:“外公現在不知道多開心呢,每天一大早跑出去,晚上回來高興了還喝點小酒。”
……
村子里越來越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車隊里都是同村的熟人,家里沒什么負擔,一路上聊聊天唱唱小曲,大家的心情都不錯。
現在走的這條路還算安全,一大幫人出行也沒不長眼地來攔。一行人很快到了門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