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模板的安裝與拆除
1.模板的安裝
(1)模板安裝前必須做好下列安全技術準備工作:
1)應審查模板結構設計與施工說明書中的荷載、計算方法、節點構造和安全措施,設計審批手續應齊全。
2)應進行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操作班組應熟悉設計與施工說明書,并應做好模板安裝作業的分工準備。采用爬模、飛模、隧道模等特殊模板施工時,所有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3)應對模板和配件進行挑選、檢測,不合格者應剔除,并應運至工地指定地點堆放。
4)備齊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護設施和器具。
(2)基礎及地下工程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地面以下支模應先檢查土壁的穩定情況,當有裂紋及塌方危險跡象時,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下人作業。當深度超過2m時,操作人員應設梯上下。
2)距基槽(坑)上口邊緣1m內不得堆放模板。向基槽(坑)內運料應使用起重機、溜槽或繩索;運下的模板嚴禁立放于基槽(坑)土壁上。
3)斜支撐與側模的夾角不應小于45°,支于土壁的斜支撐應加設墊板,底部的對角楔木應與斜支撐連牢。高大長脖基礎若采用分層支模時,其下層模板應經就位校正并支撐穩固后,方可進行上一層模板的安裝。
4)在有斜支撐的位置,應于兩側模間采用水平撐連成整體。
(3)柱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現場拼裝柱模時,應適時地架設臨時支撐進行固定,斜撐與地面的傾角宜為60°,嚴禁將大片模板系于柱子鋼筋上。
2)待四片柱模就位組拼經對角線校正無誤后,應立即自下而上安裝柱箍。
3)若為整體預組合柱模,吊裝時應采用卡環和柱模連接,不得用鋼筋鉤代替。
4)柱模校正(用四根斜支撐或用連接在柱模頂四角帶花籃螺絲的攬風繩,底端與樓板鋼筋拉環固定進行校正)后,應采用斜撐或水平撐進行四周支撐,以確保整體穩定。當高度超過4m時,應群體或成列同時支模,并將支撐連成一體,形成整體框架體系。當需單根支模時,柱寬大于500mm應每邊在同一標高上設不得少于兩根斜撐或水平撐。斜撐與地面的夾角宜為45°~60°,下端尚應有防滑移的措施。
5)角柱模板的支撐除滿足上款要求外,還應在里側設置能承受拉、壓力的斜撐。
(4)墻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用散拼定型模板支模時,應自下而上進行,必須在下一層模板全部緊固后,方可進行上一層安裝。當下層不能獨立安設支撐件時,應采取臨時固定措施。
2)當采用預拼裝的大塊墻模板進行支模安裝時,嚴禁同時起吊兩塊模板,并應邊就位、邊校正、邊連接,固定后方可摘鉤。
3)安裝電梯井內墻模前,必須于板底下200mm處牢固地滿鋪一層腳手板。
4)模板未安裝對拉螺栓前,板面應向后傾一定角度。在安裝過程中,應隨時拆換支撐或增加支撐。
5)當鋼楞長度需接長時,接頭處應增加相同數量和不小于原規格的鋼楞,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墻模板寬或高的15%~20%。
6)拼接時的U型卡應正反交替安裝,間距不得大于300mm;兩塊模板對接接縫處的U型卡應滿裝。
7)對拉螺栓與墻模板應垂直,松緊應一致,墻厚尺寸應正確。
8)墻模板內外支撐必須堅固、可靠,應確保模板的整體穩定。當墻模板外面無法設置支撐時,應于里面設置能承受拉和壓的支撐。對于多排并列且間距不大的墻模板,當其支撐互成一體時,應有防止灌筑混凝土時引起鄰近模板變形的措施。
(5)獨立梁和整體樓蓋梁結構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安裝獨立梁模板時應設安全操作平臺,并嚴禁操作人員站在獨立梁底模或柱模支架上操作及上下通行。
2)底模與橫楞應拉結好,橫楞與支架、立柱應連接牢固。
3)安裝梁側模時,應邊安裝,邊與底模連接,當側模高度多于兩塊時,應采取臨時固定措施。
4)起拱應在側模內外楞連接固定前進行。
5)對于單片預組合梁模,鋼楞與板面的拉結應按設計規定制作,并應按設計吊點試吊無誤后方可正式吊運安裝,側模與支架支撐穩定后方準摘鉤。
(6)樓板或平臺板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預組合模板采用桁架支模時,桁架與支點的連接應固定牢靠,桁架支撐應采用平直通長的型鋼或木方。
2)當預組合模板塊較大時,應加鋼楞后方可吊運。當組合模板為錯縫拼配時,板下橫楞應均勻布置,并應在模板端穿插銷。
3)單塊模就位安裝,必須待支架搭設穩固、板下橫楞與支架連接牢固后進行。
4)U型卡應按設計規定安裝。
(7)其他結構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安裝圈梁、陽臺、雨篷及挑檐等模板時,其支撐應獨立設置,不得支搭在施工腳手架上。
2)安裝懸挑結構模板時,應搭設腳手架或懸挑工作臺,并應設置防護欄桿和安全網。作業處的下方不得有人通行或停留。
3)對于煙囪、水塔及其他高大構筑物的模板,應編制專項施工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并應詳細地向操作人員進行交底后方可安裝。
4)在危險部位進行作業時,操作人員應系好安全帶。
(8)安裝模板的注意事項:
1)構件的連接應盡量緊密,以減小支架變形,使沉降量符合預計數值。
2)為保證支架穩定,應防止支架與腳手架和便橋接觸。
3)模板的接縫必須密合,如有縫隙須塞堵嚴實,以防跑漿。
4)建筑物外露面的模板應涂石灰乳漿、肥皂水或無色潤滑油等潤滑劑。
5)為減少現場施工的安裝和拆卸工作和便于周轉使用,支架和模板應盡量做成裝配式組件或塊件。
6)鋼制支架宜制成裝配式常備構件,制作時應特別注意構件外形尺寸的準確性,一般應使用樣板制作。
7)模板應用內撐支撐,用對拉螺栓銷緊,內撐有鋼管內撐、鋼筋內撐、塑料膠管內撐。
2.模板的拆除
混凝土成型并養護一段時間,當強度達到一定要求時,即可拆除模板。模板的拆除日期取決于混凝土硬化的快慢、模板的用途、結構的性質及環境溫度。及時拆模可提高模板周轉率,加快工程進度;過早拆模,混凝土會變形,甚至斷裂,造成重大質量事故。
(1)拆模時的注意事項
現澆結構的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如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對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
2)底模及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應在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達到表3-18的規定時方可拆除。
表3-18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

(2)拆模順序
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則,重大復雜模板的拆除事前應制訂拆除方案。
1)柱模的拆除
單塊組拼的應先拆除鋼楞、柱箍和對拉螺栓等連接件、支撐件,從上而下逐步拆除;預組拼的應先拆除兩個對角的卡件,并臨時支撐,再拆除另兩個對角的卡件,掛好吊鉤,拆除臨時支撐,方能脫模起吊。
2)墻模的拆除
單塊組拼的在拆除對拉螺栓、大小鋼楞和連接件后,從上而下逐步水平拆除;預組拼的應先掛好吊鉤,檢查所有連接件是否拆除后,方能拆除臨時支撐,脫模起吊。
3)梁、板模板的拆除
先拆除梁側模,再拆除樓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較大的梁下支柱時,應從跨中開始分別拆向兩端。多層樓板支柱的拆除:上層樓板正在澆筑混凝土時,下一層樓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層樓板模板的支柱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4m及以上的梁下均應保留支柱,其間距不得大于3m。
(2)拆模注意事項
1)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2)拆模時應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嚴禁用大錘和撬棍硬砸硬撬,以免損壞砼表面或模板;
3)拆除的模板及配件應有專人接應傳遞并分散堆放,不得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嚴禁高空拋擲;
4)模板及支架清運至指定地點,應及時加以清理、修理,按尺寸和種類分別堆放,以便下次使用。
拓展閱讀
新型建筑模板支撐
新型建筑模板支撐是指新型建筑模板支撐架的全部用料都為鋼制性材料,而且具備可伸縮性。目前應用較多的新型建筑模板結構,主要指由秦皇島興民偉業開發的數字化支撐系統和天津鑫福盛開發的組件式模板支撐系統,名稱各異,本質相同,都是由面板、支撐結構和連接件三部分組成。可簡單分為墻體(柱)模板和頂板模板支撐系統兩類。
墻體模板支撐系統包括可調節主背楞、可調節次背楞、洞口鎖具、陽角鎖具、可調節拉條、可循環穿墻套管等構件;頂板模板支撐系統包括可調節主龍骨、副龍骨和可調節支撐頂桿等構件。
新型組合結構體系可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框剪、框架、剪力墻、磚混等結構形式。兩套系統組合靈活,結構嚴密,可按工程的不同要求進行設計配置。該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模板備料速度快,準確性高
利用模板計算軟件可快速、準確計算模板支撐體系的需用材料數量,減輕了施工技術人員的工作負荷,較傳統施工中工人各班組自行裁減可節省模板材料8%左右。
(2)以鋼代木,節省了木材資源
模板主、次背楞(龍骨)采用薄壁型鋼制作,替代了傳統支模工藝中的方木,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壽命,節省了木材資源。
(3)主要構件標準化、模數化,適用性強
主、次背楞(龍骨)長度按標準模數制作,長為600~4000mm,以100mm為變量進行長度調整。根據建筑物的不同尺寸可任意組拼,可周轉用于多個項目工程。
(4)施工簡單、方便,速度快
本模板體系的組成多采用插口與銷釘式,安、拆簡單、方便,施工速度快,與傳統支模工藝相比,可提高工效25%~30%;本模板體系采用散拼形式組裝,立墻結構與樓板結構可同時施工,較大型鋼模板施工進度可提高40%~50%。
(5)模板強度、剛度大,穩定性好
模板體系具有較高的強度與剛度,穩定性能良好,模板承受側向壓力可達到65kN/m2,精確地保證了混凝土構件的幾何尺寸與表面平整度,達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思考題
3-1 鋼筋和混凝土為什么能共同工作?
3-2 鋼筋的分類有哪些?
3-3 鋼筋的質量驗收包括哪些內容?
3-4 鋼筋的加工應注意哪些事項?
3-5 鋼筋的調直包括哪兩種方法?
3-6 鋼筋的連接有哪幾種方法?
3-7 鋼筋焊接有哪幾種方法?
3-8 簡述鋼筋焊接方法的分類及其適用范圍。
3-9 簡述鋼筋電弧焊的工藝流程。
3-10 電弧焊的接頭形式有哪些?
3-11 簡述電渣壓力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工藝。
3-12 簡述氣壓焊的施焊要點。
3-13 常用的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類型有哪些?
3-14 如何確定鋼筋下料長度?
3-15 混凝土中的組成材料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16 如何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3-17 簡述混凝土的攪拌方法。
3-18 混凝土澆筑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3-19 簡述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案。
3-20 簡述混凝土的振搗方法。
3-21 如何進行混凝土的強度檢查?
3-22 什么是模板工程?模板工程的分類有哪些?
3-23 組合鋼模板的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什么?
3-24 模板設計所需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3-25 模板設計時模板及支架自重如何計算?
3-26 如何確定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
3-27 模板的安裝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3-28 模板拆除的順序是什么?
習題
某工程建筑面積約為25000m3,由兩個幢號組成商住樓,現澆鋼筋砼十三層框剪結構,結構設計按8度抗震設防。建筑總高約為45m,層高為3m,最大跨為6m。取6m跨計算(其余跨度參照),扣除柱位置,凈跨為6-0.24=5.76(m)。采用φ12對拉螺栓(兩頭采用鉆孔鋼片),縱向間距600mm,豎向間距300mm。鋼材抗拉強度設計值:Q235鋼為215N/mm2。鋼模的允許撓度:面板為1.5mm,鋼楞為3mm。
試驗算鋼模板、鋼楞和對拉φ12鋼筋是否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