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施工
- 石曉娟
- 1170字
- 2020-01-07 17:10:59
2.1 概述
地基基礎是建筑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土層或巖層作為建筑物地基時稱為天然地基;經過人工加固處理的土層作為地基時稱為人工地基。基礎通常按照埋置深度的不同分為淺基礎和深基礎。一般多層建筑當地基條件較好時多采用天然淺基礎,它造價低,施工簡便。如果天然淺土層較弱,可采用機械壓實、強夯、堆載預壓、深層攪拌、化學加固等方法進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如果深部土層也較弱、建(構)筑物的上部荷載較大或對沉降有嚴格要求的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以及橋梁基礎等,則需要采用深基礎。
樁基礎是一種常用的深基礎形式,它由基樁和連接于樁頂的承臺共同組成。樁基礎的作用就是將上部建筑物或構筑物的重量傳到地基深處承載力較大的土層或將軟弱土擠壓密實以提高地基土的密實度及承載力。樁基礎有承載力高、沉降量小且均勻、沉降速度慢、施工速度快等特點。在軟弱土層上建造建筑物或上部結構荷載很大,天然地基的承載力不滿足時,采用樁基礎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按樁身材料分類,樁基礎主要有混凝土樁和鋼樁,也有采用木或組合材料的樁。
按照承載性質的不同,樁可分為摩擦型樁和端承型樁。摩擦型樁包括純摩擦樁和端承摩擦樁。純摩擦樁是指在極限承載力狀態下樁頂荷載由樁側阻力承受,樁端阻力忽略不計;而端承摩擦樁是在極限承載力狀態下,樁頂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樁端阻力占少量比例,但不能忽略不計。端承型樁包括端承樁和摩擦端承樁。端承樁在極限承載力狀態下,樁頂荷載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阻力忽略不計;摩擦端承樁在極限承載力狀態下,樁頂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摩擦力占的比例小,但不能忽略不計。
按照使用的功能分類,樁可分為豎向抗壓樁、豎向抗拔樁、水平受荷樁及復合受荷樁。
按樁徑大小分類,一般樁身設計直徑小于250mm的樁為小樁;直徑在250~800mm的樁為中等直徑樁;而直徑大于800mm的樁為大直徑樁。
按成樁時擠土狀況,樁可分為擠土樁、部分擠土樁和非擠土樁。沉管法、爆擴法施工的灌注樁、打入(或靜壓)的實心混凝土預制樁、閉口鋼管樁或混凝土管樁屬于擠土樁。沖擊成孔法或鉆孔壓注法施工的灌注樁、預鉆孔打入式預制樁、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管樁、H型鋼樁、敞口鋼管樁等屬于部分擠土樁;干作業法或泥漿護壁法、套管護壁法施工的灌注樁屬于非擠土樁。
按樁的施工方法,樁可以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大類。預制樁是在工廠或施工現場制成的各種形式的樁,用沉樁設備將樁打入、壓入或振入土中,或有的用高壓水沖沉入土中。灌注樁是在施工現場的樁位上用機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內灌注混凝土而成,根據成孔方法的不同分為挖孔、鉆孔、沖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和爆擴樁等。
應根據工程結構類型、荷載性質、樁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層、樁端持力層土類、地下水位、施工設備、施工環境、施工經驗、制樁材料供應條件等,選擇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的樁型和成樁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