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戲開拍
- 我的娛樂征途
- 輕舞流年
- 2079字
- 2018-10-16 20:11:08
發(fā)布會過后,李大龍回到劇組,不管外面世界風云變幻。
一眾主創(chuàng)人員,都被安排到清苑莊園住下來,塞了個滿滿當當。
剩下一些劇組人員,則由楚文欣安排到別的地方,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磨練,她也在快速的成長,劇組里的事,基本都安排得有條不絮。
容志華一群人也沒閑著,他們要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以及場景,來設(shè)計一些動作戲。
當然,在這方面,李大龍也是給了非常多的“意見”。怪不得敢拍3D版的功夫片,人家本事在那擺著呢!
在劇組的時候,聽說導(dǎo)演也會武術(shù),大家也切磋過,完全不是對手,現(xiàn)在,可沒有一個人敢小看他。
8月20號,劇組正式開機,殺豬拜神,付磊還帶人舞龍舞獅助興,場面宏大,不少影視城其他劇組的人都過來湊熱鬧。
象征性的拍了幾個鏡頭,李大龍就讓大家解散,吃好喝好玩得開心。
第一天過去,就是大家賣力干活的時候。
李大龍決定先拍在船上舞獅的第一場戲,將嶺南醒獅團的人解放出來,免得拖他們太長時間。
這場戲得回到珠江影視城那邊拍,整個劇組加上嶺南醒獅團,整整上百號人,加上各種器材,浩浩蕩蕩移師羊城。
珠江影視城的碼頭里,一艘二十多米長的大木船橫亙水中,長長的桅桿周圍拉著一條條筆直的繩索。
為了打造這艘木船,李大龍可是下足了本錢,最上面一層是用的都是可移動式的模塊,可以拆卸組裝形成不同的樣式。
后面幾部續(xù)集都需要用到船,隨便組裝改一下外形,再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絕不會看出是同一條船。
開闊的甲板上,一群人正在排練著,原版第一部的舞獅鏡頭有些短了,而且不夠氣勢。
李大龍決定前面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再銜接后面采青的劇情,而且還要給整艘船幾個遠景鏡頭,將氣勢營造出來。
為了奉獻最精彩的表演,付磊帶著醒獅團根據(jù)李大龍的要求,一遍一遍的作出修改和排練,單是為了這場戲,就排練了整整三天。
因為他親自舞獅,也有參與訓練,一直到拍攝完成。
當大家看到李大龍一身儒衫云淡風清般站在船上時,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人了?完全和平時的他聯(lián)系不起來,簡直是換了個人!
謙和儒雅、溫潤如玉,簡簡單單站在那里,就有一種難言的風范,仿佛真的是一位古代大俠橫空出世!
甚至連梁佳輝都忍不住叫好,年紀輕輕,這演技確實出神入化,實力派與偶像派合二為一,新生代中,絕對沒人能比得上他。
假以時日,恐怕和他們這些歷經(jīng)歲月磨練的人,都不遑多讓!
更何況,他又何止是一個演員,作為導(dǎo)演,才情天分更高上不止一籌!
這個過程中李大龍也沒閑著,他同時在進行著民團在海邊訓練那場戲。
挑選了整整一百多個排骨男群演,根據(jù)包租公他們設(shè)計的動作,在海灘上進行訓練。
上百號人將一套動作打得整齊劃一好看,不是那么容易的,加上還是一些路人群演,花費的時間比舞獅還多。
驚濤拍岸,殘陽如血,即使是訓練的時候,李大龍都堅持將過程拍攝下來,一些有用的鏡頭,后期也可以剪出來用。
有方詠章這種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掌管攝影組,拍攝沒什么問題,兩場戲都很快完成。
而李大龍,已經(jīng)同時在南海影視城那邊組織人手拍下一場戲,就是一群老前輩奏樂和洋人喊“哈利路亞”比拼那一場。
這前面的鋪墊是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長鏡頭,從酒樓上的熱鬧,到街上的華洋混居,清末的禪城民生宛在眼前。
這個長鏡頭,他是準備再現(xiàn)出來的,很有挑戰(zhàn)難度。
古代樂器演奏方面,李大龍找的都是幾位德藝雙馨的老前輩,技藝精湛,爐火純青。
這一場戲需要的群演也非常多,而且容錯率比較低,李大龍只得將群演分成幾組,茶樓上和街上的分開,再讓幾位副導(dǎo)演負責講戲、指揮、協(xié)調(diào)。
這個鏡頭,為了達到效果,李大龍決定親自上陣執(zhí)掌鏡頭。
一個巨大的吊臂將一個小平臺吊在空中,平臺上,有兩臺被固定住的3D攝像機,相互之間的距離和角度也可以進行調(diào)整。
同時,還有一個座位,供人活動,可以在上面操作攝像機。
此時,李大龍就坐在上面進行指揮,這場戲和想像中一樣不順利,已經(jīng)NG好幾次了。
“再來一次,熱鬧的氣氛,都給我營造起來,別像木頭一樣坐著不動,是不是要點開水才能活過來?”
“你們看幾位老人家,音樂激昂壯烈,反倒是你們,一個個像老頭子一樣死氣沉沉!”
“還有街對面樓上那幾位靚女,我選你們出來就肯定要入鏡的,給點專業(yè)精神,別東張西望好不好?”
“別看鏡頭,還能不能干了你?”
……
因為是長鏡頭不能剪接,群演每一次的錯誤,換來的就是一次NG,哪怕之前經(jīng)過多次排練。
拍著拍著,李大龍自己火氣都上來了!
明明經(jīng)過多次排練,還各種出錯,加上李大龍本人親自掌鏡,讓一些人好奇的不停看鏡頭,他差點想吐血。
好在,他早就有了滿滿莫的準備,經(jīng)過十幾次的NG,總算拍出了一條令他滿意的長鏡頭。
看了一下捕捉到的鏡頭,沒什么問題,才宣布這場戲通過。
后面就是一群傳教士和曲藝人的斗戲,鏡頭來回切換,沒什么問題。
拍完這一幕,李大龍交出掌鏡權(quán),接著就是他和十三姨出場的戲份。
“李導(dǎo)果然是后生可畏!這鏡頭簡直絕了!難怪你有底氣拍3D電影。”
看到李大龍從吊臂上跳下來,方詠章忍不住贊嘆。
他一直在后面看著捕捉的鏡頭,不得不承認,即使他親自出手,都不一定拍的出這么完美的鏡頭。
這或許是因為他作為導(dǎo)演,心中早已有了腹稿,一切了然于心,但是,和他那操控攝像機的技術(shù),絕對是分不開的。
輕易就將3D拍攝掌控在手,還短時間內(nèi)就玩得這么溜,年輕人果然是最能接受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