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信仰的力量:迷茫中覺醒
- 章利勇
- 6231字
- 2019-08-15 10:09:02
1.1 名人的迷茫
這世界上,幾乎人人都會遇到迷茫的時候,名人自然也不例外。一般人可能在迷茫中沒有走出來,但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在迷茫中不斷走出來,走向輝煌,才成就了自己。
1.1.1 任正非的迷茫
任正非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做了題為《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斗》的發言:
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這也給千百萬家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公司如何去努力前進,面對困難重重,機會危險也重重,不進則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會責任,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
一、大機會時代,一定要有戰略耐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進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礎科學的發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僅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華為有八萬多研發人員,每年的研發經費中,20%~30%用于研究和創新,70%用于產品開發。很早以前我們就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發經費。未來幾年,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億~200億美元。
華為這些年逐步將能力中心建立到戰略資源的聚集地區去?,F在華為在世界建立了26個能力中心,逐年在增多,聚集了一批世界級的優秀科學家,他們全流程地引導著公司。這些能力中心自身也在不斷發展中。
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華為過去是一個封閉的人才金字塔結構,我們已炸開金字塔尖,開放地吸取“宇宙”能量,加強與全世界科學家的對話與合作,支持同方向科學家的研究,積極地參加各種國際產業與標準組織,各種學術討論,多與能人喝喝咖啡,從思想的火花中,感知發展方向,有了巨大勢能的積累、釋放,才有厚積薄發。
內部對不確定性的研究、驗證,正實行多路徑、多梯次的進攻,密集彈藥,飽和攻擊,藍軍也要實體化。并且,不以成敗論英雄,從失敗中提取成功的因子,總結、肯定、表揚,使探索持續不斷。對未來的探索本來就沒有“失敗”這個名詞。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鼓舞人們不斷地獻身科學,不斷地探索,使“失敗”的人才、經驗繼續留在我們的隊伍里,我們會更成熟,我們要理解歪瓜裂棗,允許黑天鵝在我們的咖啡杯中飛起來。創新本來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我們也要敢于擁抱顛覆。蛋從外向內打破是煎蛋,從里面打破飛出來的是孔雀。現在的時代,科技進步太快,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我們也會從沉浸在產品開發的確定性工作中,加大對不確定性研究的投入,追趕時代的腳步。我們鼓勵我們幾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數萬專家與工程師加強交流,思想碰撞,一杯咖啡吸收別人的火花與能量,把戰略技術研討會變成一個“羅馬廣場”,一個開放的科技討論平臺,讓思想的火花燃成熊熊大火。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范圍內拋棄利益計算的精神。重大創新是很難規劃出來的。默守成規是最容易的選擇,但也會失去大的機會。
我們不僅僅是以內生為主,外引也要更強。我們的俄羅斯數學家,他們更樂意做更長期、挑戰很大的項目,與我們勤奮的中國人結合起來;日本科學家的精細,法國數學家的浪漫,意大利科學家的忘我工作,英國、比利時科學家領導世界的能力……會使我們胸有成竹地在2020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美元。
二、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用什么樣的價值觀就能塑造什么樣的一代青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奮斗,創造價值是一代青年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青年的思想比較開放、活躍、自由。我們要引導和教育,也要允許一部分人快樂地度過平凡一生。現在華為奮斗在一線的骨干,都是“80后”“90后”,他們是有希望的一代。華為的口號是“先學會管理世界,再學會管理公司”。
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教師。教育要瞄準未來。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社會,不是以一般勞動力為中心的社會,沒有文化不能駕馭。若這個時期同時發生資本大規模雇用“智能機器人”,兩極分化會更嚴重。這時,有可能西方制造業重回低成本,產業將轉移回西方,我們將“空心化”。即使我們實現生產、服務過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級技師、專家、現代農民……因此,我們要爭奪這個機會,就要大規模地培養人。
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沖鋒的博士、碩士、專家、技師、技工、現代農民……代表社會為人類去做出貢獻。因此,發展技術的唯一出路在教育。我們要更多關心農村老師與孩子。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成為優秀青年的向往,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這次能夠在大會上發言,對華為也是一次鼓勵和鞭策。我們將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重要講話和這次大會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不懈奮斗。
在會后接受央視的采訪時,任正非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感慨道:我最主要還是對大國的精神感到興奮,我認為這些東西會對國家未來幾十年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現在又冒出來很多企業,其實也跟華為一樣,也是專心致志做每一件事,一個人一輩子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了。為什么?中國這么多人,我們這幾個把豆腐磨好,磨出好豆腐,你那幾個企業好好去發豆芽,把豆芽做好。
其實華為在沒有成為國內行業標桿之前,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布局是清晰的。企業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成為行業老大,戰略布局就是要戰勝一起競爭的對手,但一旦成為了行業標桿,沒有了可以超越的對手,也沒有了可以跟隨創新的對象,自然就會感到迷茫,不知道下一步往哪兒走。到了這個時候,打破迷茫的唯一辦法就是明確價值方向,不斷自我顛覆,改變過去跟隨性創新的習慣,通過構建正向的核心價值信仰,養成顛覆性創新的習慣,企業才能“走出迷茫,邁向卓越”。
自從創立華為以來,任正非在企業管理上至少經歷了兩次頓悟。在華為創辦初期,任正非主要靠簡單粗暴對人負責來開展管理工作,這是典型的人治管理模式。后來,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人數不斷增多,這種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用了。此時,任正非頓悟到,要想企業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把華為要求員工對人負責的人治模式轉向員工對規則負責的法治模式,即華為企業管理模式必須從人治向法治轉型。1998年發布的《華為基本法》和1999年引進IBM的IPD模式,都是規則治理的典型標志。在任正非成功轉型成為理性和平實的法治型領導后,華為實現了從國內到國際的一次大飛躍。任正非的第二次頓悟是改變華為的企業標識,將其從“01”的二元論轉向在“01”之間存在灰度的三元論,并提出灰度思維。華為最早的企業標識,見證了華為最初的發展歷程,與眾多的客戶和伙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就是靠二元論建立起來的。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二元論已經不再適用。于是,任正非提出了三元論,并于2006年5月8日起將華為企業標識全面更新為
,從而讓華為實現了從一家企業的一枝獨秀轉向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1.1.2 喬布斯的迷茫
喬布斯在一生中曾經經歷過多次人生迷茫,然而喬布斯從迷茫中醒悟并走出來了,才有他走向輝煌的人生。
喬布斯年輕的時候曾經出現一次心靈上的迷茫,于是1974年去了印度尋找解決迷茫的方法,印度之旅最大的收獲就是讓他靜心,由靜心而獲得了強大的洞察力——直覺,讓他一眼能看穿人們內在需要的本領,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到了1976年,喬布斯對未來又一次感到迷茫,他不清楚自己是否該留在硅谷創業,還是要去日本修行。乙川弘文的一段話讓喬布斯茅塞頓開:“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去吧,既然心向往之,還有什么可糾結的?”而到了1985年,喬布斯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他離開了蘋果。乙川弘文問了喬布斯一系列的問題讓他作答:“那棵樹有沒有佛性?”“那群鳥呢?”“廣告牌呢?”“前面的那些建筑呢?”??喬布斯一一回答之后,乙川弘文是這樣說的:“你把所有的東西都分了類。天才與傻瓜,好與壞。如果你見到任何事物都要做評判,就不會理解設計與空的意義?!碑敃r喬布斯想到日本修行,而乙川弘文勸說道:“修行是自我內心的修行,生活在僧院與生活在企業并沒有多少差別?!惫膭钏匦抡褡髌饋恚瑥亩箚滩妓箯拿悦V凶叱鰜?。
1.1.3 稻盛和夫的迷茫
稻盛和夫在人生中也遇到了多次身體和心靈上的迷茫,但通過自我頓悟,走出了困境。他感嘆無私是解決迷茫最好的良藥,使他從迷茫中走出來。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曾經寫道:
我們在追憶往事的時候,常常會困惑為何當初自己會那樣思考。這其實就是心態的轉變。很多時候,我們困在自己編織的情緒中無法調整心態,換一個心態和環境就會豁然開朗。所以,不要再抱怨了,換個心態,給你的心靈開扇窗。
對于人生的法則,我已著墨許多:人生是內心的反映,可加以扭轉。其實說起來,我的人生根本是一連串的失敗與挫敗,這項法則是我從多次的慘痛經驗中所學到的教訓。
年輕時我干什么都不順暢,希望屢屢落空。為什么我的運氣這么差、這么倒霉呢?我的人生為什么如此不順呢?難道老天也拋棄我了嗎?我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憤世嫉俗。在反復的挫折中,我逐漸有了一種領悟,所有這一切苦難都是由我自己的心態所引起、所招致的。
最初的挫折體驗是初中升學考試失敗,接著我就染上了肺結核。當時肺結核是不治之癥,而且我的兩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患結核而去世,我們的家庭成員被人稱為“肺結核家屬”。
“不久我也會吐血而死吧”——我幼小的心靈經不起這可怕疾病的打擊,抱著持續低燒的疲憊身軀,我的情緒極度低落,躺在病床上,十分絕望。
這時鄰居家的大嬸看我可憐,借給我一本書,是“長生之家”的創始人谷口雅春寫的《生命的實相》,大嬸說:“你讀一讀吧?!?/p>
對于一個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來說,理解這本書的內容有點難度,但這時候的我急于尋求救星,雖然似懂非懂,卻貪婪地閱讀起來。終于,我讀到了這么一句:“在我們的心中有吸引災難的磁石,我們生病是因為我們有一顆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蔽业难劬λ浪蓝⒆∵@句話。谷口先生用了“心相”(心態、心的樣相)這個詞。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內心的磁石吸引而來,病患也不例外,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心相”在現實中原封不動的投影而已。
病也是心的投影,這個說法有點苛刻,但這卻震撼了我的心靈。我的叔父患上結核,住在我家的偏房療養時,因為我太害怕感染,所以每當經過叔父的房間時,我總是捏緊鼻子快速跑過。而我父親卻在叔父身邊護理,盡心盡力。同時,我哥哥也認為“哪會那么容易染上!”坦然處之。就是說,只有我對親戚患病特別敏感,特別忌諱,避之唯恐不及。
或許是天罰吧,父親和哥哥什么事都沒有,唯獨我感染了。原來如此啊!我想。一顆企圖逃避的心,一顆厭惡病患的、脆弱的心最終喚來了災難。正因為恐懼,結果將恐懼的事引到了我的身上。一顆消極思考的心引來了消極的現實。痛苦讓我開始醒悟。
果然如此!心相就是現實本身。少年的我被谷口先生的話深深打動。我認真反省自己的行為,暗暗發誓今后心中要努力去想好事。然而,眾生凡人可悲之處就在于此,就是說,心相、心態這東西實在不易改變,所以坎坷的、曲折的人生還將繼續。
心態決定命運
謝天謝地,我的肺結核總算治愈了,可以回校讀書了。然而,失敗挫折與我的緣分仍然未斷。考大學第一報考志愿沒考上,只好進了一所地方大學。雖然大學學習成績優秀,但畢業時,經濟陷入蕭條,有時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我不禁詛咒世道不公,感嘆自己命運不濟。
我這個人為什么就這么命苦呢?買彩票,前后的號碼都中獎,單單我的不中。反正再努力也是徒勞,我的心漸漸向壞處傾斜。
最終,在一位大學教授的幫助下,我總算進了京都一家生產絕緣瓷瓶的工廠。進去后才知道這家企業非常破舊而且面臨倒閉,工資遲發是家常便飯,而經營者一族還內斗不斷。
好不容易進入的公司卻是這種狀態,和我同期進去的幾位大學生一見面就發牢騷,每天商量的就是何時辭職。不久他們找到了新的工作,相繼辭職而去,最后只剩下我孤家寡人。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反倒想開了,輕松了。既然怨天尤人無濟于事,不如將心境來個180度大轉變,干脆把精力投入工作,全身心沉浸于研究吧。于是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逼迫自己天天專心做實驗。
作為心境變化的反映,研究成果也開始顯現??吹胶贸晒?,上司就表揚我,這促使我更加投入,于是又產生了更好的結果。由此進入了良性循環。
這樣,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在日本首次合成并開發成功了一種新型陶瓷材料,用在電視機顯像管的電子槍上,那時電視機還剛剛開始普及。
周圍的人開始對我刮目相看。我感到了工作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至于工資遲付的問題也已經不再介意。這一階段我掌握和積累的技術以及取得的業績,成為我后來創辦京瓷公司的重要資本。
在改變自己心態的瞬間,人生就出現了轉機。此前的惡性循環被切斷,良性循環開始了。在這個經驗中,我明白了一個真理,就是人的命運絕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鋪設好的軌道上運行的,根據我們自己的意志,命運既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
就是說,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制造出來的,這是一條根本性的原理。經過各種挫折和曲折,我終于明白了這個貫穿于人生的真理,這一真理刻進了我的心底。
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明白了自己的命運由自己的雙手開拓,即使是這樣的智者,他們的幸與不幸,人生的低谷與高峰,毫無例外,也是由他們自己的“心相”招致的。自己撒下的種子,必定會在自己身上開花結果。
不錯,命運這東西,在我們的人生中儼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力無法抗拒的“宿命”。命運可以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改變。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我們的心,人生由自己創造。這層意思在東方思想里用“立命”這個詞來表達。
思想是畫筆,人生是畫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畫卷也不同。改變你的心態,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絢爛奪目。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沒有經歷迷茫,但唯有從迷茫中頓悟走出來的人,才能不斷走向人生的輝煌。那些世界上的優秀人士都是在迷茫中不斷頓悟走出來的人。
迷茫的根源是人生的價值方向與世道的發展方向不一致,因為生活的環境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自然生活在一定環境中人們的價值信仰也要不斷發生變化。
1.1.4 騰格爾的迷茫
我國民族歌唱家騰格爾,他就像是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一只雄鷹,高傲不馴、強勁有力,可誰能料想他也曾被殘酷的生活折磨得兩度輕生。
20世紀80年代,騰格爾唱著徐沛東老師的《我的故鄉并不美》步入歌壇,之后就一舉成名??墒?0年代,流行音樂的口味突然轉向,固守自我音樂風格的騰格爾暫時陷入事業低谷。這樣的沉寂讓騰格爾不堪忍受,又第二次有了輕生的念頭。他說:“一時間,我什么也沒了。演出沒有了,名氣也沒有了。我一向很愛面子,又特別喜歡吃,天天跟朋友們泡在一起花天酒地,經濟方面只出無進。突然一天發現自己的存折上已經只剩下3萬元,無法再讓自己繼續奢侈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死了算了?!本褪窃?0歲那年,他的音樂正處于低谷,仍然是個浪子,與妻子離婚,沒有孩子、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也沒有什么存款。面對幾乎一無所有的困境,他在一天晚上突然高燒,躺在家里的他,不想去醫院只想走絕路,然而死神沒有降臨,到了第二天早上高燒奇跡般地退了,他才猛然頓悟人生的真諦,從此發憤圖強,不斷走向事業的頂峰,成為我國著名的民族歌唱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