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微課概述

1.1 微課的概念與起源

一、微課的起源

微課的興起是自主學習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之一,微課以短小精悍的視頻形式呈現內容,是對以往學習資源形式的一種變革與發展。

關于微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的微格教學。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又稱微型教學,即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微格教學的初衷是給年輕教師、師范類實習生等進行教學培訓,讓他們在熟知一定的教學經驗之后,在小教室內面對少數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同時將教學過程攝制下來,供指導老師進行后續觀摩、點評,并不斷完善。雖然微格教學作為微課的起源一說還有待研究,但是,微課在教研中的應用,與微格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微課程(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艾奧瓦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及英國納皮爾大學(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 OML)。McGrew教授希望在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及民眾中普及有機化學常識,然而現有的有機化學概論教材篇幅很長且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學習。因此,McGrew教授提出60秒課程,以期在一些非正式場合,如舞會、搭乘電梯時,為大眾普及化學常識。他將60秒課程設計成概念引入(General Intro-duction)、解釋(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和結合生活列舉例子(Specific Example-The Chemistry of Life)3部分,并認為其他領域的專家也可用類似的方式普及自己的專業。Kee則認為學生應當掌握核心概念(Key Points)以應對快速增長的學科知識與交叉學科的融合,因而提出讓學生進行一分鐘演講,并要求演講必須做到精練,具備良好的邏輯結構且包含一定數量的例子。Kee認為一分鐘演講在促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掌握學習材料之間的關系,以免所學知識孤立、片面。

而現今熱議的微課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認為微型的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應的作業與討論的支持下,能夠與傳統的長時間授課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課程中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

Penrose提出建設微課程的5個步驟如下。

(1)羅列課堂教學中試圖傳遞的核心概念,這些核心概念將構成微課程的核心。

(2)寫出一份15~30秒的介紹和總結,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3)用話筒或網絡攝像頭錄制以上內容,最終的節目長度為1~3分鐘。

(4)設計能夠指導學生閱讀或探索的課后任務,幫助學生學習課程材料的內容。

(5)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

同時,Penrose還認為這將成為一種知識挖掘(Knowledge Excavation)的框架:微課程將提供一個知識挖掘的平臺,并告訴學生如何根據學習所需搜索相應的資源;允許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多的主動權,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識點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并且這種主題集中的微課程能夠有效地節約學習時間。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非適用于所有課程,如在理解復雜概念方面的課程并不能取得較好效果。盡管如此,這種在短時間內提煉出核心概念的微課程形式,促使教師、學習者、研究者與利益相關者用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開展教學。Morris認為,Penrose所提出的微課程概念以網絡課程的形式存在,有可能為現實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一種新思路。Open Education也認為微課程將成為網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內,其實“微課”的“微視頻”形式一直在被使用,只是沒有人提出“微課”這個名詞而已。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啟動了優秀課例片段征集活動。區別于傳統整節課的課例,此次活動是開創性的。目標是征集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圍繞某個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過程片段,時長要求5~10分鐘,主要展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就是微課的雛形。活動受到了廣大老師的關注,一個多月就征集了1600多個作品。2011年5月,以“智能教育,智慧人生”為主題的佛山市第三屆教育博覽會隆重舉行。為使廣大市民更容易理解,佛山市教育局參考“微博”的概念,將教學重點難點視頻片段定義為“微課”,微課由此誕生了。在南方日報等多家媒體競相報道下,微課迅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為使微課更好地應用于學與教,佛山市教育局對“微課”進行了正式的定義和系統的解讀:微課(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按照認知規律,運用技術為學習者呈現最小認知成本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它具有指向明確、方便快捷、非線性、可視化的特征,支持學習者知識建構,其目標是減輕學生的認知成本與負擔。佛山市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小學微課的區域開發實踐與創新應用》也因此獲得了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目前,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資源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什么是微課、微課的種類有哪些、如何制作微課、微課可用在哪些方面等問題,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討論和研究的熱點。

二、微課的概念

對于微課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爭議,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較于微課是一種課程的說法,我們更傾向于將微課視為一種資源。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微視頻為載體,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數字化學習資源(Micro-Lesson)。此種定義是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在新網絡時代背景下,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學習。也就是說,微課的本質就是微視頻,微課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學者的學習資源,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資源。

由于微課僅僅是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短視頻教學資源,不適宜稱之為“課程”。我們認為,微課與微課程是有區別的,如果根據某一門課程的教學需要,為課程開發完整的、成套的系列微課,這些系列微課與該課程的大綱、目標等的集合可以稱之為“微課程”(Micro-Course)。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运城市| 辉南县| 霍州市| 呼和浩特市| 英德市| 枝江市| 错那县| 江西省| 台湾省| 甘孜县| 湟源县| 阜南县| 许昌市| 桓台县| 彩票| 房产| 射阳县| 永昌县| 西昌市| 花垣县| 长葛市| 肥西县| 巩留县| 志丹县| 仁寿县| 成安县| 台前县| 黔江区| 文化| 峨边| 内乡县| 汉阴县| 文成县| 宝鸡市| 尖扎县| 廊坊市| 合阳县| 故城县| 昌吉市|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