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北方還是集體供熱,通過一次“分戶供暖”的契機,婆婆同意了將房產名更改到自己兒子名下,因為成民工作單位可以申報將近五十多平米的房屋包燒費。但在更名前,一本大帳,成了勝梅夫妻的新負擔,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房子之前欠了將近十年的房費和包燒費,不補交齊全無法更名。然而在進戶前,婆婆一再聲明,什么費用都不欠,現在卻有將近一萬多塊的欠款未清。大多數老年人都愛偏聽偏信,總會認為天上有掉餡餅的好事,仔細想一下,就算真掉下來,會砸到你頭上嗎?
那時的房費基本從來沒人催收過,所以大多數人覺得可以逃掉這一年的幾百元。勝梅的婆婆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導致欠款越堆越多,最后看著這座大山,卻絲毫沒有力氣挪動。其實無論什么事,盡早解決都是上策,拖到最后只有遺憾和后悔。
于是夫妻二人開始四處打聽,終于找到一位鐵路的負責人,對方在得知情況后,毫沒猶豫免掉了一千多元的欠款。勝梅感激不盡的想要下跪,領導扶起她說:“誰賺錢都不容易,況且你家的情況我都了解了,不是你婆婆之前欠的嘛,我們肯定要幫老百姓解決問題,這邊我可以負責,其他的地方我就無權干涉了,你們還得要多跑跑!”盡管欠款數額還是不少,但這已經讓夫妻二人減輕了負擔。
事后,勝梅和丈夫買了兩條香煙,送給之前的工作人員,但被對方婉言謝絕了。
分戶供暖的時候,因為需要修改暖氣線路在墻上打洞,所以婆婆早上就被姑娘接到她家里了。就這件事,成民也和妹妹費了不少口舌,顯然妹妹是不希望母親到她家的,至于為什么,小森笑了笑不想多說。
那天成華也在哥哥家沒少幫忙,掃個地打個下手。有一說一,這件事兒成民還是覺得妹妹挺夠意思的。
盡管煙水都沒少遞,但施工還是持續到了晚上九點多,有些鄰居發現還沒做完,也有點驚訝的問:“你們家還沒整完???我們家一上午就裝好了……”。
小森皺了皺眉對我說:“我特別不明白,同樣的面積,鄰居家分戶到下午就完事兒了,而我們卻一直做到晚上九點半才結束,那些工人吃飯就花了兩個多小時,難道是嫌給的東西少了?結束的晚不也是占用他們自己的時間嗎?”
他看到我眼神有些異樣,忙笑著自嘲的解釋說:“我是不是太苛刻了?”我搖了搖頭,對他抱以微笑,示意他繼續。
經過將近十二個小時的努力,終于在晚上九點半,完成了最后一項銜接工作,工人們都紛紛收工離開了。勝梅本以為婆婆這么晚肯定會在小姑子家過夜,但過了一會兒,小姑子領著婆婆回到家中,婆婆臉色很難看,顯然是有些不悅。丈夫有些生氣的問:“這大半夜你怎么又把咱媽折騰回來了,院兒里不好走,不是刨的坑就是溝,就讓媽先在你那住一晚唄!”成華快速的反駁道:“咱媽不愿意!”隨后也沒做過多解釋就離開了。雖然母親并未說什么,但臉上的表情卻已說明了一切……
小森的學習成績還在不斷下滑,不過勝梅為了面子,一直對婆婆家隱瞞著兒子的真實成績,這也是勝梅太過要強的結果。無論被人嘲笑與否,我們都應該講真話,如果從小在孩子面前謊話連篇,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思維,長大后的他們,也會學著你的樣子經常說謊,到最后坑的還是自己。
最終,小森在初四下半學期輟學,而后基本天天在家里無所事事。其實也不算無所事事,據小森本人講,就是從那時開始,他才有時間構思出了第一本書的故事結構,也開始有時間認真去寫歌,但當時因為一些原因,并沒過多提筆。他也曾和母親說過想往文藝界發展,不過母親覺得那是他年幼的玩笑,完全沒在意。聽他說,他曾改編過一首歌,把自己初中所有同學的名字都寫了進去。(其實我不是很相信,看著眼前這個比較憨厚有些呆呆傻傻的人,怎么也不像會寫歌的人。)
也是在這個時期,勝梅婆婆身體狀況明顯在走下坡路,以前的她還可以自己出去溜溜彎兒,而現在只能一步一步挪。成華偶爾會在傍晚推著自行車,拉著母親到市場溜達一圈,時間久了市場的人也逐漸認識了她們。在外人面前,鄰居都覺得姑娘是孝順的,而兒子不孝,因為他們并沒看到兒子照顧母親。不知道因為什么,鄰居們對成民夫妻的評價明顯不高,總在背后“嘰嘰咕咕”的說他們不孝順,而成民兩口子沒白天沒黑夜的照顧母親,又翻身又擦身體的,卻沒有一個公證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可笑,真相沒人愿意相信,相反人們卻很相信自己的直覺。
小森在家閑了將近半年,隨后去了一所技術學校。這所學校環境比較差,操場也小的可憐,入學時,校方一再承諾兩年后將搬入新校區。但直到他輟學后,新校區仍在建設中,估計這屆學生畢業,那邊才能竣工,曾經的承諾也許只是個玩笑。
勝梅的婆婆身體也日漸衰弱,最后不得不住進醫院,然而高額的治療費,卻是一家人承受不起的負擔。但勝梅夫妻說,成華多年來一直拿著母親的退休金,月月都給她開支,最后卻拿不出錢給老人看病。
在婆婆住院期間,丈夫和小姑子還有她兒子輪班堅守在婆婆的床前。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成民和成華卻為自己的孩子做了正確的示范。盡管小姑子的秉性很奇怪,但不得不承認在母親住院期間,她做到了一個女兒應盡的責任,甭管這份責任虛偽與否,起碼她在那時做了該做的事。
勝梅不上班休息時,偶爾會去醫院看望,因為丈夫和小姑子還有外甥都在,所以她也沒幫上什么忙。
一個月后,丈夫與小姑子不得不帶婆婆離開醫院。正如醫生所講,老人到年紀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就算再在醫院住下去也沒有結果,反而會花掉更多的錢。
從醫院回到家之后,為了能照顧癱瘓的母親方便一點兒,丈夫從小屋搬到了大屋,從此夫妻二人過上了“分居”的生活,不過這樣住對誰來說都寬敞了不少。如果不是因為成民退休的緣故,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時間照顧母親了,小姑子負責白天,丈夫負責晚上。
那時候成民是最累的,成華雖然白天會來接替哥哥,但僅僅是偶爾,白天母親想翻個身還得叫兒子兒媳幫忙,因為成華白天經常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說是照顧母親,其實在母親家呆個十分、八分鐘就走了,在醫院的那股勁也不知道哪去了。
某天,丈夫出去買藥的時候,婆婆把勝梅叫到床前,她突然流下眼淚,眼睛直直的看著兒媳婦。勝梅束手無策,有點兒尷尬的問:“媽你別哭,你要是不得勁就告訴我,我幫你翻個身……”
婆婆的抽泣更加強烈,她問道:“小梅啊,你恨媽不?!”
“媽,你這是說哪兒去了……”勝梅趴在床邊。
“媽對你不好,讓你受了這么多年的委屈……”聽到這里,勝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撲簌簌的流下來,婆婆一邊擦著兒媳臉上的眼淚一邊說:“媽知道你是孝順孩子,以前媽總拿你撒氣,罵你你也不支聲,就知道一個人抹眼淚,媽對不起你……”婆婆擦了擦眼淚接著說:“媽要不行了,所以不和你隱瞞什么,我的工資和你們每月給媽的撫養費,我都給小華了,包括工資卡全在她那里。但她對媽一點兒都不好,別看她天天拉著我出去,從市場這頭兒走到那頭兒,連咸鴨蛋都不舍得給我賣,最后還是俺兒給俺買的……”
說到這兒,婆婆的抽泣聲更大了,她流著眼淚繼續說道:“你還幫媽洗澡擦身子,也不嫌媽贓,俺姑娘做不到的事,你都能做到,這哪是俺兒媳婦,你就是俺親姑娘啊……”
“媽您別說了……現在你把病養好就是我們最大的期愿……”
婆婆這一病就再也沒站起來,看著母親一天天萎靡的身體,成民明知道母親已經時日不多,卻也無力回天,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