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成長
- 夏晉祥
- 1313字
- 2019-01-05 03:10:32
15.厚德載物,有德者有福
在《國語·晉語六》中說:“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形容君子要像大地那樣厚重廣闊才能厚德載物。
品德本質上講就是一種自我犧牲,愛心的內涵在于心中裝著他人。有德者有福,說明了優秀的品德正是幸福的源泉與引路人。品德的可貴之處在于它不僅可以為個人帶來知識、事業、家庭和朋友,更可以決定人的內心中對現實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態度。這種內心的精神狀態,正是一個人幸福與否的最直接的決定因素。而外在的物質條件和人生遭遇對人的幸福感所起的只是外因作用,品德的作用才是根本,才是內因。
而與此相反,一個心中只有自己的人,有的只是斤斤計較、爾虞我詐,而這些恰恰是煩惱與痛苦的根源。正如羅素在《幸福之路》所說:過分的自我關注正是帶來煩惱與痛苦的精神枷鎖。
古老的印度流傳著這么一首詩:
誰是盲人?是那個看不見另一個世界的人!
誰是啞巴?是那個在該表達愛的時候卻不能言愛的人!
誰是窮人?是那個不能擺脫強烈欲望的人!
誰是富人?是那個從心底感到幸福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凡是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專家研究,算計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這些人感覺痛苦的時間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計的人多了許多倍。換句話說,他們雖然會算計,但卻沒有好日子。
一個太能算計的人,通常也是一個事事計較的人。無論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內心深處都不會坦然。算計者本身首先已經使人失掉了平靜,掉在一事一物的糾纏里。而一個經常失去平靜的人,一般都會引起較嚴重的焦慮癥。一個常處在焦慮狀態中的人,不但談不上快樂,甚至是痛苦的。
愛算計的人在生活中,很難得到平衡和滿足。反而會由于過多的算計引起對人、對事的不滿和憤恨。常與別人鬧意見,分歧不斷,內心布滿了沖突。其實事事不能太精,太精無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無友。懂得退讓,方顯大氣;知道包容,方顯大度。
愛算計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體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習慣看眼前而不顧長遠。更嚴重的是,世上千千萬萬事,愛算計者并不只對某一件事算計,而是對所有事都習慣算計。太多的算計埋在心里,如此積累便是憂患。憂患中的人怎么會有好日子過呢?
太能算計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難輕松地生活。往往還因為過分算計引來禍患,平添麻煩。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太能算計的人,必然是一個經常注重陰暗面的人。他總在發現問題,發現錯誤,處處擔心,事事設防,內心總是灰色的。人面對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看、不聽、不想,就能心生清靜。有時,煩惱不是因為別人傷害了你,而是因為你太在意了。
太能算計的人,目光總是懷疑的,常常把自己擺在世界的對立面,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計的人,骨子里還貪婪。擁有更多的想法,成為算計者揮之不去的念頭,像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心上。生命變得沒有彩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并且永遠牢記:“一個人的幸福與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