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4.0:轉型升級路線圖
- 周凱歌 盧彥
- 979字
- 2019-02-28 16:20:11
“互聯網+”是制造業升級的最大引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強調,“互聯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互聯網+社會”就變成社會信息化,“互聯網+環保”就可以綠色化發展。但是最具備條件的,還是“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這將成為“互聯網+”最先突破的一個領域。所以,中國制造當下有一個最大、最好的機遇,那就是互聯網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這將成為加快制造業發展的最大催化劑、最大引擎,甚至有可能直接推動中國制造業從電氣化向智能化跨越。
“互聯網+”是當下的一個熱詞,很多產業都希望能夠與互聯網相嫁接,搭上新經濟的快車,化腐朽為神奇。在這方面,制造業當然也不例外。《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行業,搭上互聯網技術的順風車。因此,“互聯網+”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強有力工具。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因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自18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興衰史和中華民族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據工業互聯網領域權威機構GE測算,工業互聯網有望影響46%(約32.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的GDP增量;而且應用工業互聯網后,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
眾多利好之下,制造業該如何借勢“互聯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結合,能夠推動創新,使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發生變化,以提高生產效率。并且互聯網本身包含的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貫穿在生產環節、供應鏈之中及最終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在德國“工業4.0”聯合工作組發表的《“工業4.0”實施建議報告》中,有一句不太為人注意的話,“工業4.0”是全世界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一部分。現在大多數人更愿意在技術層面上去談論“工業4.0”。但是,當我們把目光落到“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工業4.0”給我們帶來的,絕對不僅僅是技術本身的進步,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一場商業與制造業的顛覆變革。
盧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