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技術經濟學(2016年卷)
- 李平 宣燁主編
- 1243字
- 2025-04-08 14:13:57
三 數據來源及變量分析
本文研究分析中國八大經濟區域的能源效率問題。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劃分方法,八大經濟區域包括東北地區、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西南地區和大西北地區。其中,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北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份;東部沿海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三省份;南部沿海包括福建、廣東兩省;黃河中游包括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四省份;長江中游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西南地區包括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四省份;大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省份。由于數據缺失,南部沿海的海南省以及大西北地區的西藏未被列出;將西南地區的重慶并入四川。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部分缺失數據由地方統計年鑒和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中的數據補充。本文所用的中國八大經濟區域的分類情況如表1所示。
建立合理的投入、產出指標體系是運用模型合理評估我國各省份能源效率的前提。在選取指標時,投入指標應選取人力、財力、能源等投入變量,產出指標應選取有待研究的非合意產出——能源消耗量,并且由于研究能源消耗的投入變量是越小越好,產出變量是越大越好,因此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選取以產出為導向的DEA模型。
表1 中國八大經濟區域分類

1.投入變量
本文構建的能源效率模型選取的投入變量為:實際資本存量(zbcl)、就業人口(jyrk)、總能耗(znh)。其中,實際資本存量是根據總投資、資本形成額和定基CPI計算得到的。實際資本存量的測算公式為:K(t)=ΔK(t)+(1-δ)K(t-1),K(t)為當年的實際資本存量,δ是折舊率,為5%,實際資本存量的單位為億元。就業人口用年末從業人員數衡量,單位是萬人。總能耗用萬噸標準煤衡量。
2.產出變量
國內外學者在度量能源效率時,通常使用物理產出或經濟產出。其中,物理產出只指消耗能源后所產出的產品或服務,如單位能耗產品;經濟產出指以市場價格衡量的服務。由于物理產出會因為產品的不同形式而難以被度量和核算,缺乏橫向比較的基礎,在衡量時可能會造成偏差。而經濟產出對國家或區域來說,是指國民生產總值;對行業或企業來講,指工業增加值,可以更方便地用于不同行業間能源消耗的比較。因此,本文的產出變量使用經濟產出:單位能耗GDP(egdp),即實際GDP/總能耗,以1990年為基期進行調整,單位是億元/噸標準煤,其含義是消耗1單位標準煤可以獲得的實際GDP產出。本文選取的中國八大經濟區域能源投入產出指標數據及原始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中國八大經濟區域的能源投入產出數據

由表2可知,我國八大經濟區域之間的能源投入產出差異較大。東部沿海、南部沿海和長江中游在能源投入產出方面均具有較強的優勢;而大西北地區、黃河中游和東北地區在能源投入產出方面明顯不具有優勢。這反映了我國經濟區域間的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同時其能源的消耗和供給也存在巨大差異。那么在投入產出表現好的區域是否具有較高的能源效率,能源投入產出表現較差的區域是否就能源效率低下,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