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銀行產業升級研究
- 李文興 卜偉 段建宇
- 1003字
- 2018-11-08 15:23:46
第二節 概念框架
產業升級理論主要存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價值鏈升級”兩種研究認識和研究思路。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理論在我國使用時間長、范圍廣,在研究視角上,該理論主要針對一國(地區)整體而言,其測度較為直觀,且利于政府干預管理。在經濟增長初期,主要依靠資本與勞動力要素的投入實現經濟增長,在追求經濟增長與初步工業化的過程中,開始關注產業結構的變化,要求實現“工業比重”“機電產品比重”“高新技術產品比重”等指標,符合古典增長理論的“索洛模型”。而價值鏈升級的相關理論則側重通過企業的技術和管理創新實現價值創造程度的升級,即強調技術進步的“內生”性經濟增長,對于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價值鏈升級模式中的產品升級和功能升級的選擇存在差異。為此,本書在研究商業銀行產業升級時,將選用價值鏈升級的相關理論進行研究。
現有關于價值鏈升級的相關理論大多用來分析制造業。Humphrey和Schmitz(2002)將價值鏈升級模式分為四種,即工藝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跨產業升級。其中,工藝升級是指通過對工藝、生產流程的改造以提高生產效率;產品升級是指引進新產品或改進已有產品;功能升級是指重新組合價值鏈中的環節如增加設計或營銷環節來獲取競爭優勢;跨產業升級是指將企業從一個特定產業環節中獲得的能力應用到新的產業領域或轉向一個新全球價值鏈。該理論還認為,升級一般是遵循從工藝升級到產品升級,再到功能升級,最后到跨產業升級這樣一個漸進過程,但是當技術出現突破性創新時,升級軌跡可能突破常規方式。
價值鏈理論也可以用來分析商業銀行產業。商業銀行產業存在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內部價值鏈主要是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活動載體,包括資金籌措、資金運作、風險管理、金融影響和金融服務等基本價值活動以及協助基本價值活動完成價值增值過程的輔助價值活動;外部價值鏈主要包括由央行、清算中心、資本市場、電子市場和其他商業銀行組成的復雜的多價值系統以及與銀行價值鏈產生關聯的所有外部企業。我國商業銀行產業現階段處于價值鏈低端,即制造金融階段,主要生產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等產品,在交易金融和市場金融等高端價值鏈環節有所不足。在分析商業銀行產業價值鏈升級時,一方面可以通過混業經營的模式實現工藝流程升級,降低不同業務之間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金融創新,依托市場需求,不斷革新現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體制,實現金融產品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最終實現商業銀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