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業銀行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隨著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相繼進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各項業務加速發展,其總資產規模在世界銀行同業排名中大幅提升,在2014年全球十大銀行核心資本實力排名中,我國有4家商業銀行排名前10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排在第1位和第2位,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分別排在第7位和第9位(見圖1-1)。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網站信息,2013年1000家銀行稅前利潤大增23%至9200億美元,超過2007年排名的危機前最高值7860億美元,其中我國銀行業利潤為2920億美元,約占全球總利潤的1/3(見圖1-2)。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中國銀行業快速崛起,從金融危機前(2007年)的4%到2013年的32%,中國銀行業僅用了6年時間。

圖1-1 全球十大銀行核心資本實力排名

資料來源:《銀行家》2014年第7期。

圖1-2 按照區域劃分的商業銀行稅前利潤

資料來源:《銀行家》2014年第7期。

然而,由于缺乏金融核心技術,缺少金融綜合經營空間,主要利潤來源仍是世界范圍內較高的存款與貸款的利息收入差。同時,我國銀行業提供的產品品種單一,僅限于存款、貸款、匯兌以及少量中間業務等附加值較低的銀行傳統業務,非利息收入占比較低(見表1-1),而歐美跨國銀行利用金融核心技術向我國金融市場的高端客戶提供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在中國市場上占據絕對的競爭優勢,且在投資銀行的營業收入構成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在40%以上(見表1-2),表明我國銀行產業與發達國家銀行產業整體上存在差距,處于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

表1-1 中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根據各商業銀行公布的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年度報告相關數據整理得出。

表1-2 美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根據各商業銀行公布的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年度報告相關數據整理而成。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在建立中央銀行制度的同時,通過“存量改革”和“增量導入”兩條途徑,打破了“大一統”的銀行組織體系,實現了中國銀行業由壟斷走向競爭、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功能狹窄走向健全完善的轉變,建立起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央銀行、以商業銀行為主體、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生長點、中資和外資商業銀行并存發展的銀行組織體系。金融制度變革也由粗放混業經營轉變為現在的“嚴格”分業經營。然而,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產業正面臨國際化業務趨勢明顯、綜合化經營加速以及“跨界+競爭合作”的新機遇,如何抓住契機實現我國銀行產業轉型升級是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分析我國銀行產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并進行定位。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政策經歷了粗放式混業—嚴格分業—混業監管三個階段的變化,其銀行產業也隨之經歷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發展階段的演進。對發達國家銀行產業三個發展階段的具體特征進行分析,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2)分析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必要性。從國際上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對綜合金融服務的客觀需求不斷增長,而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是存款、貸款和清算等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則能夠通過其綜合經營的母公司,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從國內看,利率市場化改革縮小了存貸利差,同時也縮小了銀行產業的盈利空間。以上事實對我國銀行產業分業經營體制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國銀行產業加快升級進程,打破分業經營的界限。

(3)分析如何選擇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具體路徑。我國銀行產業的改革作為一種制度變遷,是國家行政意志的體現,是國家自上而下的推動,這表明我國銀行產業升級路徑高度依賴金融管制等正式規則的變遷,以及中央政府如何通過放寬銀行產業金融綜合經營、改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等來實現銀行產業升級。

本書研究的總體目標是確定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具體路徑、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建議,主要通過以下具體目標來實現。

(1)確定我國銀行產業發展階段以及每個發展階段的具體特征。

(2)確定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必要性與動因。

(3)確定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具體路徑。

(4)確定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影響因素。

(5)提出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對策建議。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根據加入WTO的承諾,2006年12月11日以后,我國商業銀行全面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的地區和業務限制。隨著大量外資銀行的進駐,中國市場上銀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銀行體系的效率和穩定性將受到嚴峻挑戰。我國商業銀行在業務流程設計、產品服務、經營模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存在較大差距。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內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近10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在體制改革、穩健經營和審慎監管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現階段我國經濟正步入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制度改革的逐漸深入以及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沖擊,商業銀行傳統的主要依靠存貸差的盈利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迫使商業銀行迅速轉型,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設提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這表明未來銀行產業發展將呈現新的趨勢。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壁壘逐漸被打破,國內大型商業銀行開始朝綜合化經營邁進,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張玉柯、史俊仙,2012)。如何在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中調整管理模式、優化業務流程、升級產品和服務,是商業銀行共同面對的課題。本書通過對中外銀行產業發展經驗進行比較,研究我國銀行產業升級的路徑,以期為我國銀行業轉型發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巴中市| 西林县| 德安县| 日喀则市| 景东| 章丘市| 九江县| 湖口县| 鄂伦春自治旗| 康定县| 社旗县| 通榆县| 青铜峡市| 芦溪县| 南乐县| 瑞安市| 怀安县| 两当县| 兖州市| 武定县| 简阳市| 香河县| 筠连县| 绥中县| 西畴县| 通化市| 兴业县| 喀什市| 达拉特旗| 大厂| 漳平市| 外汇| 梨树县| 德化县| 津市市| 新巴尔虎右旗| 渝中区| 家居| 巨鹿县|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