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結成內丹的消息不脛而走。
民間對修道之人還是很好奇的。從先秦開始,民間到廟堂都興盛過煉丹術。道家修行,結成內丹的道士,就是真正的仙人,從此踏上了長生之路。丹道之學晦澀難懂,歷代各個道家門派經歷幾代也很難出一人。當世修道者甚多,但大多都是平庸之輩,結成金丹者簡直聞所未聞。
結成金丹的好處很多,直接好處就是生命得到極大的延長。“長生不老”指的就是結成金丹的道士。釋放道術的威力也變得更大。
道教名山,龍虎山。
龍虎山掌門張天師,正在閉關修行,他看了看手中的《抱樸子》,搖了搖頭。
“今日看來又沒有什么進步了。”張天師嘆了口氣。
作為天下道教首領的他,修為高深,在修行上只差臨門一腳,就能夠結成金丹,踏入金丹大道了。張天師放下手中的《抱樸子》,然后拿起《道德經》,看了不到一會兒,又放下了。
“我今日心神不寧,總感覺要有大事發生,根本無心修行。”
“哎,還是出去散散心吧。”
張天師結束閉關,走出屋子外。
屋外密密麻麻聚集了一群人,為首的是張天師的之子張正梁。經過焦急的等待,看到自己的父親張天師出關,急忙走上前去。
“父親,您總算出關了。”
張正梁是當代道教領袖張天師獨子,因此張正梁在龍虎山地位極其重要。各地道館發生的大事,都會有專門的人傳書給張正梁。
可以說,張正梁就是他父親張天師的眼睛。有了這些消息,張天師領導各地的道教。
“父親,今天我收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張正梁神色匆匆的向張天師說道。
“什么事,讓你如此驚慌?”
張天師看著平時遇事冷靜的兒子,眉毛一揚。
平心而論,自己的兒子是十分讓自己滿意的,年僅20歲,就已經背會了《道德經》、《抱樸子》等道經,在修煉上十分勤奮,尤其是張正梁還是擅長管理的人,偌大的龍虎山,在其管理下井井有條的運作,讓張天師能夠專心閉關修行。
但此刻,很少驚慌的張正梁,卻一臉焦急。
“父親,昨日京城的道友飛鴿傳書,說京城玄真觀里的賈敬道長,結成了金丹。”
張正梁言簡意賅的,將賈敬結成金丹的結果,告訴張天師。
“哦,又是一件結成了金丹的事?”
張天師居然對結丹的事一點都不在乎。
“估計這又是哪個道觀為了掙錢的噱頭,不用在意。”
“世風日下,現在能夠一心修道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都把錢看得太重,上個月,金陵不是也有一個人,自稱結成金丹,能治百病,結果不出半個月,就露餡了,被當地一個富豪活活打死。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張天師搖了搖頭,進來各地的道觀也是風氣不正,各種自稱結成金丹的道士、還有能治百病的騙錢道士層出不窮,騙錢的手段也不斷升級,眼中敗壞了道教的名氣,對此,道教領袖龍虎山張天師,一直想找個機會整頓一下風氣。
“這樣吧,將這個騙子記下來,安排人去戳穿他騙錢的把戲。”張天師說道。
“結成金丹,哼,這種百年難得一遇的事,怎么可能在一個京城中,沒名氣的小道觀中出現。”
“作為道教領袖,我自己都沒結成金丹,別人更不可能了。”
張天師自負道。
結成金丹的道士,每一個都是道教歷史上的至關重要的人物。千年難得一遇,沒連成一個必然萬眾矚目,一家道觀要事誕生了金丹期的道士,必然有名師指點,現在京城根本沒有出名的道館,怎么可能悄無聲息就出現一個金丹道士,這不可能?
看到父親不相信,張正梁苦笑了一下,繼續說道:
“父親,此事恐怕沒那么簡單,據說這個結成金丹的道士,乃是當今國公府的上一任族長。”
“哦?身份還不簡單啊。”
張天師說道。
“這位道士,名為賈敬,據說近期已經大限將到,性命垂危。他性命垂危的事,在一天前,在京城很多人都知道。”
張正梁說出了自己調查出的東西。畢竟賈敬性命垂危,賈府很多人都知道,很容易傳出來。
“但就在他臨死前,突然悟到,結成了金丹,現在京城中,各大家族都接到了賈敬家,就是寧國府的邀請,邀請六天后,去他們寧國府參加賈敬道長的壽宴。”
“哦,他不但沒死,還要舉辦壽宴?”
這樣的話,這件事就有趣的多的。
一個道士在瀕臨死亡,但卻沒有死,反而聲稱結成金丹,并且是京城的國公府說的。這樣可信度就很高了。
如果只是普通人宣稱自己結丹,這樣的事張天師不會相信。但如果是臨死的道士,不但沒死,反而宣稱自己結丹,這樣就有一點可信度了。現在是國公府的上任家主,不但沒死,反而結丹,國公府能宣稱這件事,可信度就更高了。
張天師神色凝重:“如果這么說的話,但是值得我看一看了。”
“昨日下午,京城玄真觀外居住的百姓,宣稱看到賈敬道長紅光滿面,還到道觀外走動,走路健步如飛。”
張正梁繼續說道。
“難不成……這位賈敬道長,是真的結成金丹了?”
是真的。
張天師忍不住道。
話沒說完,張正梁的聲音再次響起。
“今天年初,武當山的云龍真人,曾經到路過玄真觀,斷定賈敬體內金石太多,無法救治。活過上個月。”
但他卻活到現在了。
張天師一陣紅一陣白,身體晃了兩晃:“不用說了,你跟我走一趟,就去這賈府,看看這位結丹的賈敬道長。”
張天師雷厲風行,當天就帶著兒子張正梁和幾個親傳弟子動身去京城。
同時,京城各大家族,各大王府,都作出了安排,安排家族重要人物,備下厚禮,參加賈敬的壽宴。
賈寶玉卻在書房,看著面前的藏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