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序

中華文化古今一脈的歷史認知、觀念認同、理想追求和道德價值,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甚至每個國民須臾不可分離的精神家園。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有了文化的浸潤和滋養(yǎng),人們心靈的爝火才會越燃越旺;有了文化的引領和支撐,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思想基礎才會越筑越牢。

著名學者余秋雨深入考察中華文化的生存狀態(tài),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山河大地承載著人類的生命空間,給了我們生存基座和文化基座。一切文化的終極基準,人間是非的最后衡定,最終要看山河大地。說得準確點,就是看山河大地所能給予的生存許諾。

我長期從事石油新聞工作,“讀書”和“走路”,幾乎成了一種行為方式,一種生活常態(tài)。當我見縫插針在書的海洋里暢游,或者尋機游覽海內(nèi)外的山水風物時,慢慢發(fā)現(xiàn),人類文明及歷史名人留下的腳印,是文本文化走向生態(tài)文化的軌跡。生態(tài)文化就是山河文化。憑著對山河文化的興趣和向往,我首先把目光投向歷史名城、名勝古跡和或近或遠的文明廢墟,在那里感受文明之于人生、之于民族復興的意義;然后趕往世界上最有文明重量的一角,體驗人類文明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我站在五千年文明的河床上,諸多生命的文化創(chuàng)造常常讓我激動不已。燦爛的文化風景都是順著山河大地的“血脈”淌出來的。它們以獨特的視角,創(chuàng)造了不同凡響的文化遺存,同時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中,體現(xiàn)出與其文化人格高度一致的使命和擔當。山河大地以形、色、聲的絕妙組合,盡情釋放著意境美、情感美和哲理美,即使一座山、一條河、一棵樹、一簇草,都有讓人看不夠的風景,賞不盡的氣象,講不完的故事。陸游“細雨騎驢入劍門”,顧炎武“常將《漢書》掛牛角”,說的就是他們在山水間找路的情形。我倒覺得,他們在詩意中找到的,是有故鄉(xiāng)意義的文化記憶,是有依戀感和歸屬感的鄉(xiāng)愁。文化是流動的歷史,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找到生命的原鄉(xiāng)。

我們生活在文化之中,其實文化是國際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又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特質(zhì)和不同的形式,中華文化不斷地與其他文化邂逅、對話、碰撞、融合,既支撐中華民族,也具有世界意義。中外文化交流史表明,文化使人類擺脫了自然,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世界,每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是文化人。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于自覺自信和革新開放,這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命題,也是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支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五千年來,中華兒女生活在歷史之中,歷史所代表的時間之軸,是他們的精神寄托和人生記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歷史的民族”。就連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都承認,“歷史必須從中華帝國說起,因為根據(jù)史書記載,中華帝國實在是一個最古老的國家”。皇皇二十四史,構成了綿延不斷的時間譜系,王朝是興是亡以此為鏡鑒,人生是功是過以此為準繩。這樣的歷史書寫著中國的靈魂,是中華文化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解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重拾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著與敬意,才能吸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核,發(fā)出繼往開來、走向明天的聲音。

歷史是前人的百科全書,是前人各種知識、智慧與經(jīng)驗的總和。人生活在歷史之中,但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我們通過思考和體驗讀懂了歷史,獲得了真知,才算完成了繼承和超越的交替。《尋找文化原鄉(xiāng)》這本散文集,是我在山河大地和歷史經(jīng)典中“找路”的筆記,是我體驗山河文化的感悟,也是我從文化名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脈動,還原歷史與文化演進而進行的探索。

我愿意帶著讀者走向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飽覽泰山、廬山、三峽等名山大川的旖旎風光;我愿意帶著讀者游覽岳陽樓、武侯祠和一個個歷史文化遺跡,感受中華民族忠勇義行的浩然正氣;我愿意帶著讀者走進西遞、三坊七巷和北京的胡同,觸摸那里的市井民情、原始活力和文化精髓;我愿意帶著讀者西出陽關,在西域最缺少文化的地帶,看多民族、多文化怎樣交融互鑒;我愿意帶著讀者到埃及去看金字塔和太陽神廟,沉思古埃及文明讓人唏噓、讓人感嘆的命運;我愿意帶著讀者到巴黎、佛羅倫薩、羅馬旅行,看文藝復興怎樣打通人類心靈,揭開近代歐洲史的序幕;我愿意帶著讀者到特里爾瞻仰馬克思故居,追尋游蕩在歐洲的共產(chǎn)主義幽靈……歷史是我們的一切。寓歷史于長談中,融文化于文章中,讀之,就會有所感;思之,就會有所悟。

人是社會和歷史的杰作。人民群眾中的杰出人物占領了時代的制高點,是引領歷史前進的旗幟。他們屹立在天地之間,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使命擔當?shù)某叫裕撼剿麄兊纳姝h(huán)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苦難蒼生。藝術是他們生命的沖動表達,這表達又強化了他們生命的沖動。憑借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底蘊,他們不遺余力地為生存之境域、生活之境界賦形。唯有精神強悍者,才有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精神記憶。老莊和孔孟,建造了中華民族最初的思想宮殿;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歐陽修、蘇軾、辛棄疾、曹雪芹、魯迅、莫言等大師,用文學涵養(yǎng)人心人格,鍛造民族意志,建構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品德;莎士比亞、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契訶夫、索爾仁尼琴等作家,倡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為世界文學樹起了不朽的豐碑……對于他們,我始終抱有崇高的敬意。當我向他們致敬的時候,似乎覺得,這敬意無邊無際,無窮無盡,怎么“致”都不過分。

散文是文學大餐中一道味美色艷的家常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坦言:“我的文學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表現(xiàn)了獨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風情,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立足于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qū)和種族的、族群的局限。”散文和小說一樣,也以“寫人”為宗旨。但較之于小說,它與現(xiàn)實人生貼得更加緊密。憑借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的歷史記憶,把文史哲熔于一爐,并注入作者的文化感悟和藝術表現(xiàn)力,或許更能傳承家國情懷,彰顯文化之美。歸根結底,散文是以表達情感、開掘思想、創(chuàng)造美感、砥礪精神為使命的,如果這本書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迪,實為一件幸事。

勉為自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图木舒克市| 布尔津县| 军事| 黄石市| 新乐市| 青阳县| 安岳县| 武强县| 新丰县| 宜君县| 石嘴山市| 沙田区| 思南县| 岳阳县| 临夏市| 南昌县| 永丰县| 喀喇| 万安县| 海门市| 陆良县| 旬邑县| 泾源县| 蒲江县| 太原市| 平阳县| 涟源市| 巴彦淖尔市| 五指山市| 阳曲县| 阜新市| 吴川市| 武定县| 博爱县| 肥城市| 灵石县| 靖江市| 株洲县| 重庆市|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