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冤魂索命

耶律休哥右臂受傷,就要被宋軍抓獲。正在這個危急關頭,他的帳下侍衛拼死相救,耶律休哥才得以逃走。他躍上戰馬,一路狂奔,部下看到主帥狼狽逃走,也跟著逃跑了。李繼隆眺望契丹軍營,只見火光沖天,喊殺聲震天。他這才醒悟過來,連忙渡河前去助戰。天色微微亮,敵軍逃的逃,死的死,傷的傷,宋軍大獲全勝。

李繼隆萬萬沒想到,不可一世的耶律休哥也會有吃敗仗的時候。當下和尹繼倫會合,將士們非常欽佩尹繼倫的勇氣,這一仗大大鼓舞了宋軍的士氣。兩軍告別后,李繼隆得以安安穩穩地押著糧草達到了目的地。尹繼倫因為擊退耶律休哥,被授予長州刺史,仍然兼任都巡檢使。契丹軍這次狼狽敗逃,私下談起“黑面大王”就不禁害怕,就是契丹悍將耶律休哥也不敢再貿然進犯了。

第二年,太宗又下詔改元,號淳化。三番兩次改元,沒有任何意義。趙普上書辭官,太宗不準。經過趙普再三懇求,太宗才讓他到西京任職,仍然任太保兼中書令。原來,太宗再次起用趙普是為了呂蒙正,趙普也漸漸察覺出皇上的意思,所以不想再久任。李繼捧回到夏州后,不但沒有勸歸回他的弟弟,反而還跟李繼遷一起作亂,擾亂邊境。當時有很多人指責趙普放虎歸山,趙普心里非常內疚,于是總是稱病休假。等到派他到西京的圣旨下來后,趙普再三推讓,堅持辭官。太宗賜下手諭說:“開國元勛就只剩下愛卿一個人了,其他人不能擔此重任,你就不要再三推讓了。等朕什么時候有空了,親自去你的府上跟你好好敘敘舊。”趙普捧著手諭,非常感動。第二天,趙普入朝,跟太宗談起以前太祖、太宗和他三人在一起的戎馬生涯,感慨頗多,老淚縱橫。趙普啟程去西京的時候,太宗親自到他的府上,握手道別,兩人都依依不舍。

淳化二年春,趙普以年老多病為由,讓留守通判劉昌言奉表上京,希望能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太宗擔心趙普的身體,派遣使臣前去慰問,并授趙普為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俸祿。太宗還讓他好好養病,等他病體康復后,再抽空去看他。趙普感激涕零,打算撐著病體,勵精圖治,盡自己最后的力量來報答皇恩。

怎奈病體可以勉強支撐,可偏偏冤魂每晚都來纏繞著他。一到晚上,趙普就會做惡夢,常常喊叫太后或者秦王殿下,有時候義憤填膺,有時候苦苦哀求。左右將他叫醒,他害怕旁邊的人知道,什么都不肯說。等到朦朧睡去,又是囈語不斷。就這樣持續了一個多月,趙普的精神越來越恍惚,吃得也越來越少,最后臥床不起。后來發展到只要一閉上眼睛,秦王趙廷美便坐在床邊,瘦骨嶙峋,七竅流血,要向他索命。趙普無計可施,只得燒香祈禱,可惜祈禱根本沒用,病情反而越來越重。

趙普因為病情日益加重,只好將平日里佩戴的寶物雙魚犀帶交給他的親信甄潛,讓他去請太平宮里的道長姜道元幫忙。姜道元燒香焚紙,開壇作法,裝神弄鬼了好半天,最后將筆仙請到,為趙普祈求破解的方法。只見那覘筆在信紙上工工整整地寫道:“趙普雖然是開國元勛,無奈他的冤孽太深,已經不能逃避了。”姜道元又叩拜道:“那冤孽是誰呢?”覘筆又畫了一張大牌子,牌子上零亂地寫了很多字,大都不能認清,只在牌子的末端有一個“火”字可以辨認。姜道元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只好轉告甄潛,讓他回去稟報趙普。

趙普得知后,嘆息道:“這個冤魂一定是秦王趙廷美!但是他和盧多遜勾結謀反,事情敗露慘遭幽禁,這件事的責任又不在我,我不明白他為什么要纏著我不放。”說完,趙普痛哭流涕,在這天傍晚便駕鶴西去了!享年七十一歲。

趙普逝世的消息傳到了宋廷,太宗非常難過,紅著眼睛對身邊的人說:“趙普忠心耿耿地為先帝效力,同時也是朕的老朋友。他遇事沉著冷靜,凡事都能替朕想出好的辦法。自從朕繼位以來,他一直都非常效忠,真算得上是江山社稷的大功臣了!今天突然聽到他溘然長逝,朕真的很心痛啊!”太宗為了悼念趙普,罷朝五天,以表尊敬,同時追贈趙普為尚書令,追封為真定王,賜謚號忠獻。葬禮那天,太宗親自趕到現場為趙普送行,并提筆撰寫了墓志銘。太宗命令右諫議大夫范杲等人出面主持喪事,場面浩大,儀式隆重,一點都不輸給皇親王侯!太宗回宮后,下詔重賞趙普的家屬,趙普的子孫都得到升遷,真是皇恩浩蕩啊!

趙普從小就喜歡讀書。太祖在位時,由于趙普常年跟隨太祖一起行軍打仗,太祖多次勸他練練騎馬射箭,習武健身。然而,趙普仍然手不釋卷,愛書如命。等到趙普位及相位,他對讀書更加癡迷了,只要是空閑的時候,他都會把自己關在書房,靜心地讀書。第二天上朝諫議,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好計策。等到他去世后,家人清理他的書房,書柜里有個包裹。家人取出來一看,里面只有兩本書籍,其中一本就是《論語》二十篇。

趙普曾經對太宗說:“臣有一部《論語》,其中半部可以幫助太祖平定天下,還有半部可以輔佐陛下國泰民安。”太宗聽后非常感慨,對他大加夸贊。趙普進諫的態度有時候非常強硬,太祖曾經憤怒地將他的奏折撕爛,甩在地上。趙普看后,面不改色,慢慢地跪下將奏折收拾好,默默地退回。第二天,趙普用相同的奏折,寫上相同的內容,又遞呈給太祖。太祖拗不過他,又不好責罰他,只好依他所奏。

太宗曾經寵幸奸臣弭德超,弭德超向來跟曹彬不和,多次在太宗面前說曹彬的壞話,最后太宗聽信讒言,將曹彬罷免。趙普深知曹彬為人正直,所以極力為曹彬辯解,勸說太宗遠離佞臣。最后,太宗認清事實真相,將弭德超發配邊疆,曹彬官復原職。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趙普也不例外。秦王趙廷美的冤案,確實是由趙普一人造成,所以當時趙普總是因為這件事被人詬病。

趙普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大兒子趙承宗為羽林大將軍,擔任潭州、鄆州的知府,在當地非常有聲望。二兒子趙承煦為成州團練使,文武雙全,很受太宗重用。趙普的兩個女兒都到了出嫁的年紀,但是為了守孝,她們情愿削發為尼,終身不嫁。太宗再三勸慰,還是不能讓她們改變主意。最后,太宗被她們的孝心感動,賜她們法號,長女名志愿,法號志果大師;二女兒名志英,法號智圓大師。后來她們自己建立尼姑庵,一生奉佛,至死不渝。趙真宗咸平初年,趙普又被追封為韓王。

在此之前,趙普請求太宗免去自己的相位,太宗看他這么堅持,就批準他辭相回到西京。趙普離開后,太宗三番兩次更換宰相的人選。他任命張齊賢、陳恕、王淝為參知政事,張遜、溫仲舒、寇準為樞密副使。王淝聰慧剛正,才思敏捷,同平章事呂蒙正非常欣賞他,并委以重任。但是王淝為人處事太過苛刻,做事一根筋,不知道通情達理,所以不免跟同僚產生矛盾。張齊賢、陳恕與王淝不和,互相猜忌。后來,太宗將王淝、陳恕罷免。王淝是呂蒙正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貶黜的禍端也殃及了呂蒙正。呂蒙正被罷相后,太宗又任命李昉、張齊賢為同平章事,賈黃中、李沆為參知政事。沒過多久,呂蒙正又重新獲得太宗的信任,官復原職,而張齊賢被罷免。一來二去,同平章事的位子又回到了呂蒙正的手里。

呂蒙正是河南人,父親叫呂龜圖,曾經擔任起居郎。呂龜圖有很多小妾,這些小妾們平日里非常囂張,呂龜圖對此卻不問不顧,任她們興風作浪。呂蒙正是呂龜圖的正室劉氏所生,因為劉氏與小妾們不和,處處受她們的排擠,最后忍無可忍的劉氏帶著兒子離家出走。劉氏跟呂蒙正流落到一座古寺,在這里勉強茍活。僧眾見這是對落魄的孤兒寡母,總是欺負她們。寺中的老規矩,每次開飯之前一定要撞鐘。但是僧眾為了將呂蒙正趕走,每次都是等飯吃完了,才去撞鐘。呂蒙正聽到鐘聲,匆忙跑過來一看,只剩下殘羹冷飯。為了活命,呂蒙正只好忍受著這寄人籬下的痛苦生活。所以“飯后鐘”這三個字便是呂蒙正落魄的典故。

呂蒙正飛黃騰達后,并沒有對此記仇,反而以德報怨,厚贈寺僧。同時他還很孝順,將父母迎接到府里,悉心照顧,非常誠懇。呂蒙正的父母相繼過世后,呂蒙正便進宮做了參知政事。一些官員得知他的身世,不免有些看不起他,經常在背后議論道:“這樣的人也能做參知政事,真是可笑!”呂蒙正聽說后,假裝不知道,從容地一笑而過。呂蒙正的同僚對此憤憤不平,想要將那些說壞話的人找出來,上奏彈劾。呂蒙正擺手阻止說:“不用了!不用了!要是知道是誰了,以后就會終身難忘,還是不知道的好啊!”同僚聽后,都深深地被他的胸襟折服。

呂蒙正榮登相位后,更加剛正不阿,秉公廉政。有一個屬下為了討好呂蒙正,向他進獻了一面古鏡,說這面鏡子能照到兩百里以外的東西。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最多跟菜碟一般大小,哪里用得上照兩百里的鏡子呢?”所以堅持不肯收下。呂蒙正平時有個習慣,就是不管到哪兒都會隨身攜帶一個書袋,無論大小官吏,見面時一定會考察他們的才學,事后他都會記錄下來,藏在書袋里。等到朝廷用人之際,呂蒙正就將袋子里的記錄拿出來審閱,按照才能大小予以推薦,以便做到人盡其用。

太宗每每談到北伐,呂蒙正總是出面諫阻說:“隋、唐在短短的數十年內四處征伐,弄得天下民不聊生。隋煬帝最后全軍覆沒,唐太宗親自征伐胡虜,最后還是沒有效果。由此可見,治國的秘訣主要在于內修政事,只要國家內政清明,國力強盛,其他的國家自然不敢與我們抗衡,前來歸附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太宗對此非常贊同,所以在呂蒙正擔任宰相期間,百姓很少受戰爭的苦痛。

淳化四年,青神的一個鄉紳王小波揭竿起義。青神是西蜀的一個小縣城,西蜀被大宋所滅后,縣城倉庫里的積蓄全部被運到了汴京。治理西蜀的官吏都好大喜功,常常額外征收雜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青神縣令齊元振生性貪婪,每天都想著怎么剝削敲詐百姓,民間怨聲載道,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鄉紳王小波家財萬貫,齊元振利用私權,將他的家產全部霸占。王小波憤懣不平,乘機糾結群眾,揭竿而起,他對眾人說:“如今的世道,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這樣公平嗎?我今天起事,并不想爭城奪地,只想劫富濟貧,平分財富。”平日里窮得叮當響的貧民聽到這句話后,當然非常擁護王小波。不到幾天的時間,王小波就聚眾一萬多人,并率眾攻入了縣城。青神縣令齊元振被王小波活捉,一群咬牙切齒的百姓將他挖心剖腹,然后將他的尸體懸掛在縣城門口,以消心頭之恨。鄰近的幾個縣城聽說有人起義,紛紛響應。

西川都巡檢使張圮率軍前去討伐,和亂軍在江原大戰。張圮一箭射中王小波的左眼,亂軍敗逃。張圮得勝后,非常驕狂,戒備非常松散。王小波率眾夜襲,一陣亂砍,殺死無數官兵,張圮也被亂軍砍死。王小波因為左眼中箭,疼痛加劇,最后也一命嗚呼了。

王小波死后,亂黨推選王小波的小舅子李順為主帥,繼續在各個州縣作亂。后來,亂黨攻陷了邛州,擁兵十萬。第二年,李順相繼攻陷漢州、彭州等地,并一鼓作氣攻克了成都。成都轉運使樊知古、成都知府郭載和大小官吏全部逃到了梓州。李順攻陷成都后,自封大蜀王,并派亂黨四處騷擾,為非作歹。兩川之地大為震驚,區區小丑,竟然這樣猖獗,西蜀真是無人可用了。

當時,李昉、賈黃中、李沆、溫仲舒等人都被太宗罷官,并改任蘇易簡、趙昌言為參知政事。太宗見蜀地叛亂愈演愈烈,連忙召集百官商討對策。文武百官大都提倡派遣大臣進川撫慰叛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他們招安。唯獨趙昌言毅然阻止道:“幾個跳梁小丑竟然也敢舞刀弄槍!如果不派遣王師前去鎮壓,如何彰顯我朝廷的威嚴?要是再姑息放縱他們,恐怕禍事蔓延,最后無法收場。”太宗于是命令宦官王繼恩為兩川招安使,率軍前往討伐,并任命雷有終為陜路轉運使,管理后勤工作。

王繼恩等人還沒到達蜀地,就聽說李順已經派遣黨徒楊廣率軍數萬,進逼劍門。守衛劍門的都監上官正手下只有幾百名老弱殘兵,上官正登城死守。楊廣的部下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圍攻劍門三天三夜,都被飛箭走石擋了回去。

不久,成都監軍宿翰引兵前來救援。宿翰和楊廣在劍門城下大戰起來,上官正帶領著幾百騎兵出城夾擊。上官正挺著長槍,一馬當先,銳不可當。亂軍在前后夾擊的情況下,死傷無數,只剩下三百殘兵敗卒逃回了成都。李順見楊廣兵敗而歸,憤怒地指責道:“我給你一萬人馬,劍門城不過只有幾百人守衛,你連續攻打了三天都沒能拿下,真是飯桶!如今兵敗逃歸,大挫我軍士氣。來人吶,將他拉出去斬了!”說完,左右便將楊廣斬首示眾。還有那好不容易逃回來的三百敗兵,也一律被斬殺。眾人對李順的判罰多半不服,漸漸地軍中便起了內訌。

李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再次派遣賊眾前去攻打劍門。此時王繼恩已經率大軍趕到劍門,并長驅直入殺到了研石寨,殺退叛黨,斬首五百余人。王繼恩率軍北進,一路上勢如破竹,相繼平定青疆嶺、劍州、柳池驛,亂黨望風披靡。李順聽說北路潰敗,打算向西路進攻,于是率眾人前去圍攻梓州。

梓州知府張雍非常具有先見之明。當初,他聽說王小波聚眾叛亂,立即招募士兵,日夜操練,以防亂賊前來攻城。同時,他一面派人修城鑿濠,一面籌備糧草軍械,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就等亂賊前來圍攻。果然,沒過多久,李順率賊眾兵臨城下,浩浩蕩蕩,大概有十萬多人。張雍率領三千人盡力防御,賊兵沒有一點可乘之機。兩軍相持了兩個月,賊兵已經疲憊不堪了。

王繼恩看準時機,領兵前去救援。李順自知不能攻克,于是率眾撤退。沒過多久,王繼恩接連戰敗賊黨,直搗成都。李順手上還捏著十萬賊眾,仗著人多勢眾,便開城迎戰。雙方一場鏖戰,亂賊被官軍殺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李順逃回城里后死守不出,王繼恩經過晝夜不停的猛撲,成功將成都城攻破。李順等人不愿意束手就擒,還要作困獸之斗。經過激烈的巷戰,李順被官軍活捉。亂黨被斬首三萬,李順被就地正法,成都被平定。

亂黨張余逃出城外,收集殘眾,相繼攻陷了嘉州、戎州、瀘州、渝州、涪州,忠州、萬州、開州。開州監軍秦傅序戰死,川境再度陷入危機之中。王繼恩那個時候剛剛向汴都報捷,中書省論功行賞,準備任王繼恩為宣徽使,這時太宗說道:“朕縱觀古今歷史,宦官干預朝政是朝廷最忌諱的事情。我朝開國以來,后宮給事也不過五十人,而且還嚴禁他們干政。如今,朕很想破格提拔王繼恩為宣徽使,但是宣徽使必定會受理政事,這讓朕很為難吶!”宦官不可以參與朝政,那為什么要讓他帶兵討伐,太宗假裝糊涂,真是讓人唏噓。

參知政事趙昌言、蘇易簡等人上書道:“王繼恩平定叛亂,立有大功,除了授予宣徽使,沒有別的辦法了。”趙昌言極力主張討伐西蜀,想必是受了王繼恩的鼓動。太宗聽后大怒道:“太祖定的規矩,誰敢不從?”說罷,太宗命學士張洎、錢若水重新創立一個叫宣政使的官職,賞給王繼恩,并讓他兼任順州防御使。

王繼恩手握重兵,久留成都,每天飲酒作樂,一旦出行,必定前呼后擁,敲鑼打鼓。王繼恩漸漸地飛揚跋扈、肆無忌憚起來。他還放縱手下橫行霸道,奸淫婦女,搶奪財物,為所欲為!小人得志,往往就是這樣。附近州縣相繼告急,向王繼恩求援,他卻一律置之不理。

賊黨頭目張余的聲勢一天大過一天,比李順的氣焰還要囂張。太宗得知后,命張詠出任益州知府。益州就是成都府,李順被平定后,降府為州。張詠上任后,邀請上官正、宿翰等人一同討逆,說了很多大道理。上官正和宿翰等人非常感動,發誓要掃清賊黨,即日出師。臨行之前,張詠設宴為他們餞行,哭著對他們說:“國家對你們不薄,這次要是能蕩平亂黨,朝廷自然有嘉賞。要是戰敗了,就算是逃回來,也難逃一死啊!”眾將領命而去。

張詠又親自下鄉,曉諭百姓,各自安生立業,不要做盜賊。張詠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前些日子,李順逼迫良民成為盜賊,今天我來化盜賊為良民可好?”張詠又打探到城中還有守兵三萬人,一半吃不飽飯,而百姓們苦于缺鹽,倉庫里卻還有富余的糧食。于是張詠下令,采購一萬斤食用鹽,讓百姓們用米換鹽。這樣百姓、士兵的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張詠禮賢下士,賞罰分明,益州大治。

上官正、宿翰等人用兵如神,將淪陷的州縣一一收復。張余敗退到嘉州,宋軍很快追上,將他就地正法,蜀寇就此平定。太宗召王繼恩返回汴京,任命雷有終、上官正為兩川招安使。太宗下詔悔過:“朕委任不當,才招致禍亂,以后朕一定要慎用官吏,造福百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云南省| 盐池县| 闸北区| 镇赉县| 广平县| 中宁县| 资溪县| 杭州市| 石景山区| 新营市| 澄迈县| 芜湖县| 青海省| 罗江县| 呼伦贝尔市| 广丰县| 高要市| 顺平县| 汤原县| 阳西县| 深水埗区| 河北区| 甘谷县| 和平县| 武汉市| 建水县| 怀仁县| 龙口市| 新丰县| 上栗县| 浏阳市| 贵阳市| 淅川县| 闽清县| 砀山县| 女性| 林甸县| 河东区| 上林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