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懸畫像計殺敵臣
- 宋史演義(現代白話版)
- 蔡東藩
- 5998字
- 2018-07-17 20:12:16
南漢主劉鋹被宋軍擒住,押送到汴京。太祖在崇德門親自審問南漢俘虜,并當眾斥責劉鋹荒淫無道,殘害生靈。劉鋹反而不慌不忙地叩拜道:“臣十六歲繼位,龔澄樞、李托等人都是我父親的舊臣,每當遇到大事都是由他們做主,臣不能專斷。所以臣在位時,實際上龔澄樞等人才是國家的主子,臣就像他們的臣子一樣,還望皇上明察!”歷史上都說劉鋹能言善辯,寥寥數語,就已經能看出他的口才了。太祖聽后,命令大理卿高繼申審訊龔澄樞、李托等人。不久太祖得知劉鋹說的話不假,便將龔澄樞、李托等人推出午門,斬首示眾,并赦免了劉鋹,授他為檢校太保右千牛衛大將軍,同時賞賜宅邸供他居住。劉鋹的弟弟劉保興也被授予右監門左仆射,其他人一概赦免。
潘美等人凱旋歸來,帶著劉鋹的財物進宮交給太祖。太祖當初許諾,征討各國所得來的財物全部賞賜給將士們。所以,太祖將財物全部賜給了潘美等人。眾多寶物中有一條用珠寶連成的巨龍,惟妙惟肖,做工非常精細。潘美當下獻給太祖,太祖一看,對左右說道:“劉鋹喜好奇珍異玩,他整天沉迷在這些沒用的東西身上,不亡國才怪!”左右連忙稱是。
有一天,太祖在御花園散步,和劉鋹商討南漢以前的國情。他賞賜給劉鋹一杯御酒,劉鋹接過酒杯就是不肯喝,還叩頭哭著對太祖說:“臣繼承祖宗基業,違抗朝廷,導致王師討伐,罪雖當誅,但陛下既然沒有殺臣,臣愿意做個大梁的普通百姓,終了一生,陛下賜的御酒,臣實在不敢喝!”太祖覺得莫名其妙,問道:“你是不是懷疑這酒有毒?朕推心置腹,怎么會用這種手段殺人呢?”說完,命左右將酒拿過來,一飲而盡,又倒了一杯酒給劉鋹。劉鋹這才接過酒杯,放心喝下,并感到非常慚愧。原來劉鋹在廣州的時候經常用毒酒毒害臣子,所以推己及人,也害怕太祖會用這一招。然而太祖不但無心加害他,反而還加封他為衛公,真是夠幸運的。
南漢被平定后,南唐主李煜非常震恐,于是派遣弟弟李從善上表宋廷,表示愿意去除國號,改稱江南國主,并請太祖賜號。太祖準他所奏,并厚待李從善,除了平常的賞賜外,還賞給李從善白銀五萬兩。
太祖為何要賞賜李從善這么多銀兩呢?原來,李煜曾經秘密贈送給趙普五萬兩銀子,趙普據實奏報太祖,太祖道:“愛卿你盡可以受用,只是以后不要跟他來往信使了。”趙普回答道:“臣不敢受賄!”太祖說道:“大國怎么能示弱呢?我就是想讓他捉摸不透,愛卿不要推辭了,朕自有打算。”
等到李從善入朝,太祖特地將白銀如數奉還。李從善回去后稟報李煜,李煜不知道太祖此舉的含義。忽然,江都留守林仁肇上書:
淮南戍兵,未免太少,宋前已滅蜀,今又取嶺南,道遠師疲,有隙可乘,愿假臣兵數萬,自壽春徑渡,規復江北舊境,宋或發兵來援,臣當據淮守御,與決勝負,幸得勝仗,全國受福,否則陛下可戮臣全家,藉以謝宋,且請預先告知宋廷,只說臣叛逆,不服主命,那時宋廷也不能歸咎陛下,陛下盡可安心哩。
林仁肇的計策是十足的挑畔,李煜覺得風險太大,不肯同意。
林仁肇一直以驍勇著稱,是江南諸將的佼佼者,太祖也聽說他驍悍,不敢輕敵,所以暫時息兵,劃江自守。但太祖心中還是惦記著江南這個好地方,多次想除去林仁肇,以便進兵。
正巧開寶四年,李從善又奉李煜的命令,趕赴汴京。太祖把李從善留下,賞賜豪宅,授予泰寧軍節度使。李從善不好拒絕,只好寫信告知李煜,然后留京供職。李煜上書給太祖,希望太祖能放遣弟弟回來,偏偏太祖不許,只是說:“從善是個人才,朕會重用他的。如今南北是一家,又分什么彼此呢?希望愛卿不要擔心!”
李煜也不知道太祖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所以常常派遣使者去李從善那兒打探消息,一時間往來于南北的信使不絕于道。太祖派一名畫師冒充使臣去見林仁肇,并將他的相貌偷偷畫了下來。太祖隨后召見李從善,將林仁肇的畫像掛在墻上,故意讓廷官帶著李從善觀看。廷官假裝問李從善認不認識這個人,李從善一看,驚詫地說:“這是敝國的留守林仁肇,怎么他的畫像會出現在這里呢?”廷官裝模作樣地扭捏了一會兒,才說道:“足下已經在京城供職了,你我都是朝廷的臣子,我不妨直言相告。皇上愛惜林仁肇,特地詔諭,希望他能為宋廷所用。林仁肇也表示愿意遵旨前來,并先奉上畫像作為憑證。”說完,廷官又領著李從善去了一個空宅子,對李從善說:“聽說皇上已經打算把這座宅子賜給林仁肇,只要他歸順,當個節度使還是不成問題的!”李從善嘴上答應,心里卻覺得很懷疑。
李從善從宮里出來后,便派遣信使馳回江南,轉報兄長。李煜立即傳召林仁肇,質問他是否收到過宋廷的詔書,林仁肇不知所云,當然一口否認。李煜也不等查明真相,便懷疑林仁肇有意欺君。隨后李煜擺下酒席招待林仁肇,暗地里在酒里下了毒。林仁肇喝完酒后,回到府里沒多久便毒性發作,七竅流血,竟然枉死在家里。這條反間計,也就只騙得了李煜兄弟,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上當!
太祖聽說林仁肇已經被殺,非常歡喜。他仍然留住李從善不放他回去,并且讓他寫信轉告李煜,召李煜入宮。李煜只派使臣進朝納貢,并請求太祖把弟弟放回去。太祖仍然不答應,督促李煜馬上進京。李煜假稱患病,始終不肯進京。太祖正準備發兵征討,突然前朝的周主病逝,太祖罷朝十天,賜謚號周恭帝,并將他葬在周世宗慶陵的左邊,號稱順陵。周恭帝剛成年就病逝了,這不免讓人心生懷疑。喪事剛辦完,同平章事趙普又捅出很多婁子,免不了要調動相位,所以南征的事情一拖再拖。
原來,太祖平定嶺南之后,又微服私訪。一天傍晚,太祖去趙普府邸,正好碰到吳越王錢俶送書信給趙普,還贈送給他十壇海產,放在房里。趙普突然聽說太祖駕到,倉促出去迎接,來不及將海產藏起來。等到太祖進來后,問壇子里是什么東西,趙普不敢撒謊,只好實話實說。太祖聽后說:“海產肯定很美味,打開讓朕也嘗一嘗!”趙普不敢違背旨意,便打開壇子,揭開一看,里面哪里是什么海產,分明是金光閃閃的金子!上回李煜的那五萬兩白銀,趙普還說不敢受賄,這回被太祖撞見,真是啞口無言。這位有膽有識的趙則平(趙普字則平)慌張地解釋道:“臣也沒有打開看過,他說的是海產,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望陛下明察!”太祖生悶氣說道:“你也不妨收下,他的意思是說國家大事都由你做主,所以才對你格外厚贈!”說完,太祖便走了。趙普匆匆將太祖送走后,懊悔了好幾天。
后來趙普見太祖待他跟從前一樣,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誰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趙普派遣心腹去秦、隴等地購買巨木,運到京城私建府第。不料派去的心腹利欲熏心,超量購買,然后趁機倒賣,牟取暴利。朝廷早就明令禁止私自販賣秦、隴大木,趙普私自購買已經是抗旨,后來又縱容手下販賣牟利,更是罪加一等。三司使趙玭將詳情稟報給太祖,太祖大怒:“他竟然還這么貪得無厭!?”說罷命令翰林學士擬寫詔書,準備問罪趙普。多虧了老臣王溥極力求情,詔書才沒有派發出去。翰林學士盧多遜和趙普有點矛盾,經常在太祖面前揭趙普的短。這讓太祖更加不高興,對趙普更加疏遠了。不久趙普上書辭官,太祖將他貶為河陽三城節度使,讓他到外面供職。
盧多遜隨后被提拔為參知政事。盧多遜的父親盧億曾經擔任少尹,當時已經告老退休了。他聽說盧多遜經常說趙普的壞話,不禁長嘆道:“趙普是開國元勛,你小子年輕無知,詆毀前輩,將來肯定會惹出禍端的,我幸好活不了多久了,見不到你遭殃的那一天,也算僥幸了。”不久,盧億病逝。盧多遜進朝理事,很受太祖信任。后來,太祖封他的弟弟趙光義為晉王,趙光美兼侍中,兒子趙德昭為同平章事,填補了相位。
不久,太祖再次下令召南唐主李煜入朝。李煜想要奉詔,可是又擔心進京后會被太祖扣留,乘機奪走他的土地。因此他總是稱病推辭,暗地里準備戰事。李煜是個多情的種子,風流倜儻。他本來冊立周氏為皇后,又看到周氏的妹妹秀外慧中,天姿國色,于是將她召進宮,私下交歡。皇后悲憤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后來,憑借著天生麗質,曲意獻媚,周氏的妹妹繼承了皇后的位子。周氏日夜排練楊貴妃的《霓裳羽衣曲》,她的舞藝幾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李煜整天沉迷在歡歌笑舞當中,無心過問國事。真是紅顏禍水呀!
太祖多次召見李煜都不見他前來,于是命曹彬為西南路行營都部署,潘美為都監,曹翰為先鋒,率兵十萬,討伐南唐。曹彬受命后,即刻向太祖辭行,太祖叮囑道:“上一次王全斌平定蜀國,濫殺降兵,朕每每想起,總會悔恨心痛。愛卿這一次出師,到了江南后,所有的事都交給愛卿去辦理,千萬不要再暴掠民生了。只要我們恩威并施,他們自然會歸順,進城之后,一定要避免殺戮!還有,李煜一族也不要加害,愛卿要銘記于心!”曹彬點頭領命。太祖拔出劍授予曹彬,說道:“副將以下,如果有人不聽從指揮的,朕準愛卿先斬后奏!愛卿可以把這把劍帶上!”曹彬接受寶劍后告退。潘美等人聽到這句話之后,無不失色。一路上,軍士彼此相戒,恪守軍紀,一起奔赴江南。
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在南唐考中進士,卻一再被貶,于是投靠了宋廷。他平時在家沒事的時候,就在采石江上借著釣魚為幌子,暗中測量江面的寬度。他曾經從南岸系上繩子,坐船將繩子拉到北岸,來回十多次,將江面的寬度測得一清二楚,絲毫不差。樊若水聽說宋軍要來,立刻跑到汴京,上書獻策,建議太祖建造浮橋支援大軍,并獻上長江的地圖,太祖仔細審查,地圖上所有曲折險要的地方都有標注,數據非常完備,尤其是采石磯一帶,水面的寬度、江水的深度清楚明了。太祖不禁大喜道:“有了這張長江地圖,敵人便在我的掌握之中了。”于是太祖面授樊若水為右參贊大夫,派他到前軍效命,同時派人到荊州和湖南監造戰艦數千艘,又用大船載運巨大的竹子,從荊江漂流而下。
當時江南的守兵見到宋軍到來,還懷疑是江上的巡邏小兵,根本沒有阻攔。宋軍順流而下,直抵池州。池州守將戈產派遣騎兵前往探視,才知道宋軍已經兵臨城下了,急得不知所措,棄城逃走了。宋將曹彬進城之后,沒有殺害一人。隨后曹彬又進兵銅陵,這個時候才碰到前來抵抗的南唐軍隊。宋軍如狼似虎,將南唐士兵殺得丟盔卸甲,慌忙逃竄,不一會兒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宋軍又進軍石牌口,先讓樊若水用荊江飄來的巨竹建造浮橋,三天后浮橋建造成功。曹彬令潘美帶著步兵先行渡江,兵馬在浮橋行走如履平地。
這時,宋軍在采石江上建造浮橋的事情,被探馬報入南唐首都金陵,李煜召集群臣商議。學士張洎進言說:“臣遍覽群書,從來就沒聽說過長江上還能造浮橋的事情,想必是軍中的謠言。宋軍能做出這么荒謬的事情,來了我們也不怕!”趙括飽讀詩書,紙上談兵,導致了長平之敗,這個張洎跟他也差不多。李煜笑著說:“我也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不足為慮。”剛說完,又有探馬來報,說宋軍大隊人馬已經渡過長江,直奔白鷺洲。
這時李煜才意識到建造浮橋的事情是真的。急得亂跳的李煜連忙派遣鎮海節度使同平章事鄭彥華率領一萬水軍,都虞侯杜真率領一萬陸軍,同赴拒敵。李煜囑咐道:“這次出兵,你們水陸要相互策應,才能取勝,千萬不要相互推搡!”鄭彥華和杜真領旨后離開了。
鄭彥華帶領戰船,臨江鳴鼓,直逼俘梁。潘美聽說鄭彥華到來,立即選出五千弓弩手,并排在岸上。見敵船靠近,潘美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射得來艦檣折帆摧,東倒西歪。南唐軍軍艦又沒有地方可以停泊,只好退了回去。不久,杜真率領的步兵從岸上趕到,潘美也不等他排兵布陣,沖上去就是一陣廝殺,把杜軍殺得七零八落,向南潰散。李煜接到敗報后,一面征募百姓充軍,一面讓他們納稅上交糧食。無奈江南的百姓一直都很文弱,一聽說“充軍”腿都軟了,哪里還敢主動投靠?還有家里藏匿的糧食和財產,他們寧肯藏在地窖里,也不愿給國家充當軍餉。因此,告示接連貼出去了好幾天,卻始終沒人響應。江南百姓只顧身家財產和性命,不顧國家危亡,該有滅國之禍啊!
此時宋軍已經攻下白鷺洲,正進軍新林港,并分兵攻克溧水。江南統軍使李雄有七個兒子,先后戰死。宋將曹彬親自督軍,進軍秦淮河。秦淮河在金陵城南邊,水路可以直達城中,江南水軍三萬在城下列陣,沿河防守。
潘美率軍渡河,因為船只還沒有送到,各軍將士只好停滯不前,等待船只趕來。潘美生氣地說:“我率軍數萬,從汴京千里迢迢趕到這里,戰必勝,攻必克,無論什么艱難險阻,我都要試一試。區區一條河流,難道還過不去嗎?”說完,潘美將馬一拍,竟然跑到了河里,截流而過。各軍將士見主帥身先士卒騎馬渡河,自然也跟著過去了。就連那些沒有騎馬的步兵,也爭相游泳過河。江南士兵前來截殺,都被宋軍給打退了。
宋都虞侯李漢瓊用船裝載蘆葦,乘著南風縱火,把城南的水寨全部燒光了。水寨里的士兵多半淹死。這時候李煜仍然堅信門下侍郎陳喬和學士張洎的計策,堅壁固守,高枕無憂,并且把一切軍事全部交給都指揮使皇甫繼勛,他自己卻在后宮召集僧道,誦經念佛,祈求神仙保佑,想必是《霓裳羽衣曲》聽得厭倦了。
等到宋軍逼臨城下,李煜才聽到城外炮火連天。他親自上城一看,只見城外駐扎著黑壓壓的一片宋軍,嚇得兩腿發軟。李煜急忙問守城士兵:“宋軍已經到了城下,怎么不來稟報我呢?”守兵回答:“皇甫統帥不準我們稟報,所以才沒有上傳。”李煜聽后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急忙召見皇甫繼勛,責問他為什么隱瞞軍情。皇甫繼勛理直氣壯地說:“宋軍太過強大,無人能擋。就算臣每天都向陛下稟報,想必陛下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反而弄得宮廷震動,人心惶惶。所以臣才對陛下隱瞞軍情!”說得倒是有點道理。李煜聽后拍案而起怒罵道:“照你這么說,就算宋軍殺進城里,你也只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燒殺搶掠,不問不管了?像你這種賣國誤君的人,該當何罪?”說罷李煜喝令左右將他拿下,關押大牢,并處以死刑。
李煜接過軍務后,火速詔令朱令赟率領水軍前來救援。朱令赟駐扎在湖口,號稱有十五萬大軍,打算順流而下,去焚毀采石磯的浮橋。曹彬聽說后,急忙召見戰櫂都部署王明,讓他秘密率軍去采石磯防守。
朱令赟開著軍艦,掛著帥旗,威風凜凜,星夜趕來。他遠遠地看見前面帆檣林立,有幾千只戰艦,不禁懷疑起來,于是命令水手停止滑槳,暫時停泊在皖口。到了半夜,突然戰鼓喧天,水陸兩邊燈火通明。朱令赟仔細一看,江上船只的帥旗上寫著一個“王”字,岸上的帥旗上寫著一個“劉”字。兩邊一起沖殺過來,這黑燈瞎火的,只見前方燈火攢動,朱令赟也不知道宋軍到底有多少兵馬。他害怕忙中出錯,不敢分兵抵抗,只命令軍士縱火,先將敵船堵住。不料起了北風,自己的戰船正好停在南面,那火勢隨風逆轉,反而燒著了自己的戰船。
霎時間全軍驚慌潰散,朱令赟惶恐萬分,想撥船返回,偏偏船身高大,行動不便,敵兵又從四面八方殺了過來,嚇得朱令赟魂飛天外,正準備跳水脫身,正巧一宋將趕到,一聲喝令,立即跑來許多士兵,把朱令赟按倒在船上,接著用繩子將他捆了起來,像扛豬一樣扛上了岸。這來將便是王明,他依照曹彬的密囑,在浮橋上下插上無數根旗幟,做成帆檣的樣子,用來迷惑敵人,然后和陸軍將領劉遇相約乘夜偷襲敵軍。他們總共不過五千水軍、五千步軍,卻把朱令赟十萬大軍半夜間掃個精光,真是不可思議!
金陵城內,眾人都眼巴巴地盼著援兵到來,忽然聽說朱令赟被俘虜了,都嚇得膽戰心驚。無奈之下,李煜只好派學士徐鉉到汴京哀求太祖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