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無錫實踐與特色
- 劉煥明
- 4984字
- 2019-01-04 23:23:52
總序
未來四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振興中華的第一個百年目標。2020年以后,我國將全面進入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階段,即再經過30年的奮斗,實現振興中華的第二個百年目標。
當前,我們的中心任務是揚長補短,扶貧攻堅,突破資源環境的約束,推進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只需關注小康社會,四年后再關注現代化?不是的,我們現在必須關注現代化,因為小康社會本身就是現代化的一個階段。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現代化,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發達國家門檻;第二階段,中度現代化,即基本實現現代化,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第三階段,高度現代化,即進入最發達國家行列。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第一個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初步現代化。
實現中國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與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與目標。1964年12月21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周恩來在全國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宣布,我國今后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完整科學地提出“四個現代化”,并將之確立為黨的戰略目標。
確立這個戰略目標是完全正確的,但缺乏階段性劃分,時序也不可行。由于國內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干擾與國外封鎖,要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趕上發達國家水平,并不可能。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實事求是看待現代化,對于中國現代化進程做了階段性的科學劃分。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初步現代化
鄧小平使用“小康”“小康之家”“小康水平”“小康社會”的概念,都是為了探討符合中國國情的“四個現代化”。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的全新概念。他說:“我們定的目標是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不久他又將剛剛提出的“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表述為“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之家”。達到“小康”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顯然,現在我們應將“小康”理解為“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中國人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社會上存在的問題能比較順利地解決。
小康社會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目標。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第一次對實現小康目標后的發展戰略作了設想,他提出,經過20年的時間,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的發展達到小康水平后,還要“繼續前進,逐步達到更高程度的現代化”。
三 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1984年4月18日,鄧小平明確提出: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到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在30~50年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樣,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的時限就由20世紀末延伸到21世紀中葉,目標定在“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1987年2月18日,鄧小平對21世紀中葉的發展目標作了一個調整,把以前提出的“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改為“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
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21世紀初開始“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以后,“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列為戰略目標,并且明確為“第二個百年目標”,令人鼓舞。
四 實現高度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高目標
現代化國家與地區,是由聯合國宣布的,使用“人類發展指數”(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預期壽命)來測定。目前,從聯合國公布的發達國家或地區來看,人均GDP達到1萬多美元是發達國家的門檻;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3萬美元左右;還有達到5萬美元左右的最發達國家。為此,應設置“全面建設高度發達國家”的長遠目標。
2015年,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書中提出“中國現代化三階段說”。第一階段,到2020年,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實現初步現代化,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階段,到205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年翻一番以上,為3萬美元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有,基本實現現代化,即實現中度現代化。第三階段,到208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年翻一番,為5萬美元以上,達到高度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普遍富有,實現高度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是要在21世紀先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高度現代化三大目標。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以后將繼續拉動世界經濟發展,以及全球政治社會秩序的構建,給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發展與繁榮。
當今世界,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歡迎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崛起?不,總有一些國家看到中國發展就不舒服,總要折騰與遏制,并且花樣不斷翻新。樹欲靜而風不止。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2014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美國《世界郵報》的專訪中,談到當今處理大國關系時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這表明,我們面臨巨大的風險,應堅持積極避免的正確態度,努力防止中國現代化進程被打斷。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振興中華的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早日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五 區域率先符合現代化規律
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否要等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才啟動?不是的,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已經在路上。區域率先是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
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東部沿海有條件的地區,應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同時推進基本現代化進程。創新是世界現代化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原動力,創新者也成為現代化的率先者。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現代化發展,總是首先在一定的區域取得進展和突破,繼而影響或帶動周邊地區的現代化。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為全國改革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邁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步伐,是我們黨在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與基本特征基礎上做出的科學判斷,是對全面小康理論的科學發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也是歷史賦予先行地區的光榮使命。
過去與現在,我國先發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率先邁上了基本現代化的新征程。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要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光榮使命,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
六 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主要進展與評估
2013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了《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該規劃明確,到2020年,蘇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這一預期目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目前,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已進入現代化國家與經濟體的門檻。2014年,蘇州市人均GDP為13.15萬元,無錫市人均GDP為12.69萬元,南京市人均GDP為10.77萬元,常州市人均GDP為10.67萬元,鎮江市人均GDP為10.46萬元,均超過了聯合國公布的現代化國家與地區的人均GDP 1萬多美元的最低水平。
近幾年來,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各級黨政部門學習與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提出的要求,先行先試、高端引領、揚長補短,努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基本現代化的進程,努力建設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集聚區、城鄉發展一體化先行區、開放合作引領區與富裕文明宜居區,朝著這些目標推進現代化建設,同時積極探索政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取得了重要進展。
2015年,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經信委、江蘇省住建廳、江蘇省政府研究室、江蘇省政府參事室與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常州大學、江蘇大學,聯合組建了蘇南現代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這個中心由常州大學負責推進日常工作,第一項工作是開展蘇南現代化示范區進展研究,出版“蘇南現代化研究叢書”。現在與讀者見面的,是第一輯六本書,包括兩大內容。
第一,總結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初步形成的主要特色。一是南京市推進科技體制綜合改革,先后出臺了關于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眾創空間、知識產權、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等方面的法規與政策文件。建設科技創新創業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二是無錫市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構建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新機制,無錫市相繼列入國家首批工業能耗在線監控試點城市、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國家光伏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全國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區域性試點城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三是常州市推進產城融合綜合改革。開展市級產城融合示范區試點工作,培育產城融合發展的典型。推進以智能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十大產業鏈建設,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四是蘇州市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初步形成廣覆蓋的公共服務體系,全市城鄉低保、養老、醫療保障制度實現“三大并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均保持在99%以上。五是鎮江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率先推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考核。2014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成為全國第5家國家生態市、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其中,每個特色都形成了一本書,分別由蔣伏心、劉煥明、芮國強、夏永祥、馬志強教授主編。
第二,評估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主要進展。2016年4~5月,經江蘇省委主要領導同意,我組織部分省政府參事與學者,對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各市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依據調查得來的蘇南地區黨政部門提供的有關資料,以及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省教育廳提供的有關數據,我們對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進展做了定性與定量評估。
測評1:蘇南地區現代化指標達標率。我們對“蘇南地區現代化建設指標體系(試行)”進行測評。2015年,在“經濟現代化、城鄉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文明、政治文明”一級指標的44個三級指標中,蘇南地區已經有29個三級指標達標,達標率為65.91%; 7個指標實現程度在90%以上,接近達標;2個指標實現程度在80% ~90%; 6個指標實現程度在80%以下,差距較大。分市來看,蘇州市、無錫市有26個指標已達標,達標率為59.09%;南京市和常州市有25個指標已達標,達標率為56.82%;鎮江市有19個指標達標,達標率為43.18%。
測評2:蘇南地區現代化建設綜合得分。經對“蘇南地區現代化建設指標體系(試行)”進行百分制測評,2015年蘇南地區現代化綜合得分為90.15。分類來看,2015年蘇南地區經濟現代化綜合得分為86.54,城鄉現代化綜合得分為83.54,社會現代化綜合得分為97.69,生態文明綜合得分為85.23;政治文明的綜合群眾滿意度達到90.15%。分市來看,現代化綜合得分南京市為89.27,無錫市為89.25,常州市為88.37,蘇州市為91.00,鎮江市為87.38。
測評3: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得分。經對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與預期壽命三大指數的綜合測算,2015年蘇南地區人類發展指數為0.935。其中,南京市為0.927,無錫市為0.943,常州市為0.928,蘇州市為0.945,鎮江市為0.923。聯合國曾根據人類發展指數將世界各國分為四類:極高人類發展水平(0.900及以上)、高人類發展水平(0.800~0.899)、中等人類發展水平(0.500~0.799)、低人類發展水平(低于0.500)。2015年蘇南地區總體人類發展指數為0.935,屬于極高人類發展水平(0.900及以上),相當于2005年德國的發展水平(第22位)。2015年蘇南五市人類發展指數分布在0.923~0.945,即相當于2005年盧森堡(0.944,第18位)、希臘、以色列、德國、香港地區、意大利、新西蘭及新加坡(0.922,第25位)的發展水平。
我們測算使用的“預期壽命”數據是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因此2015年蘇南地區人類發展水平與2005年世界極高人類發展水平的國家與地區相比,實際差距沒有10年。到2030年,蘇南地區人類發展指數進行當年國際比較時,將有較大幅度進位,有望達到或者接近主要發達國家的水平。
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正在繼續推進,生機勃勃,這一偉大而精彩的實踐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我們將組織專家進行繼續追蹤觀察與調研,每年出版一輯多本著作,記錄與分析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的進展與面臨的挑戰,探索現代化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與創新做出一份貢獻。
是為序。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