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噢濤
書名: 天山農場作者名: 天山融水本章字數: 2246字更新時間: 2018-11-30 15:55:20
哈薩克族在長期的畜牧業生產生活中,根據游牧生活的需要,創造了便于搬遷的氈房,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歷史上哈薩克族的先祖塞種人、烏孫、克烈部落和乃蠻部落都居住在氈房。公元前105年,遠嫁給烏孫王昆莫的漢朝細君公主在《黃鵠歌》中寫道:“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穹廬指的就是氈房。
哪怕是現在,氈房依然是游牧的哈薩克族首選住房。
哈薩克族牧區牧民的住房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春夏秋住的氈房,另一類是冬天住的土房、木房或者石頭房子。
氈房,哈薩克語稱“科依格孜烏依”,氈房是哈薩克族適用于春夏秋三季牧場的住所。雖然氈房的結構并不太復雜,但要做成一頂氈房,需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手工技術。不過現在大部分都是工廠生產的,手工氈房已經很少了。
氈房也是由小到大,由簡易到復雜逐步發展完善的。氈房的制作利用了幾何學、力學等原理,柵欄圍成的下部呈圓柱形,而上半部呈穹形,能夠有效防風,精密制氈工藝可阻止雨水滴漏。
氈房是極適合游牧生活搬遷的一種簡易住房,攜帶方便,易于搭拆。氈房的柵欄、頂圈、房氈、房桿、草簾和各色系帶都是能工巧匠們精心加工制作的,可以說樣樣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
氈房由房氈、圍墻、房桿、頂圈、門等部分組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簡易小氈房,沒有木柵欄圍墻,外形呈圓錐體;另一種是大氈房,大小有4塊、6塊、8塊房墻組成的不同規格。氈房一般以4塊房墻為最多,最普遍,只有富裕的家庭才住得起8塊、9塊或10塊房墻的氈房。
阿迪力江和盧俊義要搭建的就是八塊墻的氈房,在經過平整的地面上,將合攏的柵欄拉開,然后拼接組成氈房的圍墻,圍墻合圍拼接好后,就已經有了氈房的雛形,接下來是上頂圈,這可是一個技術活,盧俊義就只有在旁邊看的份兒了。
阿迪力江叫過兩個剛好忙完的年輕人幫他,他們將頂圈與撐桿連接,合力將有撐桿支撐的頂圈固定在柵欄圍墻上方,然后將剩下的撐桿插入頂圈,用彩帶與柵欄捆綁固定。
柵欄和撐桿的接頭處經常用毛絨編制有圖案的寬毛帶固定,它色彩艷麗,圖案優美和諧,使氈房更加美觀。
不過這途中盧俊義只能打打下手,連捆彩帶的機會都沒有。
將撐桿固定后,再纏繞上各色系帶,氈房已經基本成型,它的上部呈穹形,由撐桿和圓形圈頂做骨架,弧度為45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滲透。
接下來就是上圍氈、篷氈、頂氈、門氈和以及各種系帶,在柵欄的圍墻外圍還會上一層毛線編織的芨芨草簾。
哈薩克民間有句俗語:“氈房的美觀在于芨芨草簾。”這種芨芨草要長短粗細一致,每根都用紅、黃、綠、白、黑等彩色毛線編成好看的圖案,使氈房更加美觀漂亮。而且木門外還回掛有芨芨草編制的外附花氈的門簾。過去它們都由手巧的婦女編制,而現在都是工業制品。
做完這些一個房氈就搭好了,它夏天可以防熱,冬天能防寒,又堅固耐用,居住舒適,為牧民所喜愛。
氈房搭建完成后,接下來就是給氈房添家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木床。
哈薩克族氈房里用的木床,有雕刻的也有彩繪的,形色各異,制作精美。為方便轉場搬家,也可以拆卸,到了目的地后又可組裝好。而阿迪力江老爺子準備的木床是雕刻加彩繪的,十分奢華。
在給氈房安放家具的時候,盧俊義還看見了哈薩克族特有的花木箱,這種箱子四角突起,便于防潮和疊放,不過也有箱子、被褥會被放置在制作精美的四腿木制架子上,這樣也能夠防潮。
阿迪力江還在氈房內放了一些完全用不上的東西,比如木柵欄上掛裝器皿的氈口袋,口袋是用來裝餐具的,還用了圖案修飾,但這里它除了一定的裝飾作用外,別無它用,沒有哪個客人會在氈口袋里拿餐具。
等盧俊義給氈房放座墊的時候,他才發現氈房的不同尋常之處。
“你這是噢濤啊!”盧俊義說。
“你才看出來,這間氈房就是噢濤。”阿迪力江抱著花氈進來說。
在哈薩克族中為迎娶新娘搭起的氈房稱“噢濤”,這種氈房里要擺設用圖案花紋裝飾的各種新添置用具,彩繩彩帶等縱橫交錯,五彩繽紛,使新娘的“噢濤”顯得更加琳瑯滿目,美觀大方。
阿迪力江自然不是為了迎接新娘,而是準備迎接游客,順便給他們開個高價。
從氈房里各種各樣的坐墊以及花氈中,盧俊義就知道阿迪力江指望這間“噢濤”給他掙大錢。
這間氈房里不但有半圓型氈子、繡花氈、花毯以及山羊皮加工制作的“瑪雅烏扎”,還有小牛皮或者馬駒皮做的“吐拉克”畜皮坐墊。阿迪力江在這間氈房可沒少下本兒。
哈薩克族氈房里的花氈坐墊,對房屋的美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認為誰家心靈手巧的女主人制作的花氈漂亮大方,那么誰家的屋子裝飾就最漂亮。
哈薩克族一直對氈房的裝飾很重視,過去甚至有攀比的現象存在,一般富裕的人家力爭要把自家的氈房裝飾得最好,現在也有,只是從氈房換成了住房。
這間“噢濤”內的各種陳設具有濃厚的游牧生活特色,具有攜帶方便的特點。
比如,燒茶用的三腳架,制作過程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用三根硬木條做腳支架,用鐵夾子將其一段固定,中間設置掛鉤。
三腳架豎起后將茶壺掛在中間的掛鉤上,茶壺底部生火即可燒茶。還有制作簡易靈巧的鍋架子,搬遷時也非常適宜放置在駱駝身上搬運。
不過這個三腳架更多的是裝飾。
大“噢濤”花了盧俊義大半個下午的時間,他沒有幫忙搭建剩下的氈房,而是一直和阿迪力江裝飾“噢濤”。
好不容易等“噢濤”裝飾完,盧俊義還沒有來得及進去享受,在一旁看他們搭建氈房的游客就已經忍不住了,他們都紛紛進入氈房參觀。
一個機靈的小伙子,帶著嬌滴滴的女朋友,沒有進入氈房,而是率先找到阿迪力江,表示自己要住一晚“噢濤”。
阿迪力江見有人要住,想都沒想,直接說:“一千二,到明天中午十二點。”
“好!”那小伙子更不猶豫。
“這錢真好賺!”一旁的盧俊義羨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