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千里馬常有
- 不可能考第一
- 松下玩螞蟻
- 2094字
- 2018-09-14 23:35:06
梁夜在后面跟了進去,林墨把梁夜手中的蔬菜接過招呼梁夜坐下,她一壁喊著,爸!媽!一壁到廚房去。
“你好!我叫喬斯.奧尼,叫我喬就好!”坐在對面的喬伸出雪白色的手握向梁夜。
“我叫梁夜!”梁夜同樣向他握了過去。
“聽說過,我在電視上看過你,說你是哲學家!”
“哪里?哪里?客氣了,哲學家不敢當?!?
“哦!我是文學系的和林墨是同班同學,但我感覺哲學好像空蕩蕩的一樣,什么作用都沒有。”
“不!不!哲學很有用的,儒家思想也是哲學,影響了我國歷史文化,還有道家思想都是哲學?!?
“哦!是嗎?可我看這些好像不是太懂?!?
“當然因為你是外國人,看這類的東西感覺邏輯不搭,或者像斷句一般,還有這些東西并不是說得那么明明白白,其中很隱晦曲折的,這就是我國的文化?!?
“梁夜和你交談很有意思?!?
這時,林墨從廚房里端出一杯茶放到梁夜前面道:“你們在聊什么呢?這么開心?”
“沒什么!”梁夜笑了笑,“隨便瞎聊。”
“我們在聊哲學!”喬的聲音依舊很飄,把哲學說成了“者水。”
林墨削著桌上的蘋果笑了笑接著說:“是嗎?”
倏然一個中年男子從潔白的樓梯上下來,光亮的黑色皮鞋踩在樓梯上發(fā)出沉重的聲音,他的笑聲很明朗,用蕭紅形容魯迅先生的話來說,他的笑聲是明朗的。
他笑著下來道:“哈哈………!梁夜來了啊!”
梁夜忙站起來握手道:“林七叔叔好?!?
“你好,你好,請坐?!?
他一身黑色整潔的西裝,光鮮亮麗,他那黑色的頭發(fā)被梳得整齊,臉看上去很年輕,沒有一點蒼老之感,對于這個神秘的大作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他與喬坐到對面,林墨給梁夜削了一個蘋果,遞給梁夜,梁夜有些不好意思的接過,坐在對面的林七只是微微對他笑了笑。
他的眼眸給人一種非常犀利的感覺,好似能夠看穿梁夜一般,梁夜被赤裸裸地展現(xiàn)出來,難道這就是大作家看一切事務所具有的本能嗎?
難道只有看清楚了,看透了才能寫出好作品,所以眼睛每時每刻都是犀利地看事物,久而久之之后眼睛進化成犀利的樣子。
這讓人感覺有些害怕。
林七觀察了好一會梁夜才笑道:“蘋果好吃嗎?”
嘖嘖!這問得使人難于回答,其中必有深意,蘋果好吃不好吃就那個味,再說他又不是沒吃過蘋果,一定里面隱藏著玄機,所以回答不能是單純的好吃與不好吃。
梁夜想了想之后于是回答道:“蘋果這么神圣的水果必然好吃?!?
“怎么神圣法?”
“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成為了一種很吸引人的手機品牌,更重要的平安夜,一個蘋果即可生米煮成熟飯。”
“哈哈……!”林七繼續(xù)笑了笑。
喬接上問:“叔叔,生米煮成熟飯是什么意思?”
林墨輕輕碰了梁夜一下,她想提醒梁夜以后說話,不要這么直白,畢竟有長輩在。
林七對喬道:“這個以后慢慢給你解釋現(xiàn)在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梁夜以后你對生活有什么打算?”林七真誠地看著梁夜,好似想告訴他這個問題很重要一般。
“以后我打理好我爺爺?shù)墓??!?
“你現(xiàn)在怎么說也是個哲學家了吧?是不是真哲學家你自家心里清楚,但很多學者都對你有成見呢?你暫時還沒在這一塊站穩(wěn)了腳,所以你在哲學這個方面得努力?!?
“爸………!”林墨打斷道。
“是的,叔叔說得對,接下來我會努力的。”
“剛才我和梁夜聊哲學。”喬接著說,“他說的很不錯。”
林七微微頓了頓道:“是嗎?”
“是的。”
梁夜皺眉,此話一出,只有一個結果,他繼續(xù)得接著演講哲學,要是在一般人面前隨便吹兩句就過了,還會贏來一片喝彩。
這,在林七這樣的學者面前就不敢多說什么。林七好像還寫過關于哲學的學術著作,不過只是簡單的說一下文學與哲學的區(qū)別,這本書梁夜大學時隨便掃視了一下,沒仔細看。
誰曾想如今竟然在林七的面前,早知道把那本書給背下來,然后拍林七的馬屁,讓林七感覺自己是梁夜的伯樂,從而梁夜可以成為一匹千里馬。
其實千里馬常有,伯樂也常有,只要你肯拍馬屁,肯定能拍出伯樂,因為被拍者一時高興,認為這小子是人才,自然成了千里馬,然而他也成了伯樂。
果然林七對梁夜問道:“梁夜我看過你的演講視頻,也認真聽了演講內容,發(fā)現(xiàn)講的好隱晦,很難揣摩出里面的哲學思想之類的?!?
這…………!
那個演講本身就是梁夜隨便敷衍一下,并沒有想表達什么哲學思想。
梁夜回答道:“那個可能講得不好吧?!?
“很好!很好!故事很好,不過隱晦這種東西很好理解,畢竟我國無論是一些哲學著作還是一些詩詞都喜歡隱晦,不會說得那么清晰,可能是一種習慣,照我看這種習慣演講面前不適合的?!?
“嗯!”
“既然是演講,主要的是讓人能聽明白,講得太隱晦了固然他們是聽不懂的,他們只是跟著你的語言流動思維,沒人有時間去仔細思考你的話,更沒人去琢磨你的意思,演講過后很多同學都忘記了你所講的內容,想下來認真思考那是極少的同學才去做,演講不像文字一般,清晰地刻畫在紙張上一直不會掉去讓感興趣的人們去琢磨。”
“明白了你說的是。”
“當然我不反對文字之間的隱晦,隱晦是我國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從《論語》到詩歌都有隱晦,這種寫作方法故意讓人去挖,他是無止境的深度,不同人能理解不同,這就是高明之處,不好之處就是對于喬這樣的外國人很難理解我國文化,因為這些著作太隱晦了,按照字面意思根本理解不了的是不是喬?”
喬聽得糊里糊涂的,木然在那里,甩了甩頭道:“是,比如我們讀《論語》只感覺上下句沒有邏輯性,斷斷碎碎不成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