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了這點錢后,莫海還是一如既往的在工廠里上著班。期間,他招了一批孩子培訓過樂器,也賺了兩萬多塊錢,另外他也抽空考了駕照。
到了22歲時,莫海就在一個工業區附近開了一家快餐店,剛開始他是想開小炒店的,到后來想到這邊的消費者一般都是企業職工,他們就想吃點味道好卻又實惠的飯菜。
莫海在剛開始的幾個月是一直保本的,因為旁邊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飯店。最后,莫海得知一些工廠里沒有食堂,他尋思要給這些工廠送餐,但人手也不夠。
突然,他想到了在保定的李美,便給她說可不可以過來幫忙,李美則說可是可以,不過她要做莫海的女朋友,因為她也知道莫海喜歡他,而她也喜歡莫海,一直等著莫海答應。
莫海想了一會就說:“你不怕,我們到時候虧掉了連飯都吃不上???現在可不像在工廠還能拿點穩定的收入,到時候虧了拿啥娶你啊?”
李美則說:“沒事,第一我相信你,就算虧了我們一起再努力唄!”
最后李美也過來快餐店幫忙,莫海給她開了相應的工資。李美是負責洗菜、打包盒飯之類的工作,莫海則是炒菜以及把盒飯按時送到每個工廠里,當然,也教李美炒菜,學做套餐飯一般也不怎么難的了。
每個工廠里都有人在門口擺攤,比如面條,炒粉那些。而莫海是慢慢先去熟悉,當有人過來買盒飯時,莫海則熱情的給他們抽支煙,聊聊天之類的,最后莫海就把微信號給他們告訴他們以后只要在微信上或者電話里訂餐就好,他會按時送過來,還請他們幫忙問一下其他朋友有沒有也想訂餐的。
慢慢的,在莫海這邊訂餐人越來越多,他一個人一天要送兩百份左右(除了周末),但是飯店里有時候又忙不過來,莫海有招了兩名服務員,一位也幫忙送盒飯。
一些同行見莫海的飯店開的風生水起后,便起了嫉妒心,他們有時候會雇一些小混混去莫海的飯店里鬧事,只是莫海一直都是跟他們講道理,面對這種暴力行為現在的莫海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跟他們動手,莫海覺得實在不行不是還有法律嗎?只要堂堂正正做人,其他的沒什么好怕的……
在過了幾個月后,莫海又在另外一個地方開了家連鎖快餐店,也招來1名會炒菜的師傅,和另外兩名負責打理飯店的阿姨。
一年后,這兩家飯店的收入突破了100萬,只是,仔細算下來這100萬在城里的話,還不能夠做點啥,莫海覺得還得再接再厲,工業區這邊每天人來人往,應該還可以做些其他生意,但也不能說盲目的擴大飯店,莫海在思考著。
有一天,李美說開足療店也很賺錢,但莫海不懂這方面的經營,他覺得100萬拿來開足療店的話,萬一幾個月下來連續虧損,到時候資金資金鏈斷掉后不就打水漂了;最后,李美說她有幾個朋友會做美發,起初她們想自己開店的,只是后來家里生活比較困難所以她們的錢都給家里寄回去了。
莫海一聽,覺得有戲,他問李美:“那幾個朋友現在在其他理發店里的待遇是怎么樣的?”
李美說:“她們是一個月幾千塊,做發型師的也有提成……”
莫海說:“你聯系一下,如果可以,就給她們開在之前一樣的提成,另外再加比之前多1000的底薪,看一下她們愿不愿意過來……”
第二天,李美說她們已經答應了,再過幾個禮拜就會來。
莫海個人對美發是一竅不通的,他特意去請教一個在廣東開理發店的哥們,那哥們也把開理發店要買哪些東西以及各方面的問題都一五一十的告訴他,莫海則是用筆記了下來。
莫海在一個廣場附近找了一家門面,最后算下來加上簡單裝修和買設備、店面轉讓費一起花了28萬。
最后莫海就把理發店交給李美經營,并付她工資,讓李美負責管理她的幾個朋友,并交代一些規章制度。
一年后,莫海從兩家飯店跟理發店里的年收入達到了將近500萬。
莫海買了兩套房子,一套是在老家的縣城里,一套在外地,在老家縣城里買的房子給了父母,而在外地的那套則自己留下來做跟李美的婚房。
25歲時,莫海和李美結婚了,李美其實并不要求買車買房之類的,只是莫海覺得這些物質上的東西也是自己在外地的必需品,為了以后去店里更方便,莫海也買了輛小車,當然,名義上是是婚車啦!
莫海有時候就鼓勵朋友們說:“人嘛,只要你相信自己,把面子先放一放,不被別人對你的看法所困擾,一切都會好,您看我沒有文化也沒有任何背景,還在這一路上經常被人嘲笑和挖苦,全靠一顆不服輸、不在意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心靈走過來的,這世上應該沒有比我更傻的人了,從14歲到25歲的這11年,我被欺騙過很多次,也被忽悠過很多次,也曾經窮的吃不上飯,最后我都熬過來了,更何況你們呢?一定要相信自己,哪怕是天塌下來也要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
朋友調侃莫海道:“你現在過的應該很幸福了吧?”
莫海說:“一直都很幸福了,以前在廣東挨餓的時候,我也從來沒有不樂觀過,現在有了點小錢后我也只是一樣的保持樂觀啦,總不能有點錢就開始得瑟忘本吧?不然,這點錢還揮霍不了幾天呢,以后還是一樣的保持樂觀繼續努力啦!”
聽了莫海的話后,朋友們紛紛覺得深有體會,也是,誰還不都是從迷茫當中走過來的呢?生活,它本身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本來就應該開開心心的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