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有皮有餡的大狗
書名: 崛起于2009作者名: 平底鍋煎蛋本章字數: 2179字更新時間: 2019-04-01 14:37:55
就在葉曉奇走的這天,“大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突突突突突……”
大狗搖搖晃晃的走在倉庫的廠房里,知道的,知道這是正在研發機器的機器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倉庫里面開了抽水泵。
以汽油機作為動力的“大狗”,嗓音方面的表現是極其不合格的,這完全是從原版的“大狗”身上抄來的毛病,反正能達到目的就行,細枝末節沒有人關心。
“大狗”的動力系統就是這個樣子的,汽油機帶動液壓泵,液壓泵帶動液壓桿,液壓桿帶動四肢,從而完成運動,王久明半年來的成果就是這個了。
而今天,大狗開始往上面加裝配件了。
兩個高清攝像頭組成的類人眼,裝在了大狗的頭部位置,鏈接著傳感器,而傳感器鏈接著運動控制中樞,這就是視覺SLAM。
大狗頭部頂著一個LDS激光雷達,跟救護車的頂燈一樣,不停的旋轉,對周邊環境進行掃描,這是為了補償視覺SLAM技術不成熟造成的缺陷。
葉曉奇并不清楚原裝大狗最后是怎么實現的,只能從兩輩子有限的視頻和技術資料里,知道大狗它是可以完成局部環境感知的。
但是沒關系,這項技術并不是大狗的亮點,掃地機研發的技術平移過去就是了。黑貓白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
所以大狗其實是擁有了三只眼和兩套視覺系統,兩只視覺眼是一個系統,一只激光眼是另外一個系統。
擁有三只眼的有很多人,最有名的那個人叫楊戩。但是三只眼的大狗和楊戩一點也不像,更像是頂了一支竹蜻蜓的多來A夢,而LDS上方的金屬保護蓋,則讓這個腦袋看起來像那么回事了。
“突突突突突……”
環境很嘈雜,嘈雜的環境中,“大狗”沒走出兩步,好似膝蓋一軟,這臺金屬野獸轟然倒下。
“突突突突突……”
倒下的大狗依舊沒消停,似是在痛苦的掙扎。
王久明做了個手勢,立即就有坐在旁邊的小弟,操作電腦發出了WiFi指令,大狗瞬時停住了掙扎,像是認了命一般。
如果不是“突突突突突”的聲音,沒準會有人以為大狗已經死了也說不定。隨著有人上前關掉了發動機,“突突突突突”的聲音也沒有了,大狗的“尸體”,就安安靜靜的側著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這能行嗎?從編程步態改為學習步態,這表現反倒是還不如從前。”
王久明懷疑的語氣對著旁邊一來人說道。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周從文,葉曉奇臨走特地交代關注這個項目。
小周道:“不行也得行,就這個方案。咱們是拿錢辦事的,老板怎么說那就怎么干,方案有問題那是老板的問題,跟我們沒關系。”
小周拍了拍王久明肩膀,“跟老板共事這么久,我相信老板的方案肯定沒問題的,老板說行那就肯定行。”
不行?不行也得行!
葉曉奇多次強調過這個問題,大狗必須是學習式的運動處理邏輯,編程式的沒有意義。
因為只有潛力更高的深度學習步態,對未來機器人的研究方向才是有用的,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大狗只是科技樹的一個地基和過路的,絕不是終點,反倒是,只有可學習式的步態,對后期機器人的成長影響最大。
除了視覺感知,作為一款靠四肢移動的設備,“大狗”另一項必備的技能有個專業的名詞:動態平衡。
動態平衡是啥意思呢……
就是說,一個人,想要往前走,無論是先邁左腳也好還是先邁右腳也好,他首先是先把重心前移,然后才能完成行走。
一個人假如要摔倒了,他肯定第一反應是向摔倒的方向便宜,以保持自己的穩定。
一個人想要從蹲起來或者爬下來的姿勢站起來,他也要調整自己的重心,也就是前傾,沒有前傾的人是起不來的。
對大狗來說,四肢的十六支液壓桿上連帶的觸底傳感器,就是大狗的神經系統的一部分,靠這個感知是踩空了還是踩到了東西。
大狗內部安裝的陀螺儀、水平儀等元件,則是讓大狗對自身的狀態有了基本認知。
通過這些數據,大狗的運動中樞芯片,可以做出反應,隨時調整自己的步態,保持動態平衡。
這是理論上的,大狗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指這套東西,被加裝了數據收集程序,并按照數據集進行策略編程。
萬事開頭難,第一次用這個東西,大狗的表現當然是不盡人意的,但是卻是為后續的研發打基礎的重要環節。
但是從今天開始,大狗不再是一副皮囊,而是餃子皮里有了餡兒。
類人機器人有很多。
常見的,餐廳服務、迎賓接待,一般都是輪式或者固定式,這種當然無所謂平衡不平衡。
再往后數,就是各個大學或者研發機構做的雙足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具有一個顯著的特征:足部非常大!
這類機器人跟動態平衡也沒關系,他們能夠站立,靠的是物理設計。巨大的腳掌前后各算一個支點,兩只腳掌就是四個支點,從而完成平衡。
動態平衡有什么用?
它可以讓機器人跑的快,這就是葉曉奇被波士頓動力公司折服的原因。
沒有動態平衡的機器人,走起路來像龜爬一樣,只有有了動態平衡的機器人,才能驚艷的如同運動員一般,飛檐走壁健步如飛。
這跟神經網絡卷積深度學習還不一樣,不是說只要素材足夠就能暴力的堆出來一個結果。大狗自身的運動結果,就是素材,跌倒了的一組運動數據會被標記為失敗,沒跌倒的則是被標記為成功,底層設定還是人工編程實現。
動態平衡屬于仿生學,仿的就是人,沒有什么研究對象比研究和模仿人本身來的更容易。
大狗的邏輯處理,則是和掃地機一樣,分為主控、運動控制中心和感知中心三部分。
主控就相當于大腦,有簡單的聽從指揮的能力,運動控制中心連帶感知中心,相當于小腦。機器人的設計都是分開的,也必須是分開的,為了利于維護、開發,通俗的說,這么做bug少。
大腦和小腦的比方是不太恰當的,因為大狗的運動中樞編程要比控制中心復雜的多,小腦的“分量”遠超大腦。如果要打個比方的話,大狗乃至所有機器人的仿生原理,大概可以用五個字來闡述:
龍族和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