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窺探高府
- 大唐王妃傳
- 綰汐涼
- 3435字
- 2018-07-05 11:55:00
日子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九月初八那日,秋高氣爽時分,天高云淡,李世民親率皇子貴胄,文武百官,碰著穆皇后靈位,在太廟中敬告天地,追加謚號“太”,尊太穆皇后。
奠禮之后,依著規矩李恪應當回封地去。李恪心里忐忑得很,留靜姝一個人在長安,他總是七上八下的不得安穩。
奈何起行的日子將至,卻也不好延誤,入朝向李世民辭行,恰逢承乾也在太極殿中。
“兒臣明日將要啟程回去封地,今日特來向父皇辭行?!?
李恪穩穩跪在李世民面前,經年之前,他還是個稚嫩頑劣的孩子,不知什么時候已經長成了這樣翩翩不羈的少年,李世民心升感慨。他有這么多的兒女,除了長孫皇后親出的子女外,其他的到了年歲都各自予了封地早早的遣了出去,那些年他經歷了玄武門的兄弟端倪,以為讓他們遠離權力中央的漩渦是另一種意義的保全,卻也著實對他們心生了歉意。
李世民從龍椅上起身,心中輕嘆,走到李恪面前,伸手扶起他。李恪出生的時候,是他最寵愛楊妃的時候,他對李恪的出生充滿了喜悅,后來他四處征戰,一個接著一個的納了各種各樣的美人,對楊妃的繾綣也就淡了,今日再仔細打量著李恪,那眉眼中隱隱有楊妃與自己的影子,他的心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年少意氣風發的時候。
“這么快就要回封地去了?”
承乾在一旁出聲詢問,他有不少兄弟,二弟早逝,與他最是年紀相仿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泰,李泰雖是一母同胞,可不知為什么總好像有斬不斷的隔閡似的,不如李恪倒更是親近些。
“是啊,回宮已經有好些日子了,依著規矩也該回去了?!?
李恪眉眼低垂,端著謙遜有禮的姿態。
李世民聽到李恪提起規矩兩個字時候,目光在李恪身上一頓,按照李淵在位時候擬定的規矩,的確該到了起行的日子。只不過他有那么多的兒子封了王侯的,卻只有李恪一個照著規矩來辭行自己要回封地的,其他的怕是能多在長安留一日都是好的。
李世民看著李恪的眼眸中,添了一絲欣賞味道。
承乾敏銳察覺到李世民眼中的情緒,拱手道:
“雖是有這樣的規矩,可皇祖父前幾日還說起,希望能得繞孫繞膝,多享受幾日天倫之樂,不如父皇格外開恩,多留三弟幾日?!?
玄武門,是李淵和李世民之間解不開的心結。自從李淵從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上退了下來,這么多年他日日期盼的,不過是能在午夜夢中,回到當時還在太原時候的日子??v然李世民心里從來沒有后悔過當日的決定,可對年邁孤獨的父親,心里充滿愧疚。
承乾順勢給了李世民一個臺階,李世民會意,接口道:
“父皇年歲大了,自然希望子孫多在他身邊陪伴。算起來年關將至,朝中事務繁雜,恪兒你就索性在長安多留些日子,一來在各衙門內走動走動,多學些東西,二來也好多陪陪你祖父和母妃,等到年后開春,行了你和承乾的冠禮之后,再回去不遲?!?
曾經,李世民總怕兄弟倪墻的噩夢,會在他的孩子們身上繼續上演,這么些年來在朝堂之上,他冷眼旁觀著李恪和長孫無忌之間明爭暗斗的猜疑和斥責,不動聲色的權衡利弊得失,東風西風,始終旗鼓相當??蛇@次回長安,李世民卻察覺到李恪再不似從前輕浮放蕩,面對長孫無忌的質疑和算計,他至多也就是自辯而已,再沒有窮追不舍的咄咄逼人,到后來連長孫無忌也覺得無趣,不再一雙眼睛緊盯著他的錯漏。李泰與承乾不睦,他心知肚明,承乾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給予了厚望的長子,今日瞧見承乾為李恪說話,這般兄友弟恭的模樣,是他想見到的,權衡輕重,他決定留下李恪。
李恪心中一陣狂喜,可他明白面前的這個男人,是他的父親更是大唐王朝的天子,天威難測,縱然心中異常歡喜面上卻半點不動聲色的躬身謝恩,道:
“兒臣多謝父皇,兒臣謹遵父皇圣諭?!?
話音落,李恪瞧見李世民的桌案上擺放著一摞一摞整齊的奏折,天下王者,掌四海之內國土疆域,握天地寬大萬眾生靈性命,是無上的榮耀,卻也是無限的桎梏,一遭登臨帝位,江山為重,天下為重,各人的喜怒哀樂,顯得那樣的渺小,李恪知道李世民與承乾還有突厥吐蕃的戰事要商量,尋了個由頭退了出來。
走出太極宮,李恪不著急回府,遣退了身后跟隨的仆役繞過高府正門靠近后院。在院墻外側耳聽府里的動靜,確定沒人經過時候縱身一躍翻過白墻,就著蔥蘢草木的掩映,摸索到靜姝院子外面。
靜姝的院子里安靜極了,李恪見四周無人,越發大了膽子,抱著手臂靠在窗邊好整以暇瞧著佳人在桌案上用兔毫在純白的宣紙上勾勒山水圖案,采薇靠在軟榻上,不知讀了什么有趣的話本子,時不時傳來一陣笑意,她探手,去摸軟榻旁小桌上的瓷盤里擺放的酸梅子,誰知道一手下去落了空,戀戀不舍放下話本子,不期然抬眼正對上李恪在窗邊滿眼春色的看著靜姝出神。
采薇抿唇一笑,不動聲色的從軟塌上起身,靠近靜姝。搖了搖靜姝的胳膊,示意她看窗外,靜姝從錦繡山水墨色潑然中轉頭,瞧見李恪的一瞬,面頰染上紅暈,似夕陽西下時候天空中懸掛著的織錦晚霞。采薇了然一笑,知道李恪是來找靜姝的,回身拿了軟榻上的話本子,無聲退到了左側的寢屋里。
李恪身形一閃,從正門進了屋子,靜姝立在桌子旁,將手中握著的兔毫擱在筆架上,聲音中帶著不可置信的微微顫抖,道:
“你怎么來了?”
“我說過的,只要我想見你,銅墻鐵壁也攔不住我?!?
看到靜姝的時候,李恪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唇角上揚,露出玩世不恭的笑容。
“我還以為來告訴我,你要回益州了呢。”
靜姝的眼眸中有一瞬間的失神,好些日子沒有見到他,靜姝也沒有刻意的打聽。不過從高士廉接到圣旨要回長安的時候,她已經暗中慢慢的把益州醫館藥鋪米鋪的生意,一步一步移到了長安來,如今就算她看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也不難知道長安城里發生了什么。
“我今日來就是要告訴你,父皇已經恩準我等到明年開春之后再回去,這些日子,我可以一直在長安陪你了?!?
李恪靠近靜姝,寬厚的大掌把靜姝的柔荑握在手中他想告訴靜姝他派了人暗中保護著她,沉思許久還是沒有說出口,怕她會胡思亂想。
靜姝聽了他的話,總算送了一口氣。算算日子,她知道李恪到了要返回封地的時候,從來帝王無家事,家事也就是政事,縱然李恪生來是天之驕子卻也不能僭越逾制。益州與長安,山高水遠,況且她知道舅舅長孫無忌一直對李恪虎視眈眈,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卻還是擔心的很。
“這幾日沒見到你,怎么樣,可還好?”
李恪情不自禁的伸開雙臂擁她入懷,不知為何,在她面前時候,他就如同一個手足無措的孩子,珍稀著和她一起的時光,卻又懼怕這時光太過于短暫,不一會兒又要分離。
“我一切都好,你放心,倒是你,如今日日出入朝堂,可還順利?”
靜姝希望在李恪和高家長孫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雙方能和平共處下去??蛇@些日子她也聽說了,如今國泰民安,朝堂之上,早就不是貞觀元年時候那一幫知根知底的老人了,注入帝國核心的新鮮血脈,仗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屢次挑釁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老臣,在他們眼中初來乍到的高士廉,在他們眼中自然也是長孫無忌一派的,幾次三番受了攻訐。
李恪明白靜姝的意思,他身為皇子,除了長孫無忌,甚少有人當面責難于他,那些自詡純臣者,也不例外。也正因為長孫無忌的無故責難,反倒叫他們將他看成了自己人,沒少為他說話。瀟湘子早就已經告訴李恪,靜姝暗中把益州的生意移到了長安,他低頭,吻著靜姝的青絲,明了她的擔心,柔聲安慰:
“你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朝堂上的事情,我還能應付過來,這些日子你舅舅也沒怎么給我找茬兒,你且放心,只要我在朝堂一日,必不叫你的家人受委屈?!?
這是他能給她的承諾,其實他不說靜姝也知道,高士廉幾次疑惑李恪在朝堂上的出言相助,她擔心的只是李恪會不會因為替高士廉說話而腹背受敵,如此而已。
朝堂之上,波譎云詭,斑斑史書,記錄得還少嗎?靜姝猶記得漢皇重色,平陽府中偶遇衛子夫,從前衛家一門五侯,是曠古爍金的榮耀,可是那又如何,到最后衛氏一門身死族滅,也不過就是因為朝廷之上異??植赖狞h爭,縱然抵得過匈奴的千軍萬馬,縱然祁連山上勒馬封侯,到后來躲得過明槍,躲不過暗箭。
李恪見靜姝不說話,扶著她的肩膀,低下頭找尋她的眼眸,看清靜姝眼中深藏的哀傷,他以為靜姝在擔心著他與高府之間的關系會成為他們日后的阻礙,輕吻著靜姝的額頭,溫柔的哄著:
“你放心吧,從今往后,我答應你,再不會與你祖父和舅舅為難了,總有一日他們會明白我對你的心的,你相信我。”
靜姝正想要說什么,采薇從門外匆匆跑進來,道:
“阿姐,母親來了,已經過了花園了?!?
李恪依依不舍松開環住靜姝的手,被尉遲氏撞見倒也沒什么,不過府里那么些侍女,叫人瞧見他翻墻進來尋靜姝,對靜姝的名節有害無益,況且現在是多事之秋,不能再添亂了。他預備著從來時地方原路返回,路過窗邊時候,回頭叮囑靜姝,道:
“年關將近了,這些日子出門,你自己要小心?!?
說罷,借著草木掩映,出了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