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朝局
- 西涼天下
- 飛雪云陽
- 1629字
- 2019-05-25 13:11:21
大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唐憲宗因長期服用方士所煉的丹藥,突然病倒。公元820年正月庚子日夜間,王守澄,陳志宏等宦官為了立李恒為帝,潛入寢宮謀殺了憲宗,然后守住宮門,不準朝臣入內,偽稱皇上“誤服丹石,毒發暴崩”,并假傳遺詔,命李恒繼位(史稱唐穆宗,穆宗繼位后仍用元和年號,次年公元821年改元長慶元年)還刺殺了另一黨宦官吐突承璀。從此,大唐王朝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所操縱。本就風雨飄搖的大唐江山,更是內憂外患年年不斷,無法顧及邊疆大事,也造成了吐蕃、南詔、吐谷渾、回紇、西突厥、東突厥、渤海等國,屢屢犯境。由于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時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礎上的府兵制亦隨之瓦解,開始實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惡性發展形成了藩鎮割據勢力的迅速崛起。大唐邊境各州節度使開始大規模招募軍隊,擴充自身實力。開始了中央集權的軍隊實力下滑,各州藩鎮節度使軍隊實力強大,因此形成了各州的軍政大權由各州節度使獨攬大權。西涼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受到了西突厥的范境迅速崛起的最強大的藩鎮割據勢力。西涼王國至大唐開國之初一直都是大唐附屬國,在唐高宗時期西涼作亂,被薛仁貴帶兵平定,西涼大敗,只有向唐高宗呈上降表,唐高宗依舊將西涼交由西涼王治理,賜西涼王,西涼節度使軍政要職。自此以后一直以來都是名義上還是西涼王實際上的西涼節度使。唐穆宗繼位不久,朝局動蕩,宦官掌權,兩黨相爭,以至于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三月初,大唐各州握有重兵的刺史,節度使得知朝局動蕩都蠢蠢欲動,大勢招兵買馬。
西涼朝局也開始發生了變化,西涼王采用了左丞相高叔通的建議,開始實施政治改革,以及減免百姓賦稅,整頓吏治,擴充軍事勢力,招攬人才任職各個文武要職,也開始學習大唐王朝,開始設立三省六部,只不過在高叔通的建議下,西涼王將三省六部改成了三院六司。
三院分:上書院、中書院、下書院。
六司分:工監司、刑獄司、兵行司、禮樂司、戶府司、吏治司。
下書院負責交文字材料于中書院,中書院審核之后交給上書院,上書院再執行政令。
西涼的這一套吏治制度與大唐王朝的三省六部的制度完全一樣,這也是給宰相的權利一分為三,權利下降。制度分工明確,相互制約,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西涼王國開始有了自己的吏治制度,西涼也開始走向了穩定局面。
一天西涼王開始開朝局上朝議政,西涼王在這天上朝任命六司主政大臣,只見王府內官宣讀西涼王御旨,任命高叔通為左丞相統領三院六司,黑連樹為右丞相兼任戶府司上大夫,慕容伏端任兵行司上大夫,慕容景任刑獄司上大夫,陳庭豫任禮樂司上大夫,高叔通長子高敬~字延平任工監司上大夫,西涼王的親叔叔黑木拓任吏治司上大夫。
西涼的朝局步入穩定,在高叔通的輔佐下,勸農耕桑,興修水利,大赦天下,減免賦稅。同時又實行了開科取士(只不過西涼的開科取士不叫科舉考試,叫作文吏選拔,也不同于科舉制度,平考的是各司其職,各司人才,多數都是各府司的門客學子,因此形成,溫文儒雅的飽學之士,有很多都來到西涼謀一個前途,為國選拔人才。)
高叔通舉薦了自己次子高善~字延庭與四子高雎~字延銘以及自己的外甥賴杜和兩個鄰居的兒子,張昊,顏夷卿共五人。
黑連樹舉薦自己的妻弟奈特烏齊、楊凌超、楊文靖、馬毅以及門客共三十二人,慕容景舉薦自己在涼州城去公干時救的一窮小子浀洵~字文君,西涼王親宗室以及其他文武百官也舉薦了一些自己親人以及親信,加起來共計七十人,最后選拔錄取者共十七人,文才最為出眾的當屬浀文君、顏夷卿次之、隨后的高雎、李梓軒、張晉韓,黑連樹門下被選取的最多有:楊凌超、楊文靖,奈特烏齊、馬毅、張棟、武原宗、程層樓、陳方平、陳智羽等多達九人之多。這一次朝局改革也是黑連樹最為得意,受益最大,這一次也讓黑連樹變成了西涼這次朝局改革門人最多,一度讓黑連樹成了西涼當時最大的權臣,甚至可以說是一手遮天,也為后來的黨爭,掀起了開端。
在眾多文武大臣的輔佐下,對內安民治國理政,刑上大夫,對外以戰止戰。西涼也算是當時唐朝,諸多藩鎮割據勢力中最是強大太平的藩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