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黃東與鄭子恭表兄弟也黃東約以六月二十日會于天寧之浮圖各具酒一壺飯一器春蠔夏荔不拘其數合而飲食之古人騷賦詩詠與夫投壺弓矢之具有則攜之以佚娛樂相告語以孝弟忠信相問勞以老少安否家計有無至于農圃桑麻之業皆可抵掌而劇談晨而往暮而歸于是重親戚厚風教豈不善歟子恭曰善哉 【正月十日亦然載黃直卿序】
弘州人張珪晚憩神溪孤石上有神人自空而下言曰律呂律呂上天敕汝六月二十日行硬雨語畢騰空而去珪至家遍語鄰村人使速收麥未及收者至期為雨所傷盡空事聞朝廷遣使祭焉遂立律呂神于孤石上 【漢太初元年出天下一統志】
祈請于葛洪居處 【道士申太芝奏稱奉恩旨令臣往名山修功德去載六月二十日于南海葛洪居處至誠祈請中夜恍惚見一老人云是茅山羅浮神人嘗于七曜洞來往昔曾于九疑山桂陽石室中藏天樂一部歲月久遠變為五野豬彼郡百姓捉獲汝可往取獻皇帝每祈祭但依方安置奏之即五音自和天仙百神應聲降福所求必遂壽命延長臣奉神言即往桂陽尋問百姓云天寶二載村人嘗見五野豬逐之便走于石室就里尋覓化為石物五枚今將奉進者王維表曰龐眉皓發遙同入昴之仙真訣玄言來告馭風之客棲身七曜以俟唐堯藏樂九疑不傳虞舜按古器物出見其精爽化形誠亦有之龍躍平津蛇飛武庫載在晉史王維表賀夫豈云誣出墨卿談乘】
詩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
二十一日
少帝是日生馮導等表曰大電繞樞哲后繼羲農之運五星聚井真人啟文景之基昌圖永洽于千年嘉慶宜光于載誕當大雨時行之日乃常星不見之辰請以六月二十一日為啟圣節使地角天涯望南山而祝壽九州島四海仰北極以傾心從之 【天中記】
宋高宗謂輔臣曰一二年就緒庶寬民力昨在會稽嘗書趙充國傳賜諸將但上下不能承奉 【紹興六年玉海】
宋真宗皇后郭氏葬于永熙陵之西北 【謚曰莊穆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葬宋史禮志】
二十二日
唐宣宗以是日生為壽昌節 【宣宗生于大明宮憲宗第十三子出天中記】
宋林栗上經傳集解 【孝宗淳熙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知潭州林栗上經傳集解出會要】
潭州是日上言湘陰縣得鍾制作精妙上有古篆八十三字人不能識畫圖以進 【宋太宗端拱二年玉海】
張真人上升 【張元化翰墨大全】
二十三日
宋徽宗殿前池內雙生蓮 【政和三年玉海】
安祿山不意玄宗西幸是日遣使止崔干佑兵留潼關又遣孫孝晢攻陷長安害諸妃主皇孫 【唐肅宗至德元載六月二十三日出亂雜記】
儀官禪師無疾而終 【長安看龍寺儀官禪師本唐氏之族也父瑯邪王與越王起兵伐則天不克而死后誅其族無遺惟禪師方在襁褓乳母抱而逃后數年后聞瑯邪有子求之愈急乳母攜至峻州鬻女工以自給禪師年已八歲聰慧出類狀貌不凡乳母恐事露大憂之乃于桑野中告以本未泣而謂吾養爾已八年亡命無所不至今汝已長而敕訪不止事泄之后汝與吾俱死禪師遂流涕而別削發為僧后得道歸者甚眾六月二十三日無疾終柩將發異香芬馥有白鶴數百鳴舞于宮中彩云覆柩出紀聞】
虞翁生上升 【翰墨大全】
詩
淅淅曉風起孤舟愁思生蓬窗一螢過葦岸數蛩鳴老大畏為客風波難計程家人夜深語應念客猶征 【張未字文潛六月二十三日夜泊林里港作】
二十四日
崔圓是日奏劍南歲稔民安儲供無闕玄宗大悅授圓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天寶十五載玉海】
錢塘人以是日設醮舍貲 【宋咸淳間羽士陳崇貞者自閩來卜居于錢塘西湖善雷法因敕建雷院以居之賜號沖素真人六月二十四日郡人云集設醮舍貲至今不廢出西湖游覽志】
南斗降 【道經】
忌遠行水陸俱不可往 【云笈七簽】
二十五日
唐敬宗幸凝碧池令兵士千余人于池中取大魚長大者送入新池 【寶歷二年玉海】
東坡與秦少游相別于海康 【東坡云歲在庚辰六月二十五日予與秦少游相別于海康意色自若與平日不少異但自作挽詞一篇人或怪之予以謂少游齊生死了物我戲出此語其言過矣此言惟淵明可以當之少游因遷謫而作此詞豈真若是乎其自制挽詞曰嬰釁徙荒域茹哀與世辭官來錄我橐吏來殮我尸藤來木皮冠槁葬路傍陂孤魂不敢歸惴惴滯猶茲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弱孤未堪事歸骨定何時昔忝柱下史通籍黃金闿一朝奇禍發飄流至于斯修涂繚山海未免從阇維荼毒復荼毒彼蒼焉得知秋晚瘴江急鳥獸鳴聲悲殯宮生蒼蘚紙錢掛枯枝蒙蒙寒雨零慘慘陰風吹無人致薄奠誰與飯黃緇更無挽歌者但有挽歌詞出合璧事類】
天元甲子朝元日
九華安妃紫微王夫人降金曲山壇 【以上道經】
二十六日
唐玄宗詔左丞相張說在家修史 【開元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詔在家修史李元纮奏就史館從之出會要】
宋太祖幸迎春苑習射 【建隆三年玉海】
史憲誠是夜為眾軍所害 【憲誠其先出于奚虜今為靈武建康人敬宗即位進秩司空太和二年滄景節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竊據軍城表邀符節舉兵伐之先是憲誠與全略婚媾及同捷叛復潛以糧餉為助憲誠嘗遣驍將至闕下恣為張大宰相韋處厚以語折挫之憲誠不敢復與同捷為應憲誠亦出師共討同捷及滄景平加司徒憲誠心不自安上又加侍中移鎮河中憲誠素懷向背太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為眾軍所害冊贈太尉出舊唐書】
六月二十六日發龍涸晝夜肅肅常寒不復得脫襦褲將從七十二人面盡黎黑口唇青淤 【沙州記】
清涼真人生 【翰墨大全】
二十七日
宋真宗黃云如飛鳳覆昭慶殿 【祥符九年出玉海】
文宗是日欲拜德裕平章事已進麻詔曰命相絕是重事適看歷日日辰非佳 【太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獻替記】
太常寺是日奏孔子高弟子所封侯爵與宣圣名同失弟子尊師之禮今乞以瑕丘侯曾參改封為武城侯宛丘侯顓孫師為穎川侯龔丘侯南宮絳為汶陽侯楚丘侯司馬耕為雒陽侯頓丘侯琴張為陽平侯瑕丘伯左丘明為中都伯龔丘伯谷梁赤為雒陵伯楚丘伯戴圣為考城伯從之 【宋徽宗政和元年六月二十七日通考】
啟圣節 【少帝六月二十七日出玉海】
天寶十三載是日加老子號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唐會要亦出事物紀原】
宗明僧泊然而逝 【宗明上饒柳氏子志慕空寂依蘄州廣化寺師事文仙薙發受具足戒后游漢東卓庵于靈濟故地澹如也屬歲大旱民艱食請師為禱師以法力起池龍甘雨沾足屢歲有秋元貞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泊然而逝出楚通志】
取枸杞煎湯沐浴至老不病 【云笈七簽】
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舡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舡解與月徘徊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韓文公詩曰平地散芡盤】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詞招 【柮若山姜也】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山無此好湖山 【東坡望湖樓六月二十七日醉書五絕】
二十八日
太白與月相迫 【蔡邕上疏曰六月二十八日太白與月相迫兵事惡之鮮卑犯塞所從來遠今出師不利上達天文下逆人事出蔡邕傳】
德王裕以是日封干寧 【大順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四年冊為皇太子唐昭宗長子也出舊唐書】
敬宗御三殿觀兩軍教坊內園分朋驢鞠角抵戲酣有碎首折臂者至二更方罷 【寶歷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玉海】
宋仁宗以飛白文詞字賜翰林侍讀李淑 【康定一年淑出守許州為飛白寶草記摹石州廨玉海】
神馬二匹一白一黑忽出于滇池縣河中河水周回二百余里縣民董聰見之 【晉孝武帝太和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出宋書符瑞志】
滇中風俗每歲是日各家俱束葦為槁高七八尺凡兩樹置門首遇夜炳燎其光燭天合家俱用生肉切為膾調以酰蒜不加烹飪名曰吃生總稱曰火節 【譚叢】
二十九日
武宗是夜一鼓至五鼓小流星五十余交橫流散 【會昌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夜出唐天文志】
宋真宗對輔臣于崇政殿觀陣圖上曰北戎寇邊常遣精悍為前鋒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軼之患今盛選銳兵命驍將統領別為一隊遏其奔沖彼既挫銳而退余其望風不敢進矣 【咸平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對輔臣于崇政殿出會要】
李長民上廣汴都賦 【宋徽宗宣和四年玉海】
文文山賜宴 【五月二十四日賜狀元及第六月二十九日賜宴七修類稿】
回鶻入貢摩尼偕來于中國是日唐憲宗敕賜回鶻摩尼為之置寺賜額為大云光明寺 【元和元年回鶻之摩尼猶中國之僧也出大歷】
桐柏真人降
九華真妃降 【以上道經】
詩
此夕熏風息舜弦明朝早振蓐收權 【事文類聚】
三十日
東漢章帝建初六年是日日食在翼六度翼主遠客冬東平王蒼等來朝 【明年正月蒼薨】
漢高后二年是日日有食之既在營室九度為宮室中時高后惡之曰此為我也明年應 【師古曰明年應謂高后崩也以上通考】
漢獻帝興平元年是日日食帝避正殿寢兵不聽事 【后漢書】
趙清獻公抃賜第在京師府司巷長女適史氏以暑月不寐啟戶納涼見月滿中庭如晝方嘆曰大好月色俄庭下漸暗月痕稍稍縮小斯須光滅仰視星斗燦然而是夕乃晦日竟不曉為何物光也 【夷堅志】
丘處機以是日抵豐州飽食如故 【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生于金熙宗皇統八年從重陽祖師得道后元太祖時至阿不罕山過棲霞觀偶不食但飲湯而已眾問之曰師奚疾師曰予疾非爾輩可測圣賢琢磨故耳有尹清和夢人謂之曰師之疾公輩勿憂至漢地當自愈六月三十日抵豐州有奉以湯餅飽食如故眾相謂曰清和之夢驗矣后師升化至元六年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處機事亦載于七月九日八月二十七日出史纂左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