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又見江淮(一)
- 女醫紀事
- 北海喬
- 2254字
- 2018-05-01 06:06:19
婦人仰頭回憶:“當時鄭大夫是給我拿了三副藥,跟我說藥吃沒了過來復診。后來家里孩子不是鬧嗎?我也沒空出來,就托人去藥房又抓了三回,一直吃到前幾天。”
見小鄭有點恍然,夏老道:“小鄭,你明白了嗎?你開的方子是對癥的,熱者寒之,當時的癥狀是熱證,你開了涼藥沒什么問題。”
然后又對那婦人道:“小鄭當時給你開的藥沒什么不對,后來你也見好了。”
“不過你沒及時過來復診,自己又另外吃了那么多。那是涼藥,吃多了使身體過于寒涼,寒氣凝滯,導致你瘡口氣血不通,所以潰瘍難以愈合。”
“這個就類似于凍瘡,跟之前的瘡口就不一樣了,以后自己不能再亂用藥了。”夏老耐心地跟婦人解釋,對他來說這是很少有的情況。室內的弟子們都用心記下。
夏老吩咐小鄭再給婦人開個方,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別的弟子也在心里草擬。好和小鄭開的藥方對比,看是不是切中病情。
看過了小鄭重開的藥方后,夏老道:“不錯,之前是熱者寒之,這一次是寒者熱之。”
“這次開的幾副藥用完了,過來復診,別再自己亂用了。”夏老再一次罕有的囑咐。
弟子們都奇怪,什么時候夏老這么有耐心,這么多話呢?太陽沒從西邊出來啊!
婦人臨走前,林晚叫住她:“大嫂,你這個病,是從氣上得的,氣生百病。對自己好一點吧,要是總生氣的話,不知道還會有什么毛病。”
婦人嘆口氣,謝過林晚,小姑娘能囑咐她這一句,也是好意。不管有沒有用,人家的心意得領。
族長夫人林徐氏晚間帶著小俊回了德順街。因孫子跟她哭鬧著不肯吃藥,又有夏老對林晚的肯定。林徐氏就記下了林晚說的推拿法,準備著就給孩子試試,反正藥也拿了。實在不行,再給小俊吃藥。
林徐氏跟林族長說起夏老對林晚的推崇,倒是有些與有榮焉了。林族長道:“那你還把五丫頭給晾外頭半天,最后也沒讓人進來。”
林族長在林氏一族是一片天,在府里卻一直是讓著林徐氏的,府里的大小事務一貫是林徐氏說得算。
下人們也都習慣了,所以當時林徐氏聽了林大太太的話,吩咐下人拒絕林晚進府的時候,下人甚至都沒去稟報林族長,反正去稟報了也還得聽林徐氏的。林族長也是之后才知道林晚來訪的。
林徐氏這時就有些訕訕的,這事確實是她做的不地道了。
忽然她想起林晚當時遞進來的包裹,有些遺憾:“五丫頭上午好象是拿進來一包藥材,說是泡酒治風濕用的。哎,我當時真是迷了心竅,怎么給拒了,說不定是好東西呢?”
“你呀,現在還掂著人家那點東西,還是想想怎么還了人家的人情吧。”
林族長說著,從抽屜里拿出那個包裹,“拿著吧,五丫頭拿來的,回頭找個壇子用酒泡上。度數要高的。”
林徐氏道:“好了,你別說了,我記著五丫頭這份情了總可以吧。”
“你說要高度數的酒?我記得上次清河給你拿回來那瓶高梁燒度數就挺高,就用那瓶了。”林徐氏說完,自己帶了丫鬟取了那瓶高粱燒泡酒去了。
林族長被留在原地風中凌亂,問過他的意見了嗎?問過了嗎?那瓶高粱燒不是什么名酒,可他就是愛那個味啊!清河也是尋了好久才尋來這么一瓶,他都一直沒舍得喝呢!
林族長這時候開始鄭重考慮這些年他是不是太慣著林徐氏了,是不是到了該振一振夫綱的時候了?
林晚離開夏氏醫館,沿街往路口走去,馬車就停在東安街路口。
途經一個玉器行,向內瞄了一眼,居然給她看到了一個春帶彩的翡翠鐲子。
曾經她那早早過世的祖母最愛翡翠,祖母綠、黃翡、冰種飄綠等各色的鐲子、吊墜、玉牌都有。她最喜歡的就是一個春帶彩的貴妃鐲,每次拿在手里都不舍得放下,可是現在全都見不到了。
這個店面柜臺上那鐲子竟與她原來戴過的有八九分的相似。那些過往一瞬間從記憶里溢出來,她只覺得鼻子發酸,仰頭閉下眼,才將要涌出的淚擋回去。
已經是回不去了!便是回去,那些人也都已經不在,天地蒼茫,竟只余她一人漂零!
林晚走后,有個人邁步進了玉器行,指著那春帶彩鐲子,問:“老板,這個鐲子怎么賣?”
馬車慢悠悠地行走在官道上,拉車的馬邊走邊搖晃著尾巴,不時還打著響鼻,咴咴地叫幾聲,象是在找存在感。
車內的林晚可沒那么閑適,她已經托小虎爹打聽過了,林二太太幼子、也就是她現在的小弟林小四,情況可不怎么好,聽說前幾天還和堂兄打了一架。
林二太太現在還不知道這個事兒,要是讓她知道了就不曉得會哭成什么樣?她爹那邊現在干脆是聯系不上了。軍械司不讓進人,她打聽不出來出了什么事。看來她得抓緊了,回去就得行動。
殷六兒自幼是從夾縫里長大的,善于體察別人的情緒。她知道五小姐在想事,也不打擾,只殷勤地給林晚打扇。卻聽林晚問她:“你有沒有聽到什么動靜?”
殷六兒凝神細聽,除了微風吹動、偶爾的鳥鳴,她就只能聽到馬車行進發出的聲音了,這時她們已經到了城門外,離林家莊不遠了,路上也只有她們這一輛車而已。
見殷六兒搖頭,林晚朝車外探頭看也沒看出什么來。她可以確信她也沒聽到別的什么特別的聲音,就是總感覺有人跟著,也許是第六感吧。
馬車進了林家莊,一拐彎,消失在街口。后面的人停了下來,懷里還揣著那春帶彩的翡翠鐲子。并將腦子里的軍用地圖與一路所見的參照物進行比對,很快就鎖定到了地圖上的一點:林家莊。
靖陵知府謝道安坐在回府的轎子里,對于江淮這個人,他現在還摸不清。曾有線人來報,說江淮就是潛入恒王府的刺客,并且身負重傷。
然而他趕去沂州迎接江淮的時候,這位皇帝欽點的新任指揮使正帶人日夜兼程趕往靖陵。雖然經過一路奔波,略顯疲憊滄桑,但是元氣滿滿,根本不似受了重傷。
恒王府刺客一直沒抓住,石沉大海一般。他這知府也吃了瓜落。想要繼續追查卻全無線索。
而他家老婆子卻讓他打聽江淮的婚事。如今局勢不明朗,與江淮不能遠了也不能太近了,究竟要怎樣還得再看看。老婆子那里還是要告誡她一下不能與這新任指揮使走得太近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