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城最大、最豪華的青樓天香樓,盡管是白天,依然有人進進出出,只是比同晚上比起來,安靜了些,寬闊的大廳內(nèi),頂頭懸著金玉花雕塔式的燈座,待到晚間時,那燈座上上百蠟燭被點燃后會照的整個大廳內(nèi)如同白晝。燈座之下有一個木架的高臺,晚上會有舞女在此舞蹈。
此刻,高臺上大字型躺了一個人,手中拎著一壺酒,一旁還放了很多酒罐子,看起來醉的不輕。
陸知秋進了樓就看到這樣一幕,毫無儀態(tài)的亂躺著的人,嘴中還嘟啷著“好酒好酒,天香樓的女兒紅真是一絕。”
見著陸知秋身著官服,眾人紛紛行禮,陸知秋抬抬手止住了眾人的動作去了柳起所在的高臺。
陸知秋好笑,走上前去,爬上高臺,蹲下身來大叫一聲“柳兄!”
柳起被這聲音嚇到,一個挺身爬起來還沒看到來人就吼道“我日你娘咧,咋滴還不死心,還來打擾老子喝酒!”
陸知秋被這一聲虎的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這種話居然是一個口中說出來,伸出手在他眼前搖了搖。柳起眼睛都沒睜開,一把拍下陸知秋的手“滾開,老子對你家主子沒興趣!”
陸知秋心下明了,這是還沒開始為官,朝中就已經(jīng)有人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想要新科士子選擇派系了。
看了看自己的手被拍了一個紅紅的印子,陸知秋咧嘴,重重的拍了柳起的肩膀“柳起,你睜開眼睛看看我是誰?”
柳起迷迷糊糊道“我管你是誰,誰我都不看!”
知道這人喝醉了一向就是這個德行,陸知秋也不惱,叫了天香樓的媽媽來取了最好的女兒紅在柳起鼻子邊,然后一邊后退,跳下高臺,柳起聞到酒香,眼睛也不睜開,跟著陸知秋的動作就往前爬,到了高臺邊緣,柳起也沒見得挺,咕嘟一聲摔下高臺。
樓里其他女子見狀,紛紛捂住了眼睛,柳起摔的疼了終于睜開了眼睛,看的前面一人,拎著酒壺正笑瞇瞇的看著他,瞬間就清醒了。
“寧安兄,怎么是你!”再看陸知秋一身官服,穿的整整齊齊,柳起馬上站起來,整理了儀容,規(guī)規(guī)矩矩的行了個禮道“陸大人!”
陸知秋止住他的動作笑道“柳兄好瀟灑,倒是讓我一頓好找。”
柳起深知陸知秋此身裝扮來到青樓找他,必然是正事,立刻換了那張孟浪的臉“寧安兄可是有事。”
陸知秋把最后一張?zhí)咏o他“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跑個腿,給你送張?zhí)印!?
陸知秋說的輕松,柳起卻是明白這看似簡單的工作有著多大的榮耀。
“同人不同命啊!”柳起看了帖子“要不請我喝一杯?”
陸知秋笑道“柳兄你可別開玩笑了,我這身衣服要是被監(jiān)察司的人發(fā)現(xiàn)了,可得吃不了兜著走!”
柳起笑道:“那就等著春日宴后你再請我”
陸知秋點頭,到道了別就往外走去,身后柳起的聲音傳來,事出反常比有妖,寧安兄還是小心點為妙。
陸知秋頓了頓,整理了下官服就往回走!
本來就是禮部的工作卻莫名其妙的拉了她過來,雖然她官居二品,為帝師,可誰都知道在如今的朝廷中這帝師根本就是個虛的,巴結(jié)是不可能的,合作自然也是沒有的,那么剩下的一個,肯定是要對他動手了,只是陸知秋卻不知道,這陷阱是在哪兒。而這出手的一方又會是誰呢?
亭臺樓閣,雕梁畫棟,極負(fù)江南水鄉(xiāng)的府邸,假山林立,小橋流水,很是精致的庭院里,能見到各種珍貴、美麗的花朵,蝴蝶、蜜蜂成群結(jié)隊的在院中飛來飛去。院中不時有美貌的宮裝侍女端著托盤從走廊盡頭而來。
那走廊的盡頭是一方建立在湖中的亭子,亭子上四個飛檐都掛著鈴鐺,當(dāng)湖中漣漪起的時候,鈴鐺也會響起來。
亭中一人坐著,悠閑的喂魚,一人立著。
立著的人道“兩人都拒絕了”
坐著的那人一把魚食全部落進湖中,湖中的魚兒頓時圍做一團。
“請王爺責(zé)罰,屬下無能”站著的人立刻跪在一旁,那坐著的依舊不說話,又往湖中撒了一把魚食。
“張旭德選了那方?”那人開口,聲音溫潤。
“暫時沒表示,不過他卻為楊國禮門下的一個學(xué)子解了圍!”
見王爺有興趣聽下去的樣子,那人把事情的原委道了開來。
王爺聽完笑道“有趣,那你可知這兩人什么關(guān)系,又和楊國禮什么關(guān)系?”
那人道“屬下愚鈍!”
王爺又笑道“你下去吧!這事兒讓許先生去!”
亭中只剩下了那一個人,周圍風(fēng)清水明,繁花盛開。所有風(fēng)景在那人眼中都成了襯托。
春日宴除了當(dāng)年會試中舉的各位貢生,會在同一個場地用屏風(fēng)隔開舉辦只宴請京城中各官家的夫人小姐參加,而在宴會的最后期,則會把兩場宴會并在一起,也有意圖聯(lián)姻之意。
五日很快到來,這一日,京城禁軍早早的圍了整個醉仙山,禮部主事早也在頭幾天就把宴會所需的準(zhǔn)備好了,只待時辰一到,學(xué)子入場就開始。
不多時,馬車長龍緩緩而來,守衛(wèi)的禁軍檢查通行后,一輛輛馬車上了山上的醉仙亭。
所謂醉仙亭并不只是一個單獨的亭子,而是在山上平地建立的一大片亭子。此時,這一片已經(jīng)擺好了桌子,桌子上擺好了各色瓜果和酒菜、在一旁也早有侍女靜靜候著,有舞姬在一處亭子候著,等著最后的助興,有身著官服的人在亭子間走來走去,看起來忙碌的很。
馬車在山前停下,前來的貢生都按著會試的名次依次坐下。
因著陸知秋是祭酒的帶頭人,禮部安排的時候并沒有她的位置,陸知秋站在最前方的亭子前,右邊坐了一排的朝廷官員,此次會試的五十六名貢生依次跪坐在亭子前的空地上。
待人都來起了,眾貢生向在場的各位官員都行過禮后,等著吉時一到,這場會宴才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