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廣寧會戰高邦佐的氣節
- 大明之末日守護
- 細柳營
- 2258字
- 2018-06-03 10:10:00
天啟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未時,右衛營開拔,方向松錦。
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匯集了監軍張進賢的親兵隊和大量輜重,以及一些隨行入關的士兵、家眷。
一團濃煙從大凌河堡升起,這座城堡陷入到一片火海之中。大凌河堡,這個從遼西走廊前出到廣寧衛下屬的要塞,作為突出部,或者說是橋頭堡,是大明進攻及防守的戰略支點,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現在放棄了,在歷史上,明軍試圖收復這個城堡,結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離開平坦的河套平原,很快就看到起伏的丘陵和遠處的山巒。在那片起伏的丘陵里,有一個人,他再也不想離開這片熱土。
錦州南部的松山堡,一間官舍里,廣寧兵備道高邦佐伏在案頭,奮筆疾書。
第一封信寫給他九十歲的老母。在信中他懷著深深的歉意說明了自己殉國的緣由。
第二封信寫給他的君父。在信中他沒有抱怨也沒有指責,只是告訴他年輕的君父,臣唯有一死以殉封疆。
兩封訣別信寫好之后,向西方跪拜,叩謝君恩,然后又向南方跪拜,叩謝母親養育之恩。
房梁系著一根綬帶,綬帶打著結,兩名仆人匍匐到他的腳下,痛哭流涕,他們想不通,為什么其他官員都跑掉了,而他們的主人要在此自殺殉國。
他們知道無法勸阻主人回心轉意,于是,年長的仆人決定陪著他的主人一起上路,年少的仆人收拾尸骸,回到老家報信。
一根綬帶,主仆二人,掛在了房梁之上。
有些人死了,但卻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卻已經死了。高邦佐離開了這個世界,帶著他的信仰,帶著他的悲傷。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完美的句號。
這個完美是他自己認為的完美,許多人會認為他是個迂腐的人。也許吧,每個人有不同的信仰。信仰是各不相同的,當一種信仰不構成對他人傷害之時,至少,我們應該尊重他的信仰。
值得慶幸的是,那個年少的仆人背著高邦佐的遺書和骨灰,一路受到接濟,歷盡艱辛回到了家鄉,并讓這段故事流傳到了今天。
~~~~~~~~
出了松山堡就進入遼西走廊,經過杏山驛、連山驛,天啟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右衛營護送方震儒和張進賢抵達寧遠衛。
在事先接到遼東巡按御史大人的手諭后,熊廷弼和王化貞的隊伍沒有焚毀寧遠衛。
完整的寧遠衛與廣寧衛相比,即狹小又破舊,如果說廣寧城是個土財主,那么寧遠城就是個扛長工的。
經過嘉靖年間的一場地震,原有的外城震塌,僅剩周長五里的內城。因為地處防御內線,朝廷不甚重視,也沒有修復完善。
從南門而入,穿過破舊的城門,城內的街道建筑卻令人一驚,青磚鋪路,店鋪林立。
謝富貴目不轉睛的看著這些空無一人的店鋪,嘖嘖的眨巴著小嘴。
“乖乖,你看這家綢緞莊,兩層樓,比右衛城的還大啊!”
并馬而行的李云璐撇了一下嘴,夾下馬肚,追上王儉。
“大人,卑職懇請大人下令,關閉四門,清查奸細,劃分防區,嚴明軍紀。”
得到王儉的認可后,軍法隊的士官和參謀隊的士官們開始傳達各項軍令。
送御史大人和監軍大人進入城內的指揮使府邸后,右衛營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根據清查的結果,寧遠城內尚有米八千石、小米五百石、黑豆二千石、高粱五百石、共計一萬一千石。
火器庫竟然還有六千斤的火藥沒有被祖大壽搬走,城墻上的各類火炮也一應俱全。
城里的軍隊,有右衛隊的七百多人、張進賢的五十名親兵隊、還有沿途收攏的一千多遼兵。這些遼兵即不打算投降,也不想進入山海關,群龍無主,正好為王儉所用。
收攏的一千多遼兵,編成五個千總隊,王儉計劃等孫有光趕到后,將這些隊伍交給孫有光統領。
李云璐在會議上宣布了城區的防守劃分、軍紀要求和執法巡邏隊的組建。
剛剛通報完畢,曹變蛟進來稟告,孫有光、裴俊抵達廣寧衛。
接到裴俊消息的孫有光,一刻也沒有猶豫,率隊離開廣寧城,那個守門的生員也沒有難為,開了城門放他離去。帶著愿意跟他走的一百五十名騎兵,日夜兼程,先是趕到大凌河堡,得知消息后,一路追趕到了寧遠衛。
接收了一千多的遼兵,孫有光感激的幾乎痛哭流涕。李云璐對這些沒有組織的遼兵甚為擔心,親自協助孫有光的部下,對這些人進行甄別編組。
兄弟三人正在表達熱烈的友誼之時,遼東御史方大人差人前來,要求護送至覺華島。
組成了一支二十人的小型衛隊,王儉親自帶著部屬軍官送別方震儒。
街道上秩序井然、城門防守嚴密,這讓方震儒大吃一驚。看著臨時組建的巡邏隊從身邊經過,一向威嚴肅穆的他由衷的贊了一句。
“王將軍的軍隊真有周亞夫細柳營的風范啊!”
“大人過贊,練兵者先習軍紀,沒有軍紀的隊伍是打不了勝仗的。”
王儉的話引發了方震儒的感嘆。
“遼東戰局敗壞,也是有文恬武嬉的因故啊!”
看著方震儒威嚴深奧的面頰,王儉不敢也不想去評價遼東戰局敗壞的原因,一直將方震儒送到殘存的外城土墻之處。
返回到寧遠衛,裴俊帶著參謀組制定了寧遠衛的防衛計劃。
“大人,經過計算,從明日開始,我們在這里堅守三天,都是安全的,不會有大隊的敵軍到來。”
桌子上的一張遼東地圖上,裴俊擺了一些木頭刻制的小人,這些顏色不同的小人被裴俊當作不同陣營的軍隊。這種戰棋推演是受了傅先生的啟發,經過戰陣洗禮的裴俊,對戰場的認識更加充滿自信心。
三天之內無戰事,這個判斷得到王儉的肯定,但是謹慎有加的裴俊還是向寧遠的東北方向布置了哨卡和游騎,寧遠城里物資并不缺乏,報警用的火箭和狼糞被布置在寧遠東北方向五里、十里、十五里的位置上。
“我們還需要拆掉南門外的民房,迎接可能發生的戰事,還要堵死北門以節省兵力部署。”
看到王儉沒有多少興趣,裴俊有些惱火。
“只要有一絲敵襲的可能,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這些工作可以讓那些遼兵來做。”
在同意了裴俊的防守方案之后,王儉提出了他感興趣的事情。
“那些鐵甲,應該讓長槍兵穿戴操練一下。”
“什么鐵甲?”
“張公公給的,那才是真正的鐵甲。”
說著,王儉咽了下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