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39.揍
- 隨想生活
- 醉醒溫柔
- 751字
- 2019-01-16 22:18:59
“信不信我打死你!”
“你怎么這么笨呢!”
“你到底學什么!”
“你再哭,我打死你!”
……
今天見到一位家長如此揍自己的孩子。
而且是一巴掌一巴掌拍到腦袋上。作為一位老師,我是立即上去阻止的。然后安撫孩子,在之后帶著孩子爸爸走出教室,單獨和他聊。
我說孩子是不能這樣打的,特別是不能打腦袋。
這位爸爸瞬間反駁我:我們小時候不就是這樣打出來的!
我一下子啼笑皆非。不管怎樣,我都要保持一種耐心的姿態(tài)去和他溝通。畢竟想要孩子,首先父母就要好。
我和他說,父親的威嚴不是打出來的,而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以身作則的態(tài)度,一種言行舉止處處都是標桿的態(tài)度。
我們想要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不要玩。那么我們自己是不是應該放下手機,不要再去玩游戲了?
我見過好多的學霸,最后發(fā)現(xiàn)這些學霸除了自身天賦比較高之外,關鍵的還是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父母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營造了良好的家風。在這樣一個好的環(huán)境里成長,笨孩子也會變聰明的。
做教育的都知道,大部分的孩子在兒童時期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相差并不大。但是為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之間的智商差距會越來越大呢?
還是一個環(huán)境。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問題。
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發(fā)育一直都不會停止。好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的大腦進一步進一步的發(fā)育,并且進一步進一步的開發(fā)。孩子在那個年齡段大腦的發(fā)育是最快速的,大腦的開發(fā)也是最輕松的。如果那個時候孩子把心關閉了,對所有的信息都避而不聽。那么不能促進他的成長,他又何談進步呢?
父母在不斷的抱怨催促孩子進步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所謂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時施教。
不是說說玩玩的。
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下苦功夫,沒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生出來的孩子也只是你活塞運動的副產(chǎn)品。
最后看著那位父親眼里含著淚水,我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夠從自己開始改變。
加油!